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秀文
【摘要】根据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互联网已经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经商的背景中,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直接打开了外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目前高职为了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将加强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对其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创新,教师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形式,完善人才培养的具体战略,对学生进行国际化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并且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的过程中采用“现代学徒制”和“创业园孵化器”等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四川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项目名称:《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雅安市为例》,编号:DSWL21-33。
【中图分类号】G712;F713.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95-02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平台与传统的行业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对社会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跨境电子商务,从其表面的意思进行理解,这里的“跨境”就是使跨越地点,使交易能够不受国家以及地区的限制,而“电子”的产生主要是依附于“互联网+”的背景,所衍生出来了信息技术平台。“商务”主要强调的就是商业贸易活动。大概在2015年六月份,国务院发表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其中主要提出使“互联网+外贸”的形势,实现优先优出,来提高市场消费的需求。
一、互联网+跨境电商的发展背景
根据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习惯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通过线上的方式直接促进电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数字化进程加速。在国内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基调下,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据海关统计,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長63.3%。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1]。
跨境电商是对外贸易的新业态,数字贸易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高级阶段,实现不断拓展国际贸易的深度与广度。“互联网+外贸”催生跨境电商,跨境电商缩短了外贸的交易链条,以小额交易、低成本、低风险、敏捷灵活的特点迎合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多批、小批的对外贸易订单需求将取代传统的对外贸易大宗交易,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注入动力。跨境电商已经经历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阶段,正式进入成熟期。
(一)起步期
1999—2003年线上展示,线下交易以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为主,第三方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信息以及产品提供网络展示平台。此阶段的代表企业有阿里巴巴等。
(二)成长期
2004—2012年交易流程电子化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跨境电商全流程电子化得以实现,B2B平台模式为这一阶段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此价段的代表性企业有全球速卖通、敦煌网等。
(三)发展期
2013—2017年全产业链在线化服务全面升级,平台承教能力更强,全产业链服务在线化。大型平台不断涌现,B2C平台占比提升移动端发展迅猛。此阶段的代表性企业有天猫国际等。
(四)成熟期
2018年至今,大型跨境电商开始整合供应链,同时跨境电商供应链各环节趋向融合,精细化运营成为主流,新零售,直播营销等创新模式持续渗透。此阶段的代表性企业有考拉海购等[2]。
二、在高职院校“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社会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相关部门的人才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寻找目前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相关专业的人才供不应求
“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当前热门行业,虽然其发展的时间比较断,但是规模宏大,所以对相关的人才需求量非常高。根据高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来看,跨境电商人才分布并不合理,人才的流失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专业并不对口,能够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大概占总人数的30%左右。并且这些学生并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标准,基本专业相关的内容都有不足,比如跨境电商,一些学生的英语功底并不牢固,无法实现正常的外语交流。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动手实操能力较弱,缺少知识的灵活运用,无法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还有一部分的人才流失,使企业无法招聘到满意的人才。
(二)人才结构层次不完善
结合当前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分析,高职院校在对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服、运营推广、摄影、采购以及选品等方向,其中还涉及到刊登与物流等,而且这些工作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外贸知识。为了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还需要额外地扩展国际物流与仓储,同时对于产品拍照、网页制作以及交易纠纷处理等技能也要系统的掌握。目前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是以初级人才为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客服以及基本业务操作。按照目前的教育形式,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胜任跨境电商营销、商业大数据分析以及用户体验分析岗位。所以企业对于相关的人才十分缺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制定更高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原基础上,成为不断提升的人才[3]。
(三)人才培养的跨界融合
跨境电商在具体的工作中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综合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的基本要求,为电商企业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学习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比较符合跨境电商企业的要求。但是这三个专业的发展都各有侧重,在学生身上并没有实现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的跨界融合,因此无法满足跨机构电子商务集国际商务知识、外语沟通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实践操作为一身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并且跨境电商会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高校人才培养就是因为实践操作平台的限制,导致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距企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4]。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作为一种实现高效沟通与联系的载体,可以使人们的交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社会上以往的外贸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跨境电商,所以高校需要结合这样的发展背景实现对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完善人才培养的策略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在向全球化转变,“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世界,跨境电子商务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经济的外向度和外联度也有一定的扩展,高职院校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导向,加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与资金建设,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策略。各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宣扬本校存在的优势与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对应的专业知识外,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理解国际规则,并且提升自己的外语沟通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具备良好专业技能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5]。所以,在高校对跨境电商专业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语言教育的体系。比如开设一些小语种的学习,除了东亚日语、韩语外,额外让学生学习一些南亚的印尼语、马来语,或者是西南亚的语言,例如阿拉伯语等等,只有学生不断地拓展自身的语言,才能实现对多种地区进行经济活动的服务。使跨境电商专业的定位和课程设计更贴近市场需求,并且优化学校实训基础的建设,保证学生可以接受实践动手操作的训练[6]。
(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校视为是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桥梁,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也有着双重的身份 ——学徒的身份和学生的身份。同时教育也有著两个来源,分别是企业的师傅和来自学校的老师。但由于管理学生的依然是学校,所以说学生依然属于某个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学校还是承担主要的责任,学校也要对学生负责。负责任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在确定寻找合作企业之前,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而审核的意义在于确定合作企业是否具有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还要检测是否具有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技术的能力,拥有相关的技术以及经验,同时具备可以有效沟通的技术工人。因为有的企业不具有实际的技术含量,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得到技术方面能力的提升,还有可能是企业的技术输出不够强烈,也有可能企业就是通过此方式来获得免费低成本的劳动力,并没有强烈开展合作培养的意愿,所以这些都是需要学校来帮助把关审核的。第二,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单招生的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定制”学徒,在招生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进行探讨,确定企业可以在哪方面提供技术以及师傅,和企业的培养能力,可以培养学徒等,让企业入校来建立多方面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地实现学徒制的落实与实践。
(三)“创业园孵化器”培养模式
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在目前多元化就业选择的形式下,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帮助,解决学生基金以及实践场所的问题,孵化学生的创业理想,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学生最容易实现的就是院校外贸网店,学生可以在一些平台注册属于自己的店铺,然后将售卖的商品挂到网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策略并且运营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在此过程中充分总结经验与教训。这不仅是一项实践活动,同时也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活教材,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通过“创业园孵化器”的培养模式,直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自己向着社会上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努力,使学生收获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根据上述文章的叙述,跨境电商基于“互联网+”的背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将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条件,创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为企业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洋.“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56-157.
[2]贺鑫.“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2020(32):86-87.
[3]万雅洁,闵靓.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以跨境电商方向为例[J].校园英语,2020(37):125-126.
[4]陈颖.双创背景下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9):165-167.
[5]贾婷立,代燕,杨文秀.“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储运,2020(8):124-125.
[6]李雪莲,杨威.“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