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逸麟
马玮玮(右二)出庭支持公诉
马玮玮从检近17年,荣获第七届上海市“平安英雄”、市“三八”红旗手、市“五四”青年奖章、首届“上海检察风云人物”、市检察机关第十届“优秀公诉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及多次嘉奖,成为广受赞誉的青年检察官先进代表。她审查重大刑事案件近400件,提起公诉的案件均获有罪判决,其中,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约占四成。无论何时,马玮玮都站在重案公诉第一线,用担当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马玮玮审查的案件中,有一些性质恶劣,涉及严重暴力血腥情节——2016年,她办理一起恶性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意圖组织犯罪团伙伺机作案,为了寻找帮手,先拘禁一名流浪汉,再逼迫一名事先物色的年轻女子手持手术刀对流浪汉割喉,并拍摄视频作为“投名状”;女子伺机逃跑后,犯罪嫌疑人独自回到地下囚牢杀死流浪汉并分尸。收案后,马玮玮一次次回看视频、查看照片、分析供述、请教法医,秉持着对案件最严谨的态度,完成了上万字的电子阅卷笔录,还制作了分尸的步骤图。法庭上,马玮玮的发言有理有据,掷地有声,最终认定女子系胁从犯,其遭胁迫实施的行为不足以致死,犯罪嫌疑人因杀人分尸被提起公诉并获判死刑立即执行。
不少人会问: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画面不怕吗?她回答说:“当然怕,哪怕是现在要打开一个类似的卷宗前,还是要反复深呼吸,做好心理建设。但我相信,这么做才能为被害人讨回公道,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检察官马玮玮
马玮玮和同事探讨案件
出庭的马玮玮往往会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她没有咄咄气势,而是平和大气,讯问及举证质证环环相扣;公诉意见精准有力,情理法兼顾;回应辩护观点,论证充分。这一切,无不显示出马玮玮深厚的“内功”,这与她积极进取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马玮玮一直抱着不断学习的心态。从法医学、痕迹物证学,到监察法和违纪处分条例的衔接,再到证券法、期货法等,她像“扫地僧”一样,初心不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法律问题,她不断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对待每一起受理案件,始终将案件质量放在首位;对案件所有证据细节全盘掌握,并以最简练的笔墨,刻画出最明晰的事实真相。
上海是重大经济金融案件的多发地,经济安全关乎每一位公民的利益。令马玮玮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办案组接手的上海市第一件百亿级的非法集资“大大宝”案。
该案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首例,涉及商业银行法、私募投资基金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对于马玮玮的团队来说,这一切都显得陌生。巨大的压力加到了马玮玮的身上。如何提炼本质,如何看清真相?她带领办案组学习相关法律,筛选、查阅各种法规条例,标注出重点内容,连续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一条条梳理,一点点建构犯罪逻辑,通过两周高强度的工作,马玮玮带领的办案组终于在广泛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以后,对其非法性做出论证。
出庭时,在被告人亲属、部分被害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近500人的旁听下,面对30名被告人及辩护人的不同意见,马玮玮做出铿锵有力的回应,最终揭露了非法集资攫取老百姓血汗钱养老钱、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真面目,使得被告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后来,该案中对非法性的论证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业务厅的认可。马玮玮用她的认真与严谨,在如此新型且复杂的案件中探索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新思路。
为民执法的理念一直根植于马玮玮的心中。作为一名重案检察官,她能理解家属心中的慌乱与紧张,而这种细腻的情感造就了马玮玮在庭下对待当事人与家属的温暖与平和。当抢劫杀人案被害人怀孕的姐姐询问办案进度时,当走私犯罪嫌疑人的爸爸询问能不能从轻处罚时,马玮玮会耐心作答,合理开解和宽慰。在接待非法集资案的老年投资人时,她会安顿好老人,向投资人代表耐心解释追赃挽损进展,说明刑事诉讼流程。
她说:“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跟检察院打这么一次交道,绝不能让他们觉得被冷落或受到不合理的对待,而要用更通俗易懂的释法说理,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工作,对司法机关多一份理解和信任。”
马玮玮深知,案件终会办结,舆论终会静默。对于群众来说,向他们传递司法的温情,才能让公平正义走入心中。
“办案好比观察他人人生,只有细细琢磨,才能最精准地还原犯罪事实。”她将“崇法守正、惟精惟一”的精神融入公诉事业之中,成为一名上海检察队伍中广受赞誉的新时代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