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
【摘要】鉴于中职亲子沟通中存在注意力分散、理所当然、代沟明显等障碍和问题,以18装饰4班为样本,开展了今天“我掌勺”的教育探索。通过抓住契机,充分了解情况;对症下药,设计关键事件;趁热打铁,分享沟通感悟;以点带面,提升沟通能力这四大策略,丰富了沟通形式,提升了沟通意愿,搭建了彼此信任。从而形式了亲子沟通的良好循环,提升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能力,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亲子沟通 中职学生 关键事件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012-03
一、中职亲子沟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亲情是一种力量。和谐的家庭,融洽的关系,能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助力孩子的成长。青春期的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些学生行为规范有偏差,往往不是孩子智力的问题,而是源于外在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得法——加上更年期碰上了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家长不满,孩子叛逆。
职业学校的亲子沟通历来都是容易出现障碍的,这些问题既具有差异化,又具有共性,主要是由于沟通不畅所引发的。笔者以任教的18装饰4班为样本,开展了亲子沟通的调研探索。此班是一个五年一贯制班级,全班共有26名女生,14名男生,大部分学生比较乖巧,比较“宅”。据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放40份,收回40份,有效性100%)得出亲子沟通的问题(如图一):
1.注意力分散各有事忙,缺少沟通形式
孩子在家里不是看手机就是玩电脑游戏,家长也往往束手无策。家长有时候因为工作或者是习惯,也经常拿着手机刷屏,家长和孩子双方都缺少相互沟通。
2.理所当然,没有期待,缺少沟通意愿
孩子的生活技能严重欠缺,对生活酸甜苦辣的体验不深,不成熟,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欣然接受父母的付出,缺乏感恩心。
3.相互之间有代沟,缺少沟通信任
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一味地追求成绩。孩子常常采取回避、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
二、今天我“掌勺”,亲子沟通中设计关键事件的策略
1.抓紧契机,充分了解情况
任何教育都具有时效性,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了解情况,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在班级的管理以及家校沟通中,都存在着一些对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老师的发展有着随机但举足轻重的小事件。这些小事件处理不好就会带来隐形的负面效应。单纯的说教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实时实地的教育,比如一次个别访谈、一次问卷调查、一次心理辅导站组织的活动等等,效果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好。
在高一第二学期的开学第一天,我问班里同学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期间,有多少同学给父母亲烧过一顿饭呀?”全班只有一个女生说给爸爸妈妈做过几次早饭:煮粥,蒸馒头,煎鸡蛋饼。这样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但在情理之外。第二天,我做了一次全班家务劳动问卷调查(发放40份,收回40份,有效性100%),调查结果如图二:全班40名学生,只有1名同学经常下厨给父母或者自己做饭,占全班的2.5%;10名同学偶尔下厨给父母或者自己做饭,占全班的25%;剩下的29名同学从来都没有走进厨房给父母和自己做过饭,占全班的72.5%。这样的结果,同样在我的意料之中,但都在情理之外。
2.对症下药,设计关键事件
在班级的管理以及家校沟通中,都存在着一些对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老师的发展有着随机但举足轻重的小事件。这些关键事件中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及方法策略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事件的设计必须让学生有代入感、体验感。今天我“掌勺”这个关键事件是笔者根据班级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一个事件
开学不久马上就是3月8日了。在那个周末,我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今天“我掌勺”。周末让同学们在家给父母做一次饭,要求从买菜、洗菜、摘菜、切菜、煮菜一直到上菜,全程都要体验一遍,并且要独立完成,父母亲可以在一旁口头指导,但不能上手帮忙。家长监督并拍下照片和视频,并在家长群里写下活动感悟。那天早自修刚布置下去作业的时候,班里就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声称全部熟食和冷盘上桌,我就知道有几个孩子会偷懒,赶紧在家长群里也发了这份作业,并且附加了一条:凡是家长拍了视频和照片,并且写感悟的,您的孩子在千分制上可以加十分。那个周末,我们班的孩子和家长们估计是全校最忙碌的人了。孩子们纷纷放下手机,走进厨房,撸起袖子,系上围裙,当起了“大厨”。除了有两位同学因特殊原因外,其余同学都亲自动手为家人烧了一顿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都有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相比之下,以前很少动手的学生可能收获更大些。家长们都大力支持,基本上都能根据要求去做。
3.趁热打铁,分享沟通感悟
学生和家长体验了“掌勺”的活动,双方都感触颇深,但是感觉是会遗忘的。如果让体验的深层感受进行发酵,让学生领悟到道理,这是我们教育者要掌握的一门艺术。
这次活动后,学生在自己的青春日志中写到:做一顿饭不容易,要做好一顿饭更不容易,爸爸妈妈每天花心思给我们变着花样做好吃的,非常辛苦!还有的学生表示:以后周末让爸妈休息,自己动手给爸妈做一天的饭。家长对活动做了反馈。这次活动后,班级家长微信群的回复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说明家长开始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加积极地参加到学校的活动中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如图三)。
4.以点带面,提升沟通能力
笔者总结出了用关键事件设计亲子沟通的四大策略:抓住契机、对症下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这次亲子活动后,学生和家长彼此双方都互有信心、互相关注。学生开始懂得关心人,懂得付出,对亲子沟通更加有信心。家长更加关注孩子,懂得欣赏孩子,对亲子沟通更加有信心。虽然家长和孩子之间还是有隔阂,但是他们体会到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的乐趣。接下来,家长和孩子自发地利用一些节假日时间去共同完成一些活动,如图四“体验式”关键事件设计的思维导图。
三、取得的成效
今天“我掌勺”的活动只是亲子活动中的开端,家长和孩子對亲子沟通有了信心,后续将还会策划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如图五、图六所示):
1.去“做”就是成功,丰富沟通形式
沟通不是考试,没有太多的知识与技能要学习。只要“做”了,就会有收获。只有“做”了才会把握沟通的机会,增强彼此的了解。年轻的学生往往羞于表达,没有合适的平台,学生鲜有主动表达的。鉴于此,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只要有学生有所行动,有一些爱的表达,哪怕行为是稚嫩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家长也能从中知道孩子的那份心情,往往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顿饭不管烧得成功还是失败,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都是幸福和感动。
2.合作就是成果,提升沟通意愿
这次家庭作业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父母亲的指导下完成的,孩子和家长们都放下了手机,平日里嫌父母亲唠叨的孩子们,也能虚心、耐心地听从爸妈的指导。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了这项作业,双方有实践、有体会、有感悟、有反思。这就是促进亲子沟通的最大收获。
参考文献:
[1]杨春林.变出品牌班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