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乐园》中撒旦堕落行为的阐释

2021-04-12 22:47陈向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失乐园人文主义约翰

陈向辉

内容摘要:由约翰·弥尔顿创作的长诗《失乐园》被奉为17世纪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撒旦形象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意义。撒旦既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和革新意识的变革者,同时也是一个由于盲目复仇而失去自我定位的角色。本文旨在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去挖掘《失乐园》中撒旦这一形象的存在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文中分析了撒旦堕落的原因,其堕落的过程,以及他对人类成长所产生的意义。文章将重点探讨撒旦反叛行为对人类离开伊甸园后进行生存探索所作的启示。本文发现,尽管撒旦带给了人类一系列的灾难,却通过自身的探索向人类暗示了堕落与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令人类找到了更加合适的生存方式并获得对生命更加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撒旦 人文主义 堕落

撒旦的堕落过程分别暗示了人类不同的心理状态。撒旦所选择的道路是对人类离开伊甸园进行新探索的启示以及警告。吃禁果的行为一方面使人类能感知到以往所不曾体会过的感情,另一方面却带给人类被驱逐的命运。人类的叛逆似乎与撒旦同上帝的决裂有着可怕的相似性。然而,可以看到,通过亚当离开之际在山顶的仰望,人类的命运也不完全像撒旦那样为了斗争而斗争,最终陷入堕落的池沼——地狱之中。相反,这种初期的叛逆的行为还为人类提供了自我探索進而获得成长的机会。

一.撒旦与上帝的决裂

从《失乐园》的开头可以看出,撒旦是堕落天使强有力的领袖,这意味着他曾经是一个纯粹的天使,彼时他对权力的欲望还没有蔓延到他的内心。但随着欲望的扩大,撒旦最终决定召集一群堕落的天使公开对抗上帝。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邪恶可以从纯洁中滋生,也可以从放大的欲望中得到滋养。尽管给人类带来消极的影响,但作为第一个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撒旦反映了他富有个人精神的一面。通过阅读《失乐园》可以发现,小天使的特征是他们的脸上都有永恒的快乐的表情。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撒旦不再是一个小天使,而且总是改变他的外表使得他邪恶的阴谋得以成功实施。虽然这个邪恶的人物在看到伊甸园的美丽与纯真时似乎有所忏悔,但撒旦还是继续着他的计划,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行为,他才能表现出反抗的决心。因此,堕落天使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欺诈。除此之外,对权力的渴望也是撒旦反抗的原始原因。在这种强烈的欲望下,他拒绝了天堂和大地的美丽与纯真,并不遗余力地证明自己是上帝的对立面。此处不难发现,撒旦的骄傲使他更像一个反叛领导者。

谈及欲望,它通常与个人的享受和喜好有关,这两者都是谈及人文主义时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肯定的是,对人类而言,个人情感的确是个人精神的重要特征。站在撒旦的角度,撒旦与上帝的斗争实际上是对个人自由的斗争。没有它,撒旦就不会有持续战斗的决心。因此,在人类的心理方面,比较容易发现两种相反的影响,一种是来自上帝的积极影响,另一种是来自撒旦的消极影响。有了前者,人们就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去关心整个人类,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则赋予人类更多的个人精神和个人情感。

亚当和夏娃在离开伊甸园后,不得不忍受罪恶的折磨——对性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为笔下每一个角色的命名都赋予了象征含义。作为撒旦的后代,罪恶不仅与父亲乱伦,还象征着《失乐园》中的另一个邪恶体。她从撒旦还是天使的时候就从他的头上开始生长。从这一点来看,它可能暗示着罪恶作为一种堕落的元素有它自己的生命。当撒旦把罪的种子撒在人的心田中时,罪的种子也会自己生长壮大。这样看来,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不是来自撒旦,而是来自罪恶的引诱。为了战胜欲望,人类可以运用说教乃至规范制度来制约人性中恶的部分。但这些原则虽然可以抑制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但却无法彻底断绝恶的存在。作为无所不知的存在,上帝已经预言了人类的堕落,皈依撒旦的人不会得到救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帝和撒旦在地球上共享着人类的心理空间。

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死亡是被撒旦和罪恶焚烧的鬼儿子。而死亡强奸了他的母亲,生下了限制母亲罪恶的狗。长诗以隐喻的方式表明,罪恶或可以被死亡所控制。着眼于人类的生存,死亡对限制犯罪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面对死亡时,不会过多地陷入世俗的挣扎和欲望中。而死亡本身可以终结人类内心的一切邪恶,使心灵放下尘俗羁绊。但与之相反,如果人们抛弃了上帝的存在(意指放弃向善的希望),死亡也会带来毁灭,就像鬼儿子本身既是罪的继承者又是罪的主宰一样。假使没有与上帝对立的共同计划,这些角色就会互相折磨,彼此牵制。

二.撒旦的堕落——叛逆所导致的最坏可能

撒旦在堕落的过程中,经历了天堂的圣洁,地狱的羞耻和仇恨,以及反击人间的决心。这些地方分别对应着撒旦的不同心境,象征着一步步陷入堕落的状态。当撒旦还是天使的时候,他住在天堂里,在那里上帝有绝对的能力管理这些天使。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撒旦虽然可以享受永恒的美丽和天真无邪,却不愿意服从天堂的秩序,因为他渴望权力。由此不难推测,对真理的怀疑是撒旦开始堕落的第一步。他想探索另一种获得真理的方式,却以失败告终。这样的行为提醒人们,如果人们自己想要了解真相,就有可能陷入困境甚至面临失败。

即使被驱逐至地狱,撒旦仍坚持自己的信仰:他将推翻上帝的权力,为他的追随者重建一个新的体系。撒旦的骄傲于此时展露无余。当他向其他堕落天使演讲他将如何收复失地,展示自己报复的决心时。可以发现他选择了一条与上帝完全不同的道路。然而,问题是撒旦自己也对这个选择抱有一丝踌躇。当他站在天堂的北边,犹豫着如果他悔改了是否会被原谅。可以发现在《失乐园》中,撒旦是第一个带来叛逆品质的角色,而人类则步其后尘。但人类与撒旦的堕落又不完全相同。夏娃叛逆是由于受到撒旦的蛊惑,亚当则是出于爱惜同伴的目的,人类的叛逆由此添上了一笔被动的色彩。

撒旦飞到地狱之门,知道了他与罪、死亡和狗的关系后,很快就堕入了深渊,碰见了混沌。混乱作为一种代表混乱的存在,乐于帮助撒旦,因为后者承诺要把宇宙的更多部分归还给他。相应的,从大天使的话中,可以得知天堂是上帝在混沌中创造的。天堂作为一个美丽和纯真的地方象征着上帝从混乱中组织秩序的力量。不难发现混沌本身是具有包容性的复杂存在,既能组织秩序,也能带来混乱。作为深渊的主人,混沌拥有一种吸收一切的能力,这意味着繁杂最终可能会走向虚无,因为人一旦陷入就会茫然不知所措。这隐喻着,当人类埋没于眼前各种景象陷入困惑之时,很可能会失去其自我判断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陷入深渊。可以看出,混沌的力量存在于它的吸收能力中,象征着一种失落和迷失的状态。

在地球上,上帝和撒旦的影响都得到了发挥。由于人类吃下禁果,人类无法摆脱对性的欲望。随着撒旦进一步誘惑,欲望可能会变得更强,甚至导致人类最终的毁灭。然而另一方面,上帝派遣他的儿子耶稣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救赎人类。撒旦计划毁灭人类的部分原因是出于嫉妒,因为上帝可能会选择一些美丽的造物来代替天堂里堕落天使的位置。由此,撒旦的努力起到了筛选作用:不仅帮助上帝选择了忠诚的人。同时,撒旦自己也会获得一些和他类似的人,这些人会面临和撒旦相似的命运,在地狱里不安地生活(暗指陷入无休止的斗争之中)。

三.撒旦与人类的成长

关于人类被驱逐还有另外一个积极的观点。由于上帝已经预见了部分天使的反叛和人类的堕落,因此,创造耶稣与救赎人类两件事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上帝对人类的驱逐更像是一位严厉又仁慈的父亲推搡着顽劣的孩童离开家门从而实现其某种意义上的成长,而非绝对意义上的惩罚。基于耶稣所带来的希望,亚当和夏娃的子孙可以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幸福,而撒旦的诱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向人类警示了一步步走向堕落的过程和后果。

撒旦引诱夏娃吃下禁果,于是亚当出于爱惜同伴的目的也吃了禁果。但他们吃禁果的原因却并不相同。在撒旦的诱惑之前,上帝派天使拉斐尔来警告亚当,撒旦带来的危险迫在眉睫。通过拉斐尔和撒旦的话语可以发现人类还处于婴儿阶段这一事实,他们不知道世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被创造出来是为了什么。由于经受不住撒旦的奉承和欺骗,夏娃最终吃下禁果,作出了忤逆之举。

撒旦的诱惑无疑是引发人类冲突和灾难的导火索。但是,尽管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折磨,正如亚当站在山顶上看到的那样,在弥赛亚对全人类的审判之后,整个人类都可以获得美德并回到安逸的住所。虽然撒旦让人类失去了天堂,但真正经历了地上挑战的人最终会被允许进入天堂。相对于伊甸园中完全的天真和纯洁,离开伊甸园的人类从孩童阶段进入了成人阶段,迈上了另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此外,上帝在《失乐园》可以看作是一种客观外在的象征,这种象征意味着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主宰,人类之外还有其他事物的存在。这也启示着人类在与内心欲望的作斗争的同时要关照自身与外在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撒旦其实为人类的自我探索提供了某种契机,以便使人类在自我与外在关系的关照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

四.结语

弥尔顿作品中撒旦的存在有着双向意义。与上帝对抗,诱惑人类是他产生的负面意义。但他敢于挑战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正面意义。他的堕落过程向人类警示了探索和成长中所要付出的代价及风险。与《圣经》中魔鬼的原始形象不同,弥尔顿笔下的撒旦被赋予了更多元化的意义,此处的撒旦带上了一种探索先驱式的悲壮意义。作为基督教的信徒,弥尔顿并没有遵守对圣经进行僵化的解释,而是采用人文主义视角对其作出了新的诠释,使得《失乐园》这部作品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人文主义之作。

参考文献

[1]肖明翰.《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与人的堕落和再生[J].外国文学评论,1999(01):69-76.

[2]裘小龙.论《失乐园》和撒旦的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1984(01):27-33.

[3]陈薇红.《失乐园》中撒旦性格的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A版),1997(04):19-21.

[4]弥尔顿.《失乐园》[M].朱维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失乐园人文主义约翰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窗 前
刘氏庄园 川西土皇帝的“失乐园”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