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也流行

2021-04-13 13:35牛梦笛
今日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宝综艺诗词

文|牛梦笛 沈 唯

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掀起了一阵传统文化风潮。首期节目中,由知名演员倪大红扮演的伏生与撒贝宁进行了一次穿越千年的古今对话,用生动的舞台表演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尚书》这样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和它背后的故事,让历史在荧屏中重现。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致力于打造文化类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均广受观众好评。此外各大卫视也都围绕各个文化类别,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定义新形态的文化类综艺,将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

传统文化成为潮流

国内电视综艺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众多拥有稳定受众群体的节目会在原有的成熟制作模式下进行持续性创作,由此产生“综N代”的概念。尽管这类节目能够依靠固定观众获得稳定的节目关注度,然而随着节目一季又一季的播出,不少“综N代”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陷入创新瓶颈,难以超越自身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也要面临其他新生代综艺尤其是网络综艺的挑战,导致影响力下降和老观众流失。“综N代”想要保持鲜活的创造力,核心就在于其是否拥有丰富而扎实的内容来源,能够让制作团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系列文化类综艺都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为节目核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正是节目的巨大素材库,支撑着节目进行持续性创作。

目前正在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成为央视走过六季的老牌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作为一档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诗词达人汇聚一堂,让对国人影响深远的诗词文化在竞技氛围中更添趣味性,突显了节目的文化底蕴和新颖创意。节目一经播出便掀起了一阵“诗词热”,选手比拼的形式“飞花令”也成了一种家喻户晓的文字游戏,让诗词在节目之外真正走进了观众的生活。

同样以诗词为主要元素的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也播出至第四季,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原创模式,在优美的文字和动听的旋律中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最新一季节目以“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为主题,将中华民族跨越古今的英雄豪迈唱出来。经典传唱人讲述的一个个英雄故事无不体现着中华精神的英勇顽强、坚毅果敢,在文化熏陶之外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增添了节目的厚重感。

此外央视还开创了“戏剧+”的呈现方式,把舞台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背后的故事。不久前收官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用戏剧演绎出每一件国宝的前世今生,如节目口号所说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让陈列在博物馆的历史文物有了鲜活的温度,道出了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家国情怀。

而今年大年初一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在采用戏剧舞台把优秀中华文化典籍中的精髓讲出来的同时,还通过跨越时空古今对话的形式,让观众与古代先贤展开一次思想与精神的直接对话,表达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内涵。从《尚书》到《天工开物》再到《史记》,这些不易读懂的经典著作被搬上舞台,节目将知识转化为内容,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保障节目的质感,引发了许多观众对中国古籍的好奇和热情。

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掀起了一阵传统文化风潮

近年来这类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有许多走红网络的精品之作,这恰恰证明了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观看需求并不只局限于休闲娱乐,国民对于国家天然的自豪感和文化基因使得历史文化类综艺的市场具有强大的潜力空间。

小众文化走近大众视野

除了央视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各大卫视也纷纷打造垂直类文化综艺,将适合搬上电视节目的小众文化进行整合,运用技术和内容创新打造不同类别的精品节目,让小众文化不再囿于固定的圈层,让它们与大众有了更深入接触的渠道,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以古迹名胜作为依托,用充满趣味的节目形式让古朴典雅的建筑增添了一丝鲜活气息,也吸引了大批观众从线上走到线下,带动了景点包括周边产品的火爆。

《从长江的尽头回家》《万里走单骑》等节目都采用旅游式走访的形式,让观众跟随明星嘉宾探访华夏大地之美,无论是感受当地文化,还是探访文化遗产,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从古到今的文化多样性,也让观众对这些节目里到访过的地方产生好奇,带动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类综艺不仅聚焦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具有国际化潜力的小众文化艺术都成为荧屏上深受观众喜爱的焦点。

201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新形态音乐节目《声入人心》成为现象级综艺,专业的演员以竞演的方式向观众展现音乐剧和歌剧的艺术魅力。节目获得关注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线下音乐剧演出,年轻观众乐于走进剧场去亲身感受舞台上的音乐文化,陶冶艺术情操,从前只属于小众群体的音乐剧和歌剧演出如今已一票难求。受众群体的扩大也促进了音乐剧和歌剧本身的融合创新,高雅艺术从“曲高和寡”走向雅俗共赏。

广东卫视播出的全国首档大型原创杂技文化交流竞演节目《技惊四座》,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世界级高水平杂技表演,不仅有结合舞蹈、武术、国乐等形式展现中国传统国风的精彩节目,还有融合世界文化充满现代感的舞台表演,兼具杂技的惊险刺激和艺术美感,也让观众了解到杂技这门技艺的悠久历史与发展现状。

这些综艺的出现,不仅是让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也为文化类综艺的创新打开新的思路,用真诚将一门文化做到极致,着力于打造垂直类文化综艺,就是打破圈层传播限制的关键。

年轻化表达与青年人共情

如今的文化类综艺已成功从早年间的《百家讲坛》的1.0时代迈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2.0时代,如今《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等节目让文化类综艺拉开了3.0时代的大幕。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和深刻而不失趣味的内涵、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

在不断的升级创新中,文化综艺始终坚守文化内核,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找到与年轻观众能够共情的突破口,拥抱流量、跨界融合……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让文化类综艺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在留住传统观众的基础上,找到了抓住年轻观众的方法。

视听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影视再现,让传统文化跃然纸上。当人们通过在书本中逐字阅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与观众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欣赏康震老师写意地画下一匹奔腾骏马全过程的体验,毫无疑问是全然不同的。相较于文字阅读,综艺节目中通过丰富的视觉与听觉元素的合力呈现,极大愉悦了观众的感官体验。如《故事里的中国》精湛舞台剧表演、豪华的灯光与舞美配置,共同将传统文化重现为一场绘声绘色的视听享受。

让传统文化“流行化”,拉近受众距离。《国家宝藏》热播时,许多网友将节目中提到的国宝制作为表情包、手绘作品。当博物馆中的国宝形象与网络流行语相组合,甚至成为全网流行的“迷因”,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海报上的一句“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查收。”成功将沉睡在博物馆中冰冷的国宝唤醒,“国宝留言持续更新中”“穿越6000年的留言”“您有一条新的留言”等持续成为《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亮点,拉近并温暖着观众与冰冷国宝之间的距离。

让素人成为流量,让流量回归素人成为文化类节目创作的另一个制胜法则。浙江卫视的综艺《万里走单骑》邀请了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带领“布鞋男团”探访世界遗产,为节目增添了专业性和层次感。与此同时,素人也是文化类节目中的亮点。《中国诗词大会》捧红了16岁夺魁才女武亦姝、战胜北大硕士的37岁外卖小哥……这些素人的加入让文化类节目不再曲高和寡、无人问津,而是形成了共鸣感不断激荡的文化认同。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了《百年正青春》《时间的答卷》《致敬百年风华》等31档广播电视建党百年重点节目。其中,《时间的答卷》将以鲜为人知的事件、档案文物为载体,挖掘历史细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刻画具体人物和事件,反映党的百年历程中积淀和形成的伟大精神。

越是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内容,越要通过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找准与青年人的共情点,才能在润物无声中传递出积极的价值导向与精神力量。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青年群体的接受与认可是关键。类似文化综艺节目的探索,在涵养参与者精神气质、升华其文化品位的同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才能实现文化类节目的价值意义。

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国宝综艺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漫话国宝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国宝收藏:朱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