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对不典型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1-04-13 06:05:46陈莹冯峰张学琴陆健张涛邢飞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横断面瘤体肝胆

陈莹 冯峰 张学琴 陆健 张涛 邢飞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2 种类型,典型HCC 及ICC 具有各自影像特征,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最大径≤3 cm 的HCC 及ICC 常具有不典型的强化表现[1-3],易相互混淆,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而且两者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方式和预后也不尽相同,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胆特异性MRI 对比剂,它既能通过缩短组织T1值而得到常规多期动态增强效果,用于观察肝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4],又能于注射对比剂后10~20 min 的肝胆特异期使正常肝细胞成分最大程度强化,与肝内病灶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同时胆系成像可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及胆道排泄功能。Gd-EOB-DTPA 增强MRI 对上述2 种肝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 例不典型HCC 及21例ICC 病人的影像资料,应用这种新型肝胆特异性MRI 对比剂对常规影像检查鉴别困难的这2 种肿瘤进行多参数对比分析,探讨Gd-EOB-DTPA 增强MRI 的鉴别诊断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17 年6 月—2020年6 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病人26 例[男17 例,女9 例;年龄43~78 岁,平均(56.9±11.3)岁]和ICC 病人21 例[男16 例,女5例,年龄42 ~81 岁,平均(58.2±11.6)岁]。HCC 和ICC 病人中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者分别为24 例和13 例。纳入标准:①术前1 个月内行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检查,HCC 病人选取移行期信号不消退、逐渐强化或各期轻度强化者;②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数据完整[包括病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 和 糖 类 抗 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血清学肿瘤指标];③肿瘤最大径≤3 cm。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肿瘤局部治疗者;②肝内多发病灶者;③表现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模式的HCC。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Philips 3.0 T Achieva MR扫描设备。使用16 通道相控阵线圈。病人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肾下极。常规平扫序列及参数:①自旋回波(SE)T1WI:TR 250 ms,TE 4.5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矩阵256×160,FOV 35 cm×35 cm;②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 抑脂序列:TR 2 000 ms,TE 90 ms,层厚及层间距、矩阵、FOV 均与T1WI 的相同;③扩散加权成像(DWI):TR 5 000 ms,TE 55 ms,矩阵128×160,b 值=800 s/mm2的图像重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Gd-EOB-DTPA,181.43 mg/mL,拜耳公司)0.025 mmol/kg 体质量,注射流率1.0 mL/s,注射完毕后用20 mL 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后26~28 s(动脉期)、55~60 s(门静脉期)和180 s(移行期)采用肝脏增强T1高分辨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1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citation,THRIVE)序列扫描,肝胆期于注射对比剂后20 min 扫描。

1.3 影像分析 由2 名有腹部MRI 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进行独立阅片,意见不一致时商讨确定。评估平扫及Gd-EOB-DTPA 动态增强MRI 影像上不典型HCC 和ICC 以下特征:①肿瘤最大径和病灶边缘情况,均在肝胆期的横断面及冠状面影像上测量和评估,由2 名医生各自测量,选取肿瘤最大横截面的长径作为最大径,然后取2 名医生测量的平均值;②病灶是否有包膜,在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和移行期影像上评估;③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④病灶信号是否均匀,在T1WI、T2WI 横断面影像上评估;⑤瘤体ADC 值,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 星云工作站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兴趣区(ROI)尽量包括肿瘤实性部分,避开大血管、胆管和肿瘤囊变、坏死、出血,并避免边缘伪影的干扰。每位医生各自测量3 次取平均值,然后取2 名医生的平均值;⑥动脉期强化特征,边缘强化、整个瘤体或近乎整个瘤体弥漫性明显强化、整个瘤体或近乎整个瘤体轻度弥漫性强化;⑦瘤周血流灌注有无异常,在增强扫描动脉期影像上评估;⑧动态强化模式,动脉期强化而门静脉期、移行期非廓清强化;动脉期边缘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或移行期逐渐强化;各期均轻度强化;⑨肝胆期信号特征,病灶中央云絮状或片状高信号,即“EOB(乙氧基苯甲基,Ethoxybenzyl)云”伴边缘低信号环构成“靶征”样表现,整体均匀低信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2 名医师对平扫及增强影像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 检验,其中κ<0.4 表示一致性差,0.4≤κ<0.75 表示一致性一般,κ≥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指标及MRI 表现比较 HCC 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AFP 高于ICC组,而ICC 组CA-199 水平更高;常规MRI 平扫显示HCC 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 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 值更高;增强MRI 显示ICC 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均P<0.05)。2 组间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和图1、2。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Gd-EOB-DTPA 增强MRI 肝胆期靶征及动脉期边缘强化是鉴别不典型HCC 与ICC 的重要预测征象(P<0.05),根据优势比(odds ratio,OR)值判断,对鉴别诊断意义最大的影像特征是肝胆期靶征,详见表2。

2.3 2 名影像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2 名医师对不典型HCC 与ICC 的平扫及增强影像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

3 讨论

HCC 是肝内最常见的由肝细胞分化而成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5],好发年龄50~70 岁,男性常见。HCC 动态增强多呈现“快进快出”(动脉期瘤体整体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廓清)的强化特征。然而,最大径≤3 cm 的HCC 因肿瘤分化程度、病理构成成分比例及肝实质背景不同,瘤体血供可发生改变,故呈不典型强化方式[6]。本组表现为动脉期强化而门静脉期、移行期非廓清强化13例;动脉期边缘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或移行期肿瘤中央进行性逐渐强化5 例及各期均轻度强化8 例,此类病灶易与肝内胆管癌、混合型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病变混淆[7]。

表1 2 组病人临床资料和MRI 表现比较

图1 病人男,59 岁,HCC,肿瘤最大径2 cm。A 图,横断面T2WI 平扫显示肝右前叶近膈顶处类圆形肿块,呈高信号;B 图,横断面T1WI 平扫显示病灶呈低信号;C 图,横断面动脉期显示瘤体不均匀轻度强化,但信号仍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D 图,横断面门静脉期显示病灶边缘轻度强化,中央持续强化;E 图,横断面移行期显示病灶呈轻度延迟强化;F 图,横断面肝胆期显示病灶呈均匀低信号。

图2 病人女,55 岁,ICC,肿瘤最大径2.6 cm。A 图,横断面T2WI 平扫显示肝右叶腔静脉旁肿块,呈不均匀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B 图,横断面T1WI 平扫显示病灶呈不均匀低信号,中央信号偏高,边界清;C 图,横断面动脉期显示病灶边缘强化;D 图,横断面门静脉期显示病灶外周渐进性逐渐强化;E 图,横断面移行期显示病灶中心持续强化,周边信号稍降低;F 图,横断面肝胆期显示病灶中心云絮状稍高信号伴边缘低信号呈“靶征”样表现。

ICC 是一种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以下分支上皮的肝脏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占原发性肝癌的10%~20%[5],是肝内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生长方式及大体形态分为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及管内型3 种类型,以肿块型多见[8]。既往研究[9]表明ICC 是一种乏血供延迟强化肿瘤,即动脉期边缘强化,然后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逐渐向心性持续强化。但是,近年有研究[8,10]发现部分ICC可呈不典型强化方式,动脉期表现为整个肿瘤明显强化,这种征象多见于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最大径≤3 cm 的肿瘤中,本组3 例呈现此不典型表现,可能与这种肝背景下ICC 动脉期瘤体血供明显增加和微血管密集有关,甚至延迟期部分区域出现廓清强化表现,因此应用常规增强CT和MRI 不易与HCC 鉴别。本研究中的ICC 和HCC 病人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人,这与Sirica 等[11]报道结果一致。有研究[10-12]显示HCC 病人多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AFP 普遍高于ICC 组,而ICC 病人CA-199 水平更高,本研究结果与此报道结果相符。既往研究[7]显示肿瘤包膜为HCC 特征表现,ICC 较常见远端胆管扩张,本组12 例HCC 可见瘤周包膜,ICC 仅1 例;9 例ICC 表现为远端胆管扩张,而HCC仅1 例,提示这些常规MRI 表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ICC 组ADC 值更高,提示ICC 内肿瘤细胞排列较HCC 更疏松,更易于水分子在细胞外间隙内扩散,这与谢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袁等[14]的HCC 组ADC值较高的研究结果不符,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MR设备的场强、成像序列参数、b 值大小以及兴趣区的选择有关。

表2 不典型HCC 及ICC 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sitic 回归分析显示Gd-EOBDTPA 增强动脉期及肝胆期强化特征更有助于不典型HCC 及ICC 的鉴别。关于ICC 肝胆期信号强度特点,由于瘤灶中央含大量纤维成分或坏死、出血引起的疏松肿瘤区域会造成对比剂的排泄受阻,进而呈现出云絮状稍高信号,即“EOB 云”或假摄取现象,同时病灶周围富含肿瘤组织而缺乏功能正常的肝细胞,无法摄取对比剂而形成3~5 mm 厚的低信号环,肝胆期病灶中央高信号“EOB 云”及边缘低信号环共同构成“靶征”样表现[8,15],而HCC 病灶由大量肿瘤细胞构成,肝胆期无正常肝细胞摄取及胆道排泄,常呈明显均匀低信号,但本研究中3 例HCC在肝胆期病灶中央呈高信号改变,考虑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16];分化程度越高,异型性越小,瘤细胞越接近正常肝组织,瘤体内部亦可见对比剂摄取,但出现概率明显低于ICC。尽管本组少数肝硬化背景下的ICC 动脉期可出现整个肿瘤明显强化,大部分(16/21 例)肿瘤仍遵循经典动脉期边缘强化特征,有的病灶延迟期边缘强化程度降低,出现廓清改变,但内部仍呈持续强化,有别于HCC 整个瘤体或近乎整个瘤体信号降低,因此认为“靶征”(包括动脉期边缘“靶征”及肝胆期“靶样”表现)特点的病变更倾向于诊断ICC,这对2 种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本研究中2 名影像诊断医师对不典型HCC 及ICC 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很高(κ=0.837),表明对比剂Gd-EOB-DTPA 有助于这2 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可以提高医师间诊断一致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病例数较少,在后期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病例种类,增加与混合型肝癌、单发转移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会受到病例选择偏倚的影响。③HCC 多伴有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基础性病变,而ICC 多与胆管结石反复慢性刺激有关,常无肝硬化基础,不同病因的肝实质背景对Gd-EOB-DTPA 的吸收和排泄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不典型HCC 及ICC 的Gd-EOB-DTPA增强MRI 影像表现存在差异,病灶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鉴别两者有重要意义,这种新型对比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横断面瘤体肝胆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广州医药(2023年9期)2023-10-24 02:47:54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
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种植修复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2014年某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26
中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