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21-04-13 01:14邓亚乔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标志设计实践教学高职

【摘要】本文以高职聋人大学生《标志设计》课程为例,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充分结合高职聋人大学生特点,通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手语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赛结合等方法,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于一体、常规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提升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成效提供新的思路,亦为高职聋生艺术教育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聋生教育  标志设计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课题《视觉传达理念下的标志设计课程通用手语设计研究》(项目编号:CZTJ⁃

19QN01)。

【中图分类号】J524.4-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121-02

由于授课对象的差异,针对高职聋人大学生的课程教学与面向高职听人学生的课程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评价体系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贯彻教师为主导、以聋人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需要充分考虑聋生身体和心理的特殊性,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高职聋生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突破常规教法选取适合高职聋生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构建适宜于高职聋生的《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成效,促进聋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聋生全面发展。

一、融合思政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于一体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故而,无论在听人的艺术教育中,还是在聋人的艺术教育中,都需要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定位高职聋生特点,找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高职聋人大学生与高职听人大学生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除了听力方面,聋人大学生与听人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外,在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高职聋生班级普遍存在个体间差异大的现象,小部分聋生各项能力趋于普通高职听人学生水平,也有小部分聋生因多重残疾导致各项能力低于一般高职聋生水平。所以,在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需要全面认识高职聋生的各项特质,分析班级中每位聋生的兴趣与优点,正确认识每位聋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与存在的困难,才能找准契合高职聋生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到一个都不落下、个个都能听懂的课程思政教育。

(二)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挖教材思政元素

在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总结课程特点,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凸显课程特点的教学内容,让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融合。同时,注重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让课程思政始终以适宜高职聋生的方式贯穿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重视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鉴赏和文创项目设计实践,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持续贯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各项内容,引导聋生读懂中国文化,感受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启迪聋生用现代设计的理念,认识、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美[2],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协匠人之心启创新之路,让文化传承和创新实践紧密相连。

二、纳入手语教学,打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阻碍

(一)手语教学常态化,减少沟通阻碍

手语是一门视觉化的语言,是聋人的主要交际工具。它通过手形结合面部表情、体态语言、位置朝向、移动方位等传递信息,不同于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在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仅用书面语言的沟通不足以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而在课堂教学中纳入手语教学,让手语教学常态化,补足了书面交流缓慢等不足,极大地提升了课堂交流的流畅度和效率,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沟通阻碍,也有益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和谐课堂关系的建立。

(二)手语交流常态化,增强沟通效度

随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差异,高职聋生的手语沟通能力也存在差别。有的聋生因具备较弱的听觉能力,不曾系统地学习手语,导致不能使用手语与其他聋生沟通。有的聋生因地方手语间的差异,不能与其他地区聋生流畅沟通等。因此,在高职聋生《标志設计》课程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运用中国手语开展教学的能力,也需要培养聋生具备运用中国手语开展沟通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研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作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激励聋生使用中国手语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提高聋生沟通交流能力,提升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在参照平面设计类岗位工作的前提下,融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法,塑造岗位工作情境,使聋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熟悉工作过程,逐步具备工作岗位能力。

(一)课前、课后线上教学,拓宽教学的内容

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3],专业技能的持续提升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的不断积累。师生不仅仅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也需要合理安排课前和课后时间。课前,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和任务,引导聋生预习和熟悉新任务。课后,教师根据聋生学习进度开展拓展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减小班级聋生间的学习差距等目的。总而言之,课前课后的线上教学,扩充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利于聋生养成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课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的课中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结合线上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标志设计》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还需要教师灵活地根据聋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一对一指导和示范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班级中不同层次的聋生掌握标志设计实践能力,学会如何与客户沟通以获取标志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如何开展市场调研以获取标志设计对象的重要信息与特质、如何分析标志设计项目内容并明确设计方向、如何开展标志设计创意构思、如何操作设计软件进行标志设计与制作、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取印刷工艺并制作标志成品。

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促进聋生全面发展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学赛结合”有机地把专业技能竞赛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竞赛环境中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反思和修正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内化、专业实践技能的熟练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以赛促学”展个性,多元评价促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客观地认识聋生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方法促进聋生个性化的发展,不以单一的评价方式评判聋生的学习状况。“以赛促学”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有效地促进了聋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专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项目结合的情况下,教师帮助聋生在竞赛中找准个人优势,一对一指导聋生选取竞赛项目并开展设计实践,促进聋生综合设计能力提升。促进聋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亦需要同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融合竞赛评价模式,促进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深度结合,培养聋生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设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促进聋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以赛促练”提能力,助力聋生融主流

“以赛促练”是为了培养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为了让聋生在常规的专业竞赛中提升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工匠精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等,推进聋生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除此之外,更是为了让聋生在常规专业竞赛中习惯与听人沟通交流,提早感受社会竞争环境,助力聋生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在常规的设计类技能竞赛中,聋人与听人于同一平台竞争已十分普遍。“学赛结合”的教学形式为聋生与听人交流、竞争提供了契机,推动高职聋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帮助聋生更为顺利地适应主流社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聋生《标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手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赛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于一体,常规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使课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为聋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突破提供原动力;使课堂教學内容得到拓宽,让实践教学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也使课程的评价体系多元化,有效助推学生全方位成长,激励教师提升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陈科.传统文化导向下的《标志设计》教学实践研究[J].工业设计,2021(7):64-65.

[3]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邓亚乔(1991年-),女,汉族,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残疾人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标志设计实践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探析标志设计中的简繁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