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分析

2021-04-12 22:58余子淇陈宝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对分课堂应用

余子淇 陈宝琳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习的难点。然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形成了当下小学作文教与学的困境。笔者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教学、练习、阅读等方面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 小学作文教学 应用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与讨论式课堂优点提出的新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半给教师讲授,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

通常情况下,对分课堂从时间上把教学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它将课堂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使学生有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具体的时间分配比例根据教学情况灵活把握,既可“当堂对分”,也可“隔堂对分”,关键是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变“即时讨论”为“延时讨论”。对分课堂不仅是时间和教学的对分,更是一种权责对分。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是引导式和框架式的,在精讲中更注意留白。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地自主进行。该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有利于转换师生的教学角色。同时,将“即时讨论”变为“延时讨论”可以在随堂知识与能力“考核”训练中成“缓冲”,改变讨论中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话可说的现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同时,把自主训练权还给学生是对其学习能力真正的开发。

尽管对分课堂是针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但笔者认为,其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效果的指向可以给小学作文教学以有益的启发,推动其突破教与学的困境,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分为初级(一、二年级)、中级(三、四年级)和高级(五、六年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看图写话,要求学生看懂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清楚图片内容。中级阶段开始进行话题作文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完整构建作文框架,行文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该阶段常用三段式写作模式。高级阶段进行命题和话题作文训练,作文强调内容充实、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生动。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积累及写作能力欠缺

初级阶段学生年龄太小,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看不懂的问题,即不知道如何看图。其次存在写不出的问题,因语言文字积累有限,即使能讲清楚,也落笔困难。中级阶段学生连词成句不成问题,但作文变成按给定话题写作,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写作的框架意识。高级阶段学生作文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基础,也知道大概要写什么,但修辞的运用、叙事的详略、记叙的顺序等问题需要反复揣摩。

小学作文基本还是模仿性写作,需要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范文来学习借鉴。部编教材每单元的作文设计就是课文主题,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写作奠定基础。显然,几篇课文素材是不够的,而让小学生自主搜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素材难度很大。因此,有针对性的阅读不足,学生写作就无法做到触类旁通。

2.教师作文教学与训练模式固化而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了作文学习能力,其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当下小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作文教学存在两方面问题值得深思。第一,讲到何种程度对作文教学意义重大;第二,怎么讲学生才能理解、接受并应用也是关键。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考验学生学习能力,也挑战教师的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作文教学多采取讲授法进行:讲授前设计一个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启发写作,但通常作用不大,因为学生一般没有针对性的准备、阅读量也有限。接着,老师讲授写作方法,并分享几篇范文。然后学生开始进行写作训练。这种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很多学生因缺乏有效交流而产生畏难心理,写作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推动解决这些教学问题。

二.对分课堂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用

1.转变师生的作文教学角色

传统作文讲解的程度往往不好把握。教师讲得太多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作文变成教师思想的呈现。教师讲得太少会导致学生无从下笔。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打破僵局。

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当传统的作文课堂一分为二,教师可在讲授时间对作文框架做技术性指导,同时,针对性地计讨论与阅读任务。前者可以让学生当堂完成,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后者可以在一周或者一周半时间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外内化吸收课堂讲授的作文知识,并带着问题拓展阅读范围,展开自主思考。这种对分作文教学设计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与作文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完后,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交流,去消化教学知识,就要按要求完成作文。对分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形式上的交流,学生在前期讲解的认知基础,有预设的课外阅读思考基础,做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准备,并帶着问题来上课,在分组讨论中可以真正锻炼表达能力,促进组员之间互相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随时随机加入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大大增加,作文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2.改善传统作文的练习模式

传统作文教学一般不超过两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各占一课时,时间上具有连贯性。但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多半是“一言堂”模式,尤其是学生在讨论之前没有准备,被动接受的状态普遍存在。而且,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一结束就立刻展开写作训练,两者之间没有消化性思考环节,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就无法将相关知识与技巧运用到位。

对分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上述矛盾。教师可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前,花15分钟左右介绍本单元作文要求。如在教写人单元时,可以先介绍这类作文会重点讲解人物的哪些方面知识,学习时应当注意什么。在单元宏观学习框架下指导学生落实课外的阅读范围,并明确阅读的要求。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记录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在后续课文教授中,教师可以有意渗透一些作文指导,因为教材选编的课文相对科学,能有效地把课文和作文学习有机融为一体。等所有课文上完,学生完成了教材课文学习外,还阅读了推荐的课外素料,在之后的作文教学小组讨论上就有话可讲、有话能讲。再到提笔作文时,同类作文的框架与素材在他们脑海里已经潜在揣摩了一周左右,作文训练情况自然会好很多。

3.促进学生自主有效阅读

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靠阅读积累,作文更是如此。传统教学中,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全靠个人喜好,往往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小学各阶段的学习主题,规定阶段性阅读的内容和数量,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阅读设计。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在完成指定阅读任务后可以广泛涉猎,而阅读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指定相应水平的阅读材料及数量。此外,阅读内容较多的版块可以设计小组分工阅读,展开小组讨论来分享读书成果。

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主题是神话故事,选取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习作题目是“我和(  )过一天”,要求人物须出自神话或童话故事,是典型的半命题作文。本阶段学生多喜欢神话和童话故事,作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发挥,难度并不很大。但在实际写作中,很容易出现作文同质化现象,毕竟学生从小听到的神话和童话故事多为白雪公主、孙悟空、神笔马良等。所以,教师须引导学生拓展作文对象的选择范围,或引导学生加深对同一个神话或童话人物的认识,来规避作文雷同现象。分析本单元选文出处,我们不难发现,三篇选自《山海经》,一篇选自古希腊神话。因此,在单元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山海经》和古希腊神话中挑选其它篇目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建议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整本阅读;也可以3篇为一个阅读档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推荐阅读篇目与篇数;还可以小组分工合读一本书,在课堂讨论时进行分享。类似有针对性的阅读设计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阅读思考的好习惯。

三.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具有教学使用的普适性特点。课堂上,教师能针对性地凝练精华进行讲授,同时,引导学生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深度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交流。鉴于小学作文教学没有标准、固化的范式,现行教学模式给学生的有效指导有限,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针对各阶段、各单元作文主题展开对分教学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而且能够拓宽学生作文思维,非常值得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赵婉莉,张学新.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47-49.

[3]田青,闫清伟,张学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理分析[J].高教论坛,2017(9):51-53.

[4]周静.现代汉语教学应立足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需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探索,2018(12):71-74.

[5]赵玉梅.提高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J].学周刊.阅读写作,2018(9):115-116.

(作者單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对分课堂应用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