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高校长远发展来讲,展开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是确保高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基于此,高校内部有关部门需给予教育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效用与价值在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发展中充分地发挥出,为推动新常态下的高校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基于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方略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意义为主要依据,从完善教学观念、管理方式多样化、注重平行式教育、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高校教育管理质量。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教育管理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165-02
一、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适应新时代发展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随着高校规模持续扩增,学生数量空前得多,高校不断发展中毕业生综合素养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的产生同高校目前所采用的教育管理模式是脱离不开的,高校教育管理里边的滞后性,未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其所培养出的人才也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二)有助于推动高校稳定持续发展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育理念滞后,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依旧应用以往的管理方式。高校管理民主化不强,未针对教育管理制定健全的制度与标准,对学校的管理依旧处在计划经济的层面。高校的教育管理皆是通過管理者构建的管理策略,对被管理者的意见重视力度不足,如此便致使了高校教育管理欠缺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了让教育管理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发展,高校需加强优化自身教育管理问题,以便更好地管理高效,加强管理质量。
(三)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
在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发展的当下,高校为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承担起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责任。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人力资源力量逐渐被社会各个领域所重视,高质量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将具备专业化的学科知识、专业领域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借助德育教育、健康管理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的德才兼备人才。我国当前正在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可以平视世界,积极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具备良好德行与思想价值观念,展现出当代中国新兴人才的风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二、当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一)功利性心理严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当中,信息技术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00后”,因为他们接触互联网的时间非常早,所以思想一般都较为成熟,思考问题也相对能够从全面性考虑问题。当前很多大学生在互联网以及社会的影响下,年纪很小便可以自己打工、自给自足,微商、互联网炒股、自主创业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思想观念也呈现出社会化、功利化趋势。因为当前大学生们的社会化、功利化心理严重,所以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空间,对自己无关的事情往往会高高挂起,趋利性严重,少了年轻少年的热血与单纯。
(二)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拉近了世界之间的距离,学生受到诸多思潮的影响,会造成思维行为独立,甚至会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现象,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很多大学生喜欢独立、独处,渴望在独处的氛围当中获取自由,不喜欢被约定俗成的规则左右。但是此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他们过分注重自我,忽视其他人与集体,严重者会出现“损人利己”行为,无法良好地进行团队合作,直接为学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带来了较大阻碍。
(三)意志力较为薄弱
互联网与信息化时代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学生生活学习也非常便利。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学生视野更加开阔,非常容易接纳新事物。但是在“了解多、实践少”的氛围环境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出现意志力下降、缺乏抗挫折能力的现象,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稳定发展。并且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所处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从小不愁吃穿、导致学生畏难、意志力不坚定等诸多问题。此外,当前人们生活当中的智能化设备、游戏种类不断增多,很多学生沉迷在互联网当中,不愿意从互联网世界当中抽身,意志力也相对薄弱。
三、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内容相对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高等教育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行政模式、教育管理模式会遭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往往更加注重与政府发展需求相适应,并且需要严格按照教学指标进行教学工作,对师生管理工作往往也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设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进步,但是相关教育管理内容相对落后,很难结合当前学生与教师发展、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教学管理工作来说,教学大纲设置的内容非常相似,实际获取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忽视了学校管理自身潜在的特点,对于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存在一定差别。针对教育管理干部任免层次上,使用终身管理制度,在人事分配上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这也会导致管理工作无法获取良好的效果。
(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部分高校开展教育管理时,依旧倾向于沿袭传统教育管理内容,教育管理方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当中,制度化、标准化的教育管理内容较为单一,方法也相对陈旧,很难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服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便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高校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忽视了教育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认识到管理工作当中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对象也缺乏沟通交流,无法获取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
(三)教育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教育机制不断发展的当下,高校教育管理的职能也逐渐以服务、引导为主,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具备过硬的教师对于与管理领导人,以便于更好地提升教学管理意识、走出教育管理误区。但是结合当前高效管理份工作来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科学性,促使学校管理当中诸多制度存在形式化特点,无法最大程度上展现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此外,长久以来受到传统制度的影响,高校各项教育管理手段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很难发挥出教育管理的真正作用,无法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方略
(一)优化教学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需满足现代化设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从观念转变入手,利用科学化、新兴化的方法管理学校。当前高校管理中一直存在片面性的问题,在实际管理中只重视管而忽视理,如此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的。高校在管理中能够将管与理有机融合,管便是规定与制度等规定性特征,而理则是疏导与监督等特点,只有将二者结合到一起,才能保证管与理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高校管理属于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主要依据我国有关政策完善学校发展。其还是一种教学管理过程,在实际管理中主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发展面临许多繁杂的问题,这便需要高校在不断发展中注重革新,转变管理思维,推动高校更好发展。
(二)丰富管理方式
以往的高校管理只重视管理者的效用发挥,如此就会使教职工处于被动的状态,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需以调动教职工主导作用发挥为主,可以在实际管理中利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来实行民主管理,让教职工体会到主人翁意识,进而推动高校持续发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管理人员需在掌握学校具体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大力掌握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冲突,以此做参照制定优化措施。需注重管理团队建设,重视其综合素养加强。
(三)构件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校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教育管理应该着力于爱国主义教育,辅导员们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们,自主进行战疫故事讲说大会、表彰对学校疫情防控有贡献的学生代表等。将疫情当中感人故事、爱国情怀素材、引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塑造广大学生们正确、积极思想价值观念。
其次,还要强化日常卫生管理水平。学校卫生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对本地的防疫工作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本地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动态化把控疫情变动状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天对各个院系、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体温进行组织测量,制定出专门用人管理制度,确保体温计检查高质量落实,每个师生必须要佩戴好口罩。最后,落实监管制度。每个人进入到学校必须要进行统一检验,有“绿码”才能够进入到学校当中,并且检查学生的学生证、教师的教师证件。杜绝一切潜在风险的外来人员进入到学校当中,使学生们逐步养成健康、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发展中教育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是高校为现代化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保障,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此,高校才会在竞争剧烈的经济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加强对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柯卜.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27):22-25.
[2]李銀亮.新常态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6(4):126+128.
作者简介:
孙志强(1979年-),男,汉族,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