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标准化知识与差异化学习

2021-04-13 14:08王福铭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差异化学习标准化

【摘要】在高职阶段,标准化教育仍然存在,但是高职教育的校园生活与教学方式与之前的教育阶段不同,差异化学习得以呈现,同时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新的教育形态的存在为教师与学生的觉醒创造了条件,在高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黄金间隔期,学生实现了自我的重新认知与释放。

【关键词】标准化  差异化  学习  释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17-03

一、教育中的标准化

学校教育是人类凝聚社会共识的产物。[1]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标准化教育之所存在,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合格社会人的要求达成了共识。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的。[2]但是,杜威并没有说明教育是学生的主动作为,还是学生的被动行为,在我们的理解中只要是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都是我们的成人社会,或者说是我们的专业人士应成人社会的要求制造出的标准来强加给我们儿童、青少年的。

标准化考试作为标准化知识的一部分和标准化知识的延伸,相比浩瀚无边的知识体系,本身存在着定义清楚、边界清晰、内容容量较小的优点,以考试来代替教育本身,来代替知识本身。如果说,出于教育本身,我们有必要向幼儿输送最基本的社会观点,教授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那么在我们的初高中阶段,我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采取标准化知识的教学,采取标准化知识考试,那么我们有理由不赞成这种教育方式。采取严格的标准化知识体系的中国基础教育,还是部分成功的,因为它的知识体系完整,涉及的知识细腻饱满,为标准化知识教育体系下胜出者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它更多的是失败,因为,当这种教育体系需要掉转方向,驶向另外一个彼岸时,它尾大不掉。

社会是不同于学校的世界,存在不同的利益集体,从标准化知识教育中走出来的个体,在社会职场开启的是差异化知识体系学习。因为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属于不同的利益集体,利益诉求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采取的是主动式学习。他们之所以会采取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不同于校园,社会知识与职业知识呈碎片化展现,同时,他们缺少类似校园教育中的教师与学校的主动赋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放弃主动作为,但是,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下,那就意味着沉沦,在工作与生活的重压之下,任何一个心智成熟的个体都会选择主动作为。在社会生活中标准化知识是不存在的,社会准则却真实存在,也正是因为社会准则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永远会在金字塔型的社会组织框架下运行,每一个成人个体在社会金字塔结构下都有自己精准的社会定位,任何一个个体不可能拥有完全对等的社会地位,这是最重要的社会知识,每一个成熟的社会个体获取的社会知识最终都会与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一对应。职业知识表面上看是标准化知识,但是,职业知识最终的发展方向是社会知识,换而言之,也就是通过职业知识上的进步实现个人在社会金字塔上的空间提升,否则,职业知识没有任何意义。这与在校园环境下,学校教育环境下的标准化知识完全不同。

二、差异化学习的确立

导致差异化学习的主因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高职学生虽然在高职阶段还得接受标准化知识教育,但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业压力下降,大学校园社团活跃,教师教学方法由填鸭式逐步变为引导式。高职学生刚刚度过了紧张、压抑的高中阶段,虽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可能认为由高中到大学的跨越不算十分成功,但是,他们终于在一块大陆着陆,是时候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在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他们很难审视自己,很少关注周边的环境,现在不一样了,在没有课,或者周末的休息日,他们会学会自己与自己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一种类似瑜伽或者禅修似的静修,相反在他们的年纪,他们还是需要借助外物来实现对自己的评价,这种尝试是广泛而深入的,因为他们不会节制自己的情感。他们试图在学习以外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属,这是一种基于高中繁重学习的一种自我释放,但是,这种释放大部分是不成功的,过度的娱乐会导致内心的疲乏,完完全全走向疲劳学习的反面。于是,这些学生群体中最不安分群体率先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当然,作为更多的个体而言,他们不是走极端的类型,往往他们的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大学生社团的存在与活跃,将会对他们的大学生涯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这是因為学生社团完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作为在高职校园中的次级团体,它们部分地构建了自己的社会体系,成为校园中一个特色分明的次级社会形态,当然其作用又与领导者的组织能力、活动频率、活动范围密切相关。[3]在社团内部并没有明显的身份分化趋势,也就意味着,并没有明显的呈现金字塔的社会结构,但是,在社团内部却产生了个性化知识与个性化学习,社团学员在释放自己的同时,正在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着重要的准备——重新认识自己,他们参加了各种社团,但是没有人可以确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吉他演奏家、演讲家、戏曲家,但是,他们渐渐会明白在标准化知识教育条件下,他们或许会有其他选择,这是对未来职业准备的一种暗示。他们会感觉到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或许是另外一种模样。这些是他们迈向职业前的准备,但是还远远不够,他们更多的时间还是留在了高职的课堂上,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这是标准化知识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是对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一种延续,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变化。相比以往任何一阶段的教学,在高职教育阶段,相当比例的老师都在试图摸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兴趣与禀赋特征,引导学生学习。这是一个没有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在没有具体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教授完成一学期,乃至一学年、两学年的学习任务对大部分老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往往不能脱俗——迎合学生的兴趣。这是高职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和学校在迎合他们的兴趣,原来经历了高考的种种磨难,他们可以在大学阶段找回自己。

学生学习压力下降,寻找新的途径释放自己,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老师授课方式的转变,以上的三种变化意味着高职学生的全面自我觉醒,以前随着标准化知识教育一路奔跑的自我是他我,如今慢慢苏醒的自我是本我。

三、高职标准化知识教育的突破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门类,但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实操练习,同时与很多企业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所以高职教育甚为特殊。[4]即便如此,高职教育仍然是标准化知识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只要学生身处校园内,接受老师与学校的教育,那么他们接受的知识就绝对是标准化知识,在学期期末,他们接受的也肯定是标准化知识的考试。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在校园中的各个个体的身份地位区隔并不明显,主要是学生、老师、行政管理人员,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校园内的人员身份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进步造成了学生家庭的贫富程度的差别,另外一个方面是近几十年以来高职行政化的趋势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严重,产生的结果是教师的身份产生了严重的分化。这对维系高职标准化知识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高职校园通过两种方式来修正这种发展趋势:对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分化采取了提高奖助学金比例的方式,让受众变广,稀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对于教师身份严重分化的趋势,则采取了抬高普通老师地位的方式,比如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但是作用有限。在高职校园内部,没有稳定的社会结构,标准化知识教育将无法维系。假如上面提到的两个趋势继续往下发展,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高职院校的最终命运将是大一型号的社会培训机构,并最终被教育当局和国家所放弃,成为一个完全市场主体,纳入市场竞争。假如高职教育完全纳入市场体系,引入市场竞争,则会导致原有教师中的行政化趋势被遏制,并且学校中的行政官僚将面临洗牌,因为,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行政化官僚越少,越有利于学校轻装上阵,相反专业技能人才将得到重用。学校将由标准化知识教育体系转向个性化知识教育体系。

当然具体就高职教育而言,我们在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上还可能取得突破。在整体的标准化知识教育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通过校企合作与学生顶岗实习,激发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热情。[5]这种改变假如及时而且深入,将会大大有益于扭转我们高职教育被扭曲的现实。通过大规模不间断的校企合作,我们不仅熟悉、掌握了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在不间断的磨合中,我们部分学生和老师渐渐熟悉企业的社会结构,应该指出这种社会结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由董事长、总经理到基层员工,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在与企业的不断沟通中逐步明确了学校所赋予他们的标准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终极目标:找到了他们各自在社会金字塔中的地位,借助标准化教育所赋予的知识及累积的能力可以实现自我的爬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在高职教育中所接触到的企业,使他们真正第一次认清了社会的差异化知识,这是人生的挑战,也是人生难得的机遇。当然,更重要的挑战在他们进入顶岗实习以后,他们开始明白,仅仅依靠技能,或许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完整的提升,但是,他们长期被标准化知识教育体系所左右,并不明白个人在社会上的全面真正发展意味着什么。

客观而言,高职教育中的标准化知识教育模式是不鼓励差异化学习的,因为无论我们的受教育个体是否真正地存在差异化差别,在标准化教育模式下期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更何况在以培养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里,在学校和教育当局的潜意识里,招收的学生有可能是初级产品,毕业的学生会成为整齐划一的合格产品。因此,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所要做的第一步是在被标准化教育一路牵引,一路奔跑的情况下,学会放慢脚步,学会在没有师长,没有学校的环境下自己与自己对话,通过与现实社会环境的尽快磨合,在差异化的社会现实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差异化学习者。这个过程将持续很长时间,学校在这一个过程中,比较明智的做法不是加强管理,相反要做的是送学生一程,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个体存在,现实中万幸的是我们不存在过度管理,否则,标准化知识教育会成为一种牵绊。

校企合作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撕开了标准化知识教育的口子,为职业教育注入活水,带来了活力。学生及老师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造成了他们作为真正社会人的觉醒,也促使学校与教育当局进行反思,一方面自身的行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体教师发生了严重的身份分化,致使职业教育事业岌岌可危;另外一方面,企业所带来的社会身份认同伴随着校企合作随风潜入夜,市场急切需要学校推行差异化知识教育与认知个体的差异化学习,但是,高职学校维持标准化知识教育的大格局无法改变,这造成了企业与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矛盾。

四、结论

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办教育,当然我们也不能漠视市场对教育的要求。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大部分都是在政府的支配与管理之下,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家作为专业权威与政府分享了部分管理权力,换而言之,即便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西方,教育仍然是独立市场存在的,这是因为市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规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并非无可挑剔,而教育是凝聚社会共识的产物,虽然教育需要资金,需要资源,但是教育本身必须与特定的利益集团拉开适当的距离,更何况在现代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职业,非专业人士的干涉只会让我们的教育无所适从。假如我们的教育漠视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我们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市场的联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虽然某些学校对自己的定位始终不清晰,导致了教育行政权力对市场资源的过度染指,但是,我们的合作办学方向不能改变[4-5]。

高职学生从高考的独木桥一路走來,到了高职阶段面对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同时,加上教师采取了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学习个体的差异化由存在的现实变成了完全存在的现实。他们的这一改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发展,也进而影响着高职的发展,从出生到长大,高职学生迈开了自我解放的关键一步,这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但是,假如我们的学校与企业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有可能很快就会被消释在社会差异化知识的洪流中。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可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占得一席之地,而未来的社会呼唤技术对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回归。在高职教育阶段,我们的学生实现了个人的解放,但是这种解放是否既深广且长远,又有赖于我们在高职教育中成功地植入了多少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教育,这关乎他们更长远的发展。高职中的标准化知识教育不易改变,已经觉醒的高职学生的黄金档期是短暂的,因为他们在顶岗实习以后将很快会被差异化的社会知识所吞没。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社会生活并不是非此即彼,教育不仅仅能够带给青年学生一时的自我解放,教育也理所应当地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无穷的一生的改变。

参考文献:

[1]Neil Postman.  The end of education[M].New York: Random House US ,2000:78

[2]Ralph W. Tyler.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82

[3]韩流,张彦. 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36

[4]邓志军.中外职业教育热点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112

[5]覃庆华.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49

作者简介:

王福铭(1980年11月-),男,汉族,湖北阳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差异化学习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