关于危重症患者肺康复研究进展

2021-04-14 10:06刘露嘉
医学前沿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研究

刘露嘉

摘要:危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根据病情发展能够会产生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无力,及时患者病情好转转出ICU,这一衰弱症状也会延长很久,促使患者身体免疫力功能和抗炎能力下降。则肺康复干预方案的使用能够对患者心血管功能开展调动,促使其最大耗氧量加大,并且增强周围肌肉力量和耐力机制,完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最后实现提升患者肺功能,健全预后的良好的成效。基于此,在本文中主要对危重症患者肺康复有关概念进行研究,并且表明肺康复使用在危重症患者临床干预中的详细对策。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肺康复;研究

引言

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主要具有多种感染造成的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I型以及II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需循环支撑的患者,乃至具有一部分长时间住院诊治的患者也在ICU治疗范围中。绝大部分患者的相同特征是:病情危重,疾病转变速度较快,病死率超高,需多各器官性能支撑诊治,并且还需要注重营养支撑诊治有心理安抚诊治。针对危重症患者开展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推动疾病的好转。有效地开展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助于患者较早脱机,降低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减少住院时间。充分了解到危重症患者肺康复锻炼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安全地对ICU患者开展肺康复锻炼对策,是当前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肺康复的概念

于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对于肺康复提出了一定的官方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循证医学为基本所创建的肺康复锻炼是一项对于患者身心详细情况并进行的整体评估和个体化制定的干预模式,主要具有但不仅限于行为方式、运动锻炼教育等等,经过肺康复完善危重症患者生理情况,推动危重症患者的健康痊愈[1]。此干预模式触及到很多学科,分析危重症患者肺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自心血管和呼吸体系为入手点,经过呼吸锻炼、健康宣讲等模式提升患者摄氧量和运动耐力,进而延伸患者肺功能弱化速度。

二、危重症患者实施肺康复的作用

(一)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最近几年来,临床中对ICU患者初期活动和康复锻炼的干预对策越来越注重,则机械通气患者初期活动也在持续开展,针对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实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需要保障患者充足氧气储备,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下患者各项机体指标维持稳定情况,并且原发疾病获得良好有效管控或者得到好转[2]。尽管机械通气患者下床活动出现一定的潜藏安全性隐患会造成生理性指标出现变化,然而上床后休息能够确保患者各项机体指标水平的再次痊愈,针对常规诊治没有其他副作用。并且部分研究学家也觉得[3],在床上或者床下活动不是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患者的不良反应,在危重症中通过严格锻炼的医护人员能够安全地实现机械通气患者初期活动,进而满足管控患者肺性能以及肢体功能弱化的成效;此外,还有些研究学家认为在患者顺从性、不良心理以及特殊医患关系等原因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上添加了肺康复开展困难;但是对于整体来说,针对危重症患者在原发病管控比较好,各项生命体征指数稳定,增强临床检测就能开展肺康复锻炼。

(二)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开展肺康复护理中,经过康复锻炼能够对免疫体系出现直观性效用,徐佳卿与张文婷[4]等人觉得危重症患者血清当中具有较高的TNF-a水平会增重呼吸困难情况,TNF-a受体能够被TNF-a激活,从而分解出多种炎性介质,对患者肺部构成十分严重的损害,通过肺康复训练则可以降低呼吸困难症状,降低肺损伤。并且在运动训练当中,患者血浆中激素水平和肌肉力量有关因子会体现出加高形势,并且推动肾上腺素水平提升,使血浆中免疫细胞浓度加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痊愈。并且通过肺康复护理能够有利于加强细胞粘附因子,明确免疫细胞外溢,进一步提升身体细胞免疫能力,充分发挥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最后经过促使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形势、繁殖实现提升患者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顺应能力。韩颖与和霞[5]等研究学家经过对肺切除术患者实施定期肺康复锻炼可知,因为患者呼吸时所出现的疼痛感会对胸部神经产生压制,从而遏制呼吸肌运动。此外由于膈肌活动范围減小,胸壁活动受到抑制,存有显著呼吸困难症状,然而通过呼吸肌锻炼等模式则能够降低疼痛程度,降低对胸部神经的压制,推动呼吸肌有效运动[6]。

三、肺康复锻炼方案

(一)运动锻炼

大部分肺康复诊治锻炼唯有每个星期两到三次。据研究显示每个星期两个阶段能够不足以造成诊治的成效,然而大部分康复诊治计划都引导患者在两节训练之间在家庭中在开展运动锻炼[7]。当前对于取得最有效训练成效的运动频率还未构成统一建议,然而已经具有研究团队建议每周两次含有监护的运动锻炼之外应加大家庭中无监护的运动锻炼模式。

(二)锻炼强度

肺康复锻炼成效存在一个指标。例如按照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五最大摄氧量的强度坚持每个星期每天最少开展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的运动锻炼,患者的耐力必须会有所提升[8]。但是对于患者是否坚持高强度运动依然具有争议。对部分危重症患者在家中开展低强度上肢与下肢的等张运动,然后知道患者在运动平板上的步行时间明显较长,提示此种锻炼模式适用在含有较多功能隐患的危重症患者。另一种研究是利用高强度运动锻炼模式,患者将百分之八十五的最大基线速度开展运动平板锻炼,一样证实耐力明显提升。

(三)呼吸机锻炼

呼吸肌锻炼能够完善患者的呼吸肌性能,加强其运动能力,降低呼吸困难的症状[9]。据相关研究专家证明,开展呼吸肌抗阻锻炼的肺疾病患者最大呼气量明显提升,呼吸问卷得分以及六分钟步行实验也有明显完善。当前对于呼吸肌锻炼的探讨都是单中心、小样本进行分析,这些科学研究结果不能够支撑一般应用呼吸肌锻炼视为肺康复的基础内容,仅限于专家建议对开展药物诊治后依然具有呼吸肌力量弱化或者呼吸艰难的患者挑选性地开展呼吸肌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在进入重症室经过诊治后,较快的会产生肌肉萎缩的状况,并且许多患者产生ICU获得性无力。运动锻炼能够完善患者免疫情况与提升抗炎能力,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费康复,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危重症患者初期肺康复可以改进患者运动情况与肌肉状态,减少住院时间。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开展初期肺康复诊治,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潘爱红,张剑剑,李业桂,黄秀平,吴旭峰.早期肺康复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0):2776-2780.

[2]胡相悦,范耀菊.基于指南构建肺康复运动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衰弱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02):64-69.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公司研究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