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提升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研究

2021-04-13 22:08刘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道德法治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在校园,危害尤其严重。基于医学生的身份、新冠肺炎防控启示以及学生的主观需求,本文提出应对学医生进行医学常识、心理健康、法治、职业道德教育,以提升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校园安全。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专题讲座、培训或专门课程等理论教育和情景演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学常识  心理健康  法治  职业道德

【基金项目】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基金课题:提升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文明教育研究(编号:2020 RWSY2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175-03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该类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以及社会危害严重性等特点。

1.提升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必要性

1.1医学生的身份使然

高职院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且高职学生存在“健康知识和自救能力”欠缺的现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容易束手无策,甚至是惊慌失措,最终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医院就会成为医疗与心理治疗的主战场,医务人员就会成为应对此类事件的核心力量。他们需要熟知应急流程和处理技能,还需要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救助服务,并做好自我保护。医学生是医疗战线的未来战士,是医疗事业的后备军,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以后的医务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1.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启示

2020年突然来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较短时间内席卷了神州大地,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运行,还使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面对严峻的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积极配合,此次战“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党中央高屋建瓴,为最大限度地确保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壮士断腕的牺牲精神,果断封城、封村,经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各类防疫知识得到了大范围普及,广大人民群众文明自觉,在“防”这个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全国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疫情防控实践证明,社会文明行为能有效避免本可能会出现的病毒传播,有利于对疫情的控制,且文明程度越高,疫情传播越慢,疫情防控越高效。相反,不文明行為则会增加个人及他人感染病毒的风险,不利于疫情防控。这些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极度恐慌、无知无畏、盲目乐观、低素质故意破坏等。以上这些原因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有可能在学生群体中出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消除恐惧、无知、盲目等心理,加强法治和素质教育,以期在未来类似事件中学生能理智应对,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3医学生的主观需求高

以四川某学院医学专业学生为目标人群,以高职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情况及培训需求为主题,随机对26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20位学生(46.15%)表示不怎么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4位学生(70.77%)认为自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护知识掌握程度为一般或差;254位学生(97.69%)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技能的学习及培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相关学习的需求是非常高的。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本文接下来将对提升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进行探索。

2.高职医学院校提升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育内容

2.1医学常识

在医学生的专业学习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内容只在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中有所涉及,但内容较少: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预防医学》这本书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占据12页的内容。这些内容不足以帮助学生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获取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及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网络,但网络上的资源是随机的、凌乱的,学生还需要自己进行筛选和整理,才能掌握疫情相关知识。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可以融入医学卫生常识的系统培训,比如常见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类型、防控措施、危害影响、急救方法等。

2.2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学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心理规律与特点,应对学生施加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手段,以便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问卷结果表明,40位学生(15.38%)表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经常感觉到恐慌、焦虑,178位学生(68.46%)表示偶尔会感觉到恐慌。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类型,对所有学生开放心理素质提升的线上线下培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教学生如何应对压力、克服恐惧、处理人际、发泄情感等,以便学生能在以后生活及工作中发生的类似事件中保持情绪稳定。另一方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或者结束后,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并建立完善的预警防控体系,在问题恶化之前进行预警或者干预。

2.3法治教育

从本次的新冠疫情防控可以看出,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必然需要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应急处理、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着手,实现了依法防控、依法治理,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公安与司法机关也加大了涉及疫情防控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每位公民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依法履行义务,违法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据报道,曾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因在流调溯源过程中故意瞒报行踪和密接情况,严重影响了流调溯源工作,这种行为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医疗卫生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依法处理工作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生就是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在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面临“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有哪些法律义务”“我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力”“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之类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对于“你是否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这个问题,73.08%的同学表示自己了解一些,11.54%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也就表明部分学生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常识欠缺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在实际法治教育中,可纳入的法律法规包括《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

2.4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生的教育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及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的执业根本要求,更是直接决定病患生命安危的重要因素。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都扮演着白衣天使的形象,以大局为重、舍生忘死、救死扶伤、敬畏生命,始终坚守抢救生命、守护健康的第一线。

对高职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从生命教育、大局意识教育等方面着手。进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医务人员只有对生命有敬畏之心,热爱生命、同情生命,才会有善待与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态度,才能真正体会到拯救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身心受折磨的病患,医务人员应自然而然地萌发恻隐之心,给予专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医学生应树立大局意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生应从顾全大局,配合学校的管理及相关防控措施,而不是重个人小利与自由。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应以国家与集体利益为重,牢记人民重托,义无反顾走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

3.提升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育途径

3.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学生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形式,教学可采用系列专题讲座、培训或专门课程等形式开展,培训人员或者教师为学生讲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常见类型、特点、真实案例、防控或应急措施、法律法规、心理疏导方法、医学生的责任担当等,以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理论讲解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以及运用网络资源,把“非典”、“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题材用起来,向学生介绍相关事件,搜集其中涉及的心理、法律问题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3.2情景演练

为提高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线和方法,高校纷纷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消防逃生演练。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未能在高校普及。对于医学类高职院校来说,此类演练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开展演练,学校能检验现有卫生应急预案,在真实事件發生之前找到现有预案的不足,及时完善,维护校园安全;学生能巩固应对技能,从容应对真实事件,对未来的医学生涯来说也是一种提前的职业体验。另外,医学生经过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论培训,能掌握事件特点、危害性、防控要点以及自救或他人急救的专业能力,演练能顺利开展。在校内外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演练,设计不同场景,营造逼真、紧张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角色,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角色涉及到需要运用所学卫生常识自救或救助他、克服心理障碍、遵守法律法规或体现职业道德。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运用。同样,情景演练也可以通过VR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显示突发事件的全过程,让演练更加智慧化、创新化、身临其境化。无论是实景演练还是VR虚拟现实,都要使情景演练常态化,保证学生能理智从容应对,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最终使校园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3.3学分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针对理论学习及情景演练采用学分制度或者第二课堂学分制度。

4.小结

高职院校是个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学生未能适当处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人员,在工作中会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提升应对能力有助于以后的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表明,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能改善防控效果;对学生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学生需求高。本文提出从理论学习和情景演练两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医学常识、心理健康、法治、职业道德教育,以期培育出更多能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秀人才,对校园的稳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Kripa Balaram, Masroor Ahmed, Raman Marwah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OVID⁃19 on common pediatric psychiatric illnesses,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2021,9(5):455-461.

[2]林婕.基于COVID-19疫情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9):83-84.

[3]刘明清.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37-248.

[4]孟凡玲,马荣,陈曦海.加强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医学生教育的启迪[J].商业经济,2020:187-189.

[5]任丹凤,闫涛涛,刘锦锋,等.加强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6-348.

[6]苏彦萍,江南,王鹏,等.2015年北京市某高校大学新生突发事件认知和应急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7,33(22):3119-3122.

[7]孙佳恒,陈韶华,陈予宁,等.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看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3(18):193-195.

[8]吴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医德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6-58.

[9]徐凌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对医学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会,2014(4):56-58.

[10]姚恒.大学生应急水平主要要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刘敏(1992-),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