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辅导员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自身的理论素养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围绕新时代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以及组成因素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职 辅导员 理论素养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新时代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理路研究”(SCJG20A29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26-02
在高职教育中,辅导员位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既承担着领路人的角色,也肩负着引导者的重任。为此,辅导员应该围绕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解决自身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各项挫折和问题,特别是要加强理论素养的丰富和提升。
一、新时代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塑造价值
理论素养作为一名思想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理论素养的形成,能够使教育者具备更加宽广的发展视野,对教育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以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现代教育的普惠力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目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形成更加重要,正确而坚定的理论素养能够使教师明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高度的政治纪律性,因此,辅导员应该具备犹如“政治家”那样总揽全局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核心观念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深入的认识,深化主流思想和价值体系,更好地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如果没有较高的理论素养,高职辅导员就难以具备职业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本质问题,更加难以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很容易在政治问题和原则是非上缺乏辨别能力,导致辅导员难以担当“教书育人”的发展重任,久而久之会丧失钻研的志气和进取的锐气。不但不利于高职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发展,也无法实现辅导员的个人价值,更不能正确指导和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发展现状及成因
从整体上看,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项问题:
(一)缺乏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由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可知,辅导员面向的工作对象为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强、个性突出,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的难度也在提升。另一方面,辅导員教师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各项问题,这也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才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人才培养。个别辅导员难以做到这一点,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和单一,严重挫伤了高职学生的自尊心。
(二)存在职业倦怠表现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繁杂,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辅导员往往都处于高强度的负荷中,极易进入职业倦怠期。而引发高职辅导员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自我感受、职业特性和外在环境三个方面。一是从自我感受上说,在物欲横流的市场背景下,高职辅导员的个人价值观念、对压力的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都深受影响,当辅导员在付出较多努力却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产生较强的落差感,情绪十分消极,导致其工作理念较低,无法找到适当的方式减压,在教育教学工作者中面临一定的困境。二是从职业特性上看,高校辅导员存在着工作超负荷的现象,他们的工作量较大,繁复的工作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个人的职业规划。三是从学校方面来说,高职教育管理者难以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界限不足,难以规划好辅导员的责任范围。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三)人员流动性较高
辅导员的工作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工作负荷较大,在工资和福利待遇上又不够理想,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有限,社会认可度也不够高,导致辅导员存在着较高的人员流动性。即便是在岗位上长期坚持的辅导员,也会出现责任感下降的问题,导致师生关系不够融洽,辅导员会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极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在无形中影响着高职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培育。
(四)缺乏长远职业规划
在职称的评定上,高校辅导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个人科研能力上,因为辅导员的时间几乎都被学生管理工作所占用,所以他们在科研上难以保持充足的实践,也不容易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职称晋升难、评优晋级不容易,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在职业规划上,高职辅导员普遍缺乏一个长远和科学的职业规划,辅导员的工资和职位待遇难以保持上升水平,缺乏一个稳定的职业上升机制。
三、新时代提升高职辅导员理论素养的策略
辅导员制度建立70年来,高职教育中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辅导员在理论素养提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一)增进理论认同,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
在高职教育中,辅导员作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基层工作者,过硬的政治修养是他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为此,首要任务就是要具备坚定的政治力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职业认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辅导员肩负着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让高职院校辅导员端正自己的品德和言行,强化社会责任,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辅导员要做到以身作则,在广大高职学生中树立“为人师表”“示范引领”的积极影响。
(二)强化理论指导,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
为解除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结合实际,加大对辅导员的关心和关爱。通过各种管理举措,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理论指导,弱化职业倦怠现象,充分明确学生工作队伍的岗位职责,加速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转化,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加开心愉悦的工作环境。
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根据辅导员的实际,为他们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以适当的工作压力,达到较高的工作绩效。通过给辅导员减负,扩大辅导员队伍的数量配备。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以1∶200的比例进行辅导员配备,使辅导员能够处于完善的工作制度之中。借助于对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增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提高他们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尤其要注意辅导员在“付出与回报”方面的精神需求,提升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充分满足辅导员在物质及精神上的需求。学校应定制合理的激励举措,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设定不同的教育教学业务竞赛类活动,使他们能够增强职业荣誉感,满足高职辅导员的内心所需,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提升辅导员的创造力和进取心。
(三)明确理论需求,增加辅导员稳定性
为了避免辅导员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要立足自身实际,校正自我认知,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明确理论素养的实施需求,充分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值,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避免产生较大的落差感。
当辅导员遇到工作压力时,应该对工作中的挫折进行积极应对,而学校也要通过多种形式,通过开设心理辅导室、音乐减压室等方式,避免将工作中的消极情绪带给更多的人,从而使辅导员具备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对于自身职业有长远的规划。进而吸引更多人才精英,投入到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四)提升理论助力,明确辅导员考评机制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想凝聚辅导员的发展动力,就应该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划分工作机制、区分教育教学重点,使辅导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从而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使辅导员能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方法。在考评机制上,综合考虑辅导员在工作上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职业缺陷等,在考核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开放包容、透明合理”的理念,细化教育教学业务考评机制,培育辅导员的理论素养,使他们能够处于更加专业的职业氛围之中,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优化理论培训,完善辅导员培育制度
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在于增强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强化其职业技能,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骨干力量,在教育教学培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高职学校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立足高职学科的专业特色,提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学校要重视高职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加强教育培训,积极争取教育资金在校内建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确保每名辅导员在每学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4年組织辅导员参加1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二是学校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针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根据每个辅导员的特点建立个人培训清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建特色职业教育,以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推动现代教育的延伸和融合。三是以“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借助于多种形式的教育创新,在考核中深化培训机制,对辅导员学习培训进行量化考核,对辅导员实行精神激励或物质奖励。通过颁发培训证书等形式,培育辅导员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认同感。四是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举措,将日常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感悟,将辅导员培训从理论层面延伸到实践层面,组织辅导员参加学术交流、听取专家报告,积极为辅导员申请相关科研课题,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以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从而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
四、结语
结合教育部下发的24号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实践、就业服务指导、身心健康、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使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加速转型升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愈加明确和具体。繁琐的教育教学内容,繁杂的教育教学事务为高职辅导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降低了辅导员自我理论素养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立足实际,结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相应的疏导和改进,本着“以人为本”的职业核心,全力改变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发展误区,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孔杰,杨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探索[J].东方教育,2015(3):108-109.
[2]李亮,郭志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J].亚太教育,2016(10):58-59.
[3]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周良书,朱平,俞小和,等.中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陈俊(1968年-),男,四川大英人,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和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