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政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2021-04-13 03:53焦炜杨琴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政家庭日本

文∣焦炜 杨琴

家政教育(Home Economies Education)以家庭生活为核心,通过家庭课程的开展,包括家庭关系、衣、食、住、家庭管理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庭生活意识和生活技能,以此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家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普通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中留出16%~20%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家政课可为这类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内涵

家政教育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多实际技术人员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学校的教学要求更加注重技能,家政教育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1899年9月,在美国纽约普拉斯德湖召开的第一次美国家政学术会议,标志着家政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家政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以家政课程为核心,研究家庭生活规律,解决家庭生活问题,是改善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日本家政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初创(1860—1920年)

日本始于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开始学习欧美的教育文化,既有制度变革,也有观念上的变革,于此,日本开始设置家事科,也就是家政课。受传统儒家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日本教育改革在很多方面对怀旧理念有所保留。1873年开始在小学设置以缝纫为代表的家事科,1885年开始在中学设置缝纫、烹饪、理发、育儿等较为综合的家事科,旨在使女子具有主妇的美德,具有明显的女性指向性,更是提出“家事科报国”“缝纫科报国”的口号。这也是为了凸显学校教育的作用,提高女性入学率。

(二)初步发展(1920—1939年)

1920年,初等教育阶段单独设立了包括理科教育的家事科,高等小学中家政缝纫为必修,其他家事为选修。1932年颁布《国民学校令》和《同施行规则》,将缝纫和艺术科合并。1922年的《职业学校规程》要求在中等教育阶段设立以缝纫为中心的女子职业教育、女子专门学校。

(三)改革时期(1945—1970年)

二战后,日本签订了投降协议,美国自1945年开始对日本实行长达六年八个月的军事占领。自此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造,企图将其改造成一个民主、法治、爱好和平的国家。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家政教育改为男女共修,共同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

1948年小学5、6年级新设家庭科,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安排“家政教育篇”和“健康的日常生活”,原则上小学的家政教育是男女学生必修科目,但是诸如料理、缝纫等课程,被认为是只有女生才适合学习的科目,男生可以由家庭工作取而代之。尽管当时强调所谓的“三原则”,即“不是为女子特设的课程”“不是以前的家政课和缝纫课的变身”“不仅仅是技能教育课”,但是实际情况却和这些原则的意图相背离。《学习指导要领》更是规定了男女使用不同教材。

虽然美国极力想破除日本的封建思想,但在实际改革中,日本传统的守旧思想还是反映到了教育层面,家政教育的意图就是使妇女成为有妇德的家庭主妇,家政之于女性的重要性明显高于男性。进入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是要求针对不同性别的贡献对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例如,小学5年级女生的学习内容包括围裙、内衣物的制作和缝纫机使用等,而男生则要学习扫除用具及家庭用品的制作与维修。6年级女生的学习内容包括运动服、睡衣及贴身衣衫制作等,而男生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和游戏用具的制作与修理等。[1]

1948年,日本新制中学设职业·家庭学科。职业课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职业经验。新制初中的家政教育是作为一门职业学科设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理想从农业、商业、水产和工业等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1959年改名为技术·家庭课,并规定自1963年开始到1981年,男子学技术课,女子学家庭课。1953年出台的《中央产业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建议》提道:“应让男女学生共同学习职业技能课和家政课,但考虑到将来的人生旅程和男女性格的差异,男子应在职业技能课、女子应在家庭课的比重上加大分量。”[2][3]学校和家长认为,家政是大部分女生所选的一门课,具有明显的女生家政导向,同时男生学习的课程具有明显的科技导向。

高中于1948年新设家庭科,一共有被服、家庭经济、家庭管理、家人、食物、卫生、育儿、居住八个部分。1957年由“一般家庭”改为“家庭一般”,包括被服、家庭经济、食物、保育、家庭四个部分,女生必须完成4个学分。1969年要求家政为女生必学,男生选择“工业”,不包含任何家政内容。这无疑是暗示高中家政课是为女生专设的,使之培养家事的兴趣,萌发母性自觉性。

(四)稳步发展时期(1970—1999年)

步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附属于经济发展的教育模式弊端开始凸显,学生入学压力增大,校园暴力、自杀、逃学、失足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缓和教育危机,当局开始注重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1976年课程审议会公布了《关于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教育课程的改善》的报告。审议会提出了以下三个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创设“宽松而充实”的学校生活;在重视基础、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4]以《学习指导要领》为基础的家政教育强调要精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1975年首届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为实现妇女年目标而制定的世界行动计划》(简称《世界行动计划》),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1980年日本在《联合国关于女性差别废止条约》上署名,并在1989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男女学生在家政领域逐步实现共修。

初中阶段的家庭科,1993年开始实行男女必修,男女生能够互跨系列共同学习某些课程。1999年改为家政课,由技术和家庭构成,规定男女共修。日本家政教育科经过男女跨领域互修、男女限定必修领域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了男女共学必修“技术”和“家庭”。

1989年将高中的家庭科改为“家庭一般”“生活技术”“生活一般”,男女从中选一科为必修,但由于现实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只能选择一科学习,修满2个学分即可。1993年文部省审定编制了三套适用于各类高中的家政教育材料。1995年,家庭科为男女共修,学生在“家庭一般”“生活技术”“生活一般”中选择一科必修4个学分。1998年《学习指导要领》规定,高中阶段在继续坚持家政教育学科男女共同必修的基础上,设置“家庭综合” (4学分)、“生活技术” (4学分) 和“家庭基础” (2学分) 。1999年将“家庭综合”和“家庭基础”的学分对调。

家政课“不是培养主妇的课程,而是把男女生都培养成优秀的人的课程”[5],其培养目标是全体学生有“承担为人父母的自觉性”,以及能够成为“更好的家庭成员”。

三、日本家政教育的现状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的家政教育不仅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经验。实践证明,日本的家政课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创造生活的能力。

(一)教育目标

正如日本家政专家所言,家政课以家庭生活和衣食住的生活为对象,培养经营生活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学科,且以长远的目光来考虑学生一生的生活。1998年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应对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提出“生存力”教育,养成具有丰富个性和社会性、能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家政学科则要求以生活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力,解决生活问题、创造生活的能力,具体目标有:能关心生活,直面现实生活;能科学地理解生活基本原理和规则;具备实际生活技术和技能;能判断并依据意志创造生活。[6]以上涵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具体目标,小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解生活的能力,初中要求培养学生实践科学的能力,高中要求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能力。[7]

(二)学习内容

家政课以生活为中心,学习内容自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掌握缝纫的手法、煮米的水量与时间,大到应对儿童的虐待、老人养老保健问题,以及关注生活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如表1对日本家政课进行了内容提炼。

(三)教学评价

家政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强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家政课的教学评价较为直观。除了一般的态度考核和自我评价之外,家政课通常都以实物展示、活动报告等形式来展现学习成果,教师据此打分。

以小学5年级的缝纫课为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并缝法、回针缝、半回针缝等,学生依据所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给自己制作一个小钱包,或送妈妈一个坐垫。此外还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学生组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食品加工厂、养老院等,依据所观所感交付一份实践报告等。

表1 日本家政学习的目标与内容[8]

四、我国实行家政教育的条件

(一)历史条件

其实在古代,中国就已经了解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只有先“齐家”,使家庭这个小单位和睦美满,社会才能稳固发展,才能论及“治国”、而后“平天下”。《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以母女相传的形式,教会女性基本的女红手艺,传授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立身处世之道。[9]而之后,《颜氏家训》《家范》《童蒙须知》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家政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

1907年,我国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和《女子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女子不仅要养成道德操守,还要学习持家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算是在学校开始家政教育。当时,女子小学堂中设有“女红”一科,传授有关家政知识和技能;女子中学设缝纫、家事、园艺三科;女子师范学堂设家事、缝纫、手工艺等学科,并讲授保育幼儿的方法。[10]1919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设立家政系,随后陆续有高校开办家政教育,新中国成立前有燕京大学、四川大学、辅仁大学等13所高等学校开设家政学系。

1952年,由于院系和学科调整,取消了高等学校的家政学系和中小学的家政课程,由此在中国大陆地区,家政教育开始退出人们的视野。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家政教育才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些沿海一线城市,根据市场的需求,创办了许多面向成人的家政进修学校,如广州的“东方家政学校”、上海的“闵行区家庭生活指导学校”等,提供教育培训类的课程。1988年,浙江开始实施家政教育的试验探索,在衢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开设家政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学院设立家政专业,是全国开设家政专业的第一所高校。2008年吉林农业大学更是率先招收了家政学硕士研究生。

目前我国的家政教育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不少学者将不同国家和地区家政教育发展进行对比,以谋求经验,探索本土化的教育发展。我国有类似的家政教育经验,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基石作用。

(二)现实生活的需要

通过家政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因为家政课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家庭关系等,家政教育以其特有的生命品质,满足每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使人们获得物质上的成就感和精神上的自豪感、优越感,达到自我实现。此外,家庭和睦美满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家政课能结合理论与实践,真正实现“做中学”,是能培养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综合实践课、劳动技术课。

(三)教育改革的需要

对于教育改革,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从未停止,我们期望教育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所需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印发了数份文件推动新课程改革,应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开始谋取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育部留出了16%~20%的课程时数来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但实际的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家政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凝练科学思维,体验生活,最终创造生活。日本不仅有专门的家政课程,还有配套的实验教室、器材,更有与社区、工厂、园艺等场所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五、日本家政教育的启示

(一)转变观念,正视家政教育

当前,家政技能课常被列为“旁系”,有些人甚至认为“家政”二字就是“保姆”的代名词,普通教育阶段实施家政教育费时费力,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应试上;高等学校里家政专业只有那些“考低分”的人才会去学。要想真正地在我国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的家政教育体系,首先就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观念的转变不仅需要政策的表态,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目前我国中小学大多以“生活与劳动”的课程形式开展生活教育,课时难有保障,家政学没有获得正面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不仅要有完备的家政课程体系,还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体现家政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有力的政策保障

日本家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文部省适时出台的系列教育政策,为家政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47年5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开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实施家政教育,数年之后颁布了专门针对家政教育的《学习指导要领》,并且每十年进行一次修改。法案对每个时期家政课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都进行了指导,为家政课实施提供了法律强制力的保障。

在我国,家政教育应该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很多学者认为它与素质教育一脉相承,而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恰好缺少相关内容,我们可以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将家政教育定为正式课程,在目标、内容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这样才不会使设置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初衷落空。

(三)完备的课程开发

日本从小学5年级开始就具有完整的家政课程内容,《学习指导要领》严格规定了各个阶段家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更新学习内容。

家政教育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验探索的阶段,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参与。课程开始阶段,可以综合多方意见,参考实际生活的现状,引入生活教育。同时还可以纳入家庭、社区和社会等不同主体,优化课程资源,精选课程内容。

(四)改善教学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家政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教学的参与。但在我国,类似家政课这类的实践课一直不被重视,可以说是“副科中的副科”,经费寥寥无几,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是零投入,没有相应的设备条件。采购实践教具、建设实验室、开发教育项目、吸引教师参与,均以经费支持为基础。

其次,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凸显独特而实用的教学特色。例如,农村孩子可以到田间体验水稻的种植,城镇的孩子则可以到工厂了解大米的各种加工过程与成品。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之间无论是在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中,都各具特色、存在差异,学校可根据当地当时有利的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日本,从小学到中学有相应的家政课设置,进入大学后有专门的家政教育科,并明确规定了学分修订、课程学习、教师考核,即有严格的教师资格管理体系,关注培养未来初高中乃至大学教授家政课的教师(小学阶段家政课较简单基础,由科任教师负责)。目前,我国的家政学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家政教师审核。对此,我们可以先尝试在高校建设家政学专业,培养一批有资质的教师。在职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相关培训,即从现有教师中挑选培训一些家政教师,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同时,完善教师资格的考核,为新任教师提供职前培训等。

猜你喜欢
家政家庭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探寻日本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家庭“煮”夫
《黄金时代》日本版
恋练有词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