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2021-04-13 23:42:26汪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

汪静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现代社会赫赫有名的音乐教育机制之一,它的核心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健全人格发展,其使用的方法也偏向于生动活泼、丰富精彩,因而广受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推广。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即为“对身心缺陷的人进行的教育”,现如今我国实施这类教育的机构和学校比比皆是,由此反射出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和照顾程度是十分重视的。在音乐视听教育环节中,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内心敏感度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有助于分享、交流和共同创造的愉快学习环境,同时还要让他们真正地学习到音乐知识,从而陶冶身心,培养多方面的感官能力,拉近儿童和外界世界的心灵距离。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特殊教育应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178-02

音乐,具有动人的旋律和委婉的曲调,是一种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活治愈方法,尤其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奥尔夫教学法”,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特殊音乐教学模式。在此音乐教学体系中,教学最终取得的结果好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的过程,当教师向学生传达了教学任务时,应当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优势和意愿去完成,这样才能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十分浅薄,一直找不到欣赏音乐、鉴别音乐的入口,何谈对音乐的见解和体验,而奥尔夫教学法恰好能够“打破尘封的冰面”,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等感官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从而产生共鸣的情绪反应。本文主要探究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含义,并着重分析了其在特殊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推动我国特殊教育的进步。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含义与作用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从本质上讲,奥尔夫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音乐教学体系,它能够顺其自然地使教学过程洋溢着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气息,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即兴的过程中回归音乐的生活本源,以多元化的感官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在奥尔夫音乐的指引之下,学生可以暂时地忘却外界困扰,进入到丰富的艺术世界并将自己全身的注意力都专注到一个特定的声源中,用心去倾听、辨别,通过这些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界的奇特声音去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得到广泛流传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属于一种基于本土文化的教学方式,不硬性规定课堂内容,而是鼓励教育工作者从本土文化出发,将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从而被学生熟知、传播。除此以外,奥尔夫音乐的重点关注内容是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开发与挖掘,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不会把学习音乐当成一种功利性的目的,而会以热衷的态度去感受音乐、表演音乐,从而积累节奏、韵律的技巧,用音乐语言去表达自我。

(二)能够挖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现如今很多孩子的童年都围绕着电子产品,反而失去了童真的色彩。特殊教育本就需要注入新的元素才能发挥推动作用,因此采用有效且趣味性强的教学途径是势在必行的目标。奥尔夫音乐教学自带娱乐的属性,它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全班学生都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在嬉笑玩乐中一步一步地学习到关于音乐的知识,比如节拍、力度、旋律、曲式、音阶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纯天然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接触音乐,这样的教学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将效果放大好几倍。

(三)能夠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眼、耳、鼻、口和手都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双耳要聆听、眼睛要观察、嘴巴要跟着学唱、手要保持端正的动作,有时候还要配合各种动作,所以这对于生性好动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就要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使得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能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全身心地投人到音乐学习中,同时还能够在持续的学习中找寻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便于日后在团队演奏中能够精准发挥“螺丝钉”的作用。除了能够专注学生的注意力,奥尔夫音乐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动作、肢体变得更加协调,演奏不同曲风的音乐时还能够通过表情向观众传达情感,真正地融入到音乐中。

(四)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创造能力

对于音乐的品味主要通过“用耳听”和“用心悟”。在儿童时期,对于学生听力能力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这一阶段,利用奥尔夫音乐让学生聆听各种各样的声乐和节奏,就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声音的辨别和听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创造能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关键的拔高点,由于儿童年龄尚小,缺乏深厚的社会经验,所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是比较狭隘的。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缺乏创造力,相反此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教师稍加开发,就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有的放矢。

二、特殊教育应用奥尔夫音乐的相关措施

(一)运用身体充当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机制中,最擅长运用身体充当乐器,原因是通过儿童的肢体动作所发出的各种具有节奏的声音,例如拍手、捻指、跺脚、嘴唇开合等,常常能够和音乐曲子中的韵律“完美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我们通常把这种形象又直观的活动称之为“身体乐器的演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方式通常被运用至新曲目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于新曲目的谱子是陌生的,通过身体机能的演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音乐的节奏,形成一个模糊的肌肉记忆,便于日后的回顾和深入研究。

例如,在教学《柳树姑娘》这首歌时,歌词中采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柳树如同姑娘身姿般柔美的场景,流露出了作词者对于春天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整首曲子的曲调也比较轻快,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歌词编创“柳树姑娘翩翩起舞”的动作舞蹈,当音乐缓慢流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手臂缓慢地向上伸展,好似柳树姑娘随风起舞:还可以让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圈,左右轻缓地晃动身体或者轻轻地摇头,借此模仿微风拂来,柳枝随风飘扬的场景。当然,整首歌中能够模仿动作的地方还有多处,有待教师去开发挖掘。这种以身体为基础,优化音乐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新曲目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谓是屡试不爽。

(二)巧借带有图形的卡片,落实视觉节奏

教学法图片记忆法也是在特殊教育中极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对于音乐课堂,奥尔夫也提倡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做学生演奏的“指挥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创造课堂的高潮,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因此,奥尔夫教学法还提出了用图卡的方式提示学生,拉近他们与音乐的心灵距离,引导学生挖掘最合适自己、最贴合自己兴趣的方法学习音乐,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是最考验默契和技巧的形式之一,尤其是对于多声部的合唱曲,很多学生对于第二声部的旋律难以接受,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因而传输给教师的教学难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显然这一教学目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在每次的分声部演奏活动中,教师作为场外助教,可以将各个小乐器做成鲜明直观的图卡,然后在外场利用这些图卡暗示孩子们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乐器进行演奏,这种场外提示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突如其来的惊喜”,学生内心会产生依靠感,也就不会畏手畏脚地进行演奏了。当学生放松了大脑与身心,他们的演唱就会变得可圈可点。

(三)利用戏剧教学法,发挥游戏教学的合作功效

从青年时代起,奥尔夫就在追求一种回归本真,集音乐、舞蹈和戏剧三大元素为一体的艺术,那就是一“完全戏剧”。儿童拥有自由开放、不受约束的头脑,所以当教师播放一首曲子时,他们便可无师自通,跟着节奏舞动起来,有些学生还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笔和纸绘制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更有学生,如果教师提供一个打击乐器,他能够正确使用并演奏出和谐的伴奏。这种看似随意、漫不经心的劳动成果,其实蕴藏着“玄机”,这些玄机就是儿童心灵深处的美好和渴望。

本着这种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带领学生学习《嘉禾舞曲》时,教师可以一边带着学生学习歌曲,一边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粒种子,逐步经历“发芽一长大一开花一结果一归根”的过程:在演奏《小星星变奏曲》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主人翁当时惊险的历程,从而萌生共情之感。这种教学方式就将儿童的娱乐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也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体现了戏剧的刺激和欢乐,不会让学生被学习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所打倒,相反会迎难而上,逐步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的熏陶和教導,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仿佛多了一层“屏障”,所以需要教师利用音乐教育悉心地去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追求。总而言之,音乐能给人洗涤心灵的感受,能够从感受力和表现力这两个方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让他们随着音乐的律动达到放松自我、保持身心健康,这才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渗透到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亚丽.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意义[J].学周刊,2020.

[2]张跞丹.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实践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9.

[3]廖乃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小学[J].音乐教师手册,2018

[4]张莉.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与园本课程相结合的应用与研究[J].科学时代,2019.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音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2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音乐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