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滟秋 王影群
【摘要】送教上门是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本研究从送教上门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送教上门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送教上门工作还存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送教管理机制有待优化以及家长的教育“自助”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贵州省 送教上门 送教教师 特殊儿童
【基金项目】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深化教育公平:贵州省送教上门质量提升的耦合逻辑 ”(编号:2020QN0221);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送教上门教师教学胜任提升的闭环路径研究”(编号:2021C003)。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015-02
送教上门简单来说,就是教育部门安排一些专门人员进入到残疾人的家庭,开展辅导的教育方式。送教上门政策的最终作用,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可以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但如何才能在这样的背景服务下,让服务对象获得最好的发展,满足课程的需求,是这类工作需要不断思考并解决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贵州省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效果,对教师送教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与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需要深入了解家长以及学生对于上门服务的真正需求,提出相关意见,才可以真实提高上门教学的效果。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送教主体方面
送教教师作为送教主体,在送教上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不仅要有高度责任心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可以更好确保教学的质量。
在收集到的138份问卷中,可以发现,送教教师的职务大多为学科教师,占到总人数的50%,资源教师仅占12%。值得关注的是,“其他”职务的教师占比仅次于学科教师,为42%。而从从事特殊教育的年限来看,大部份为1年以内,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仅有15.9%。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到55.8%,而非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也达到了44.2%。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39%,大部分都是专科及以下学历。
有学者指出,因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各项制度尚未完善,所以送教教师的队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从以上数据也看出,送教教师在专业性和送教经验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送教对象
送教对象,即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我们国家送教上门这类服务主要面对的是接受学校教育存在困难,或是拥有基本受教育的能力,年齡在6~15岁的阶段且属于中度和重度残疾儿童、残疾少年。在本研究中,送教上门的对象66%为智力残疾,其次分别为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此外还有视听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儿童。其中,有33%的儿童是多重残疾。大部分儿童为中重度残疾,占68%。我们国家多数地区是根据学生残疾档案来挑选服务对象,通过调查辖区内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发现一些孩子没有办法到学校开展学习。所以学校就根据这项工作的要求,直接对这些儿童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1]。
(三)送教内容
有许多特殊儿童患者患有重度障碍,这些儿童都会选择接受“送教上门”服务,为他们提供送教内容,这些特殊儿童需要与普通儿童进行区别,也与在特教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有差别。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多个方面的送教内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教学辅导、语言训练等多种形式。其中,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占比最高,为77%,其次是教学辅导、语言训练和动作训练等。
送教上门课程需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真实需求。有研究显示,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是自理,而多数送教人员认为学生最迫切的需求在学习领域。表明家长更重视生活自理技能方面的能力,而送教人员更重视学生认知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本调查中,可见大部分教师的送教内容与家长的需求相一致。
(四)送教成效
在这一部分,81%的送教教师认为学生接受上门服务后有进步,有16%的老师认为没有进步。关于进步的程度,58%的送教教师认为学生有进步,但进步缓慢。而其他教师则认为,学生的进步非常大。70%的教师认为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沟通方面有进步,其次分别为感官知觉、粗大和精细动作、认知和社会技能四个方面。许多研究都表明,残疾孩子的家庭对于送教内容的需求,主要是以康复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锻炼为主,这也是送教教师促进残疾儿童在这两方面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一)送教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送教教师是非特教专业毕业的,且在送教过程中,缺少康复人员以及专业医疗团队的参与。虽然有77%的老师接受过相关的特殊教育或送教服务工作的培训活动,但仍有超过60%的送教教师在送教过程中认为自己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解决送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教师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此外,有23%的教师表示并未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也有研究指出,在当下,有很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教师存在转岗的情况,由普校转岗、非特殊教育及其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出现不足的情况,同时缺少医疗、康复、心理等领域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在开展送教过程中缺少管理送教过程以及服务内容等方法,容易导致内容出现主观性,选择的内容严重和这类孩子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二)送教时间和次数与学校教学冲突
本次的调查研究显示,许多教师都需要服务2名以上的儿童,大部分教师都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开展送教工作,且为了保证送教效果,有许多教师每次送教的时间都较长,达到2~3个小时,甚至在3小时以上。有研究者指出,送教上门服务中仍存在送教政策、经费、 技术等支持保障不足的问题。杨赛男、赵斌的研究也指出,送教教师在完成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担任起送教上门的相关工作,有一部分学校经常会出现一名教师同时服务多个学生的情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严重影响送教上门的课时量以及持续性。
(三)家长教育自助能力不足
特殊儿童家长是与特殊儿童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特殊儿童的家长对特殊儿童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但是,当下有关特殊儿童家长的帮助和相关教育活动却是越来越少,没有办法发挥家长的力量去提高和完善送教成果。在本次調查中,也有超过65%的教师认为在送教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观。47.8%的教师认为家长无法配合这类辅导工作的开展。根据一些人员的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残疾学生的家长,对于送教上门服务的认知度以及参与度都非常低。同时这类家长主动学习送教知识的意愿很低,过度地依赖工作者,自理能力非常欠缺。
三、建议
(一)培养送教师资队伍,提高送教人员专业化程度
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不仅对送教上门教师本身提出了要求,也对学校及行政部门提出了要求。有79%的送教教师都表明,为了继续开展送教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或是有关培训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构建数量充足且结构稳定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师工作者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重点。其次,应定期开展送教上门专业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开设重度障碍、多重障碍的相关课程。此外,还可以开展送教上门经验分享、交流,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提高送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各部门协同联动,优化送教工作机制
在本次调查中,有将近75%的教师表示,需要特殊教具和教辅以及相关经费补贴的支持,还有57%的老师表示,希望得到更多领导的理解,例如可以减少适当的工作量。很多研究表明,送教上门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只是一个资源教室的事,更不是资源中心的责任,甚至可以说,这不单是教育的责任。这项工作的开展,跨部门需要多专业共同合作。很多研究者认为,需要在特殊学校教师编制、专职康复、人员配备以及培训质量等方面有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地确保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作为政府来说,需要尽快出台有利于这类学生送教上门实施方案的具体细则,协调并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规范送教上门的服务工作,确保这些特殊孩子可以享受到应有的服务[2]。所以应有部门牵头协调财政、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调整送教上门工作和管理机制,以促进送教上门工作的优化循环。
(三)提供家长亲职教育,提高家庭支持作用
研究发现,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家庭缺少必要的系统支持,对家庭指导干预需求非常大。所以这类服务的开展,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还需要包括家庭的干预工作。因此在送教过程中,不仅要为残疾儿童送知识送技能,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建立希望。现场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开展教学与训练,结合家庭环境给出无障碍环境改造建议。并开通线上指导课程,进行网络指导。切实服务好每一位残疾儿童和家庭。对于少部分不理解而且不支持的家长,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迂回战略。以实际行动让家长看到送教的学生,他们的状态是好的,而且自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以此来获取更多家长的认可,凝聚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力量,达到送教上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24):7-12.
[2]刘德华.县域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20(6):25-31.
作者简介:
汤滟秋(1994年-),女,汉族,重庆长寿人,西南大学特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中学教师。
王影群(1987年-),女,汉族,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