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瑞
内容摘要:中美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产出不同的农畜产品;中美不同的饮食历史,使得两国具有不同的餐具和餐桌礼仪。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现象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本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对比研究中美饮食文化的不同点,并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点产生的原因。本研究可以为中美饮食跨文化交际做贡献。
关键词:中美 饮食文化 文化维度 对比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美国,他们在美国学习、工作的同时,美国的饮食文化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内容;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中国学习、工作或生活。美国人生活在中国,也不可避免地会大量频繁接触中国饮食文化。新到一个国家生活,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往往会感受到很大的饮食文化差异,甚至遭遇文化冲突。本文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理论指导,对比研究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本研究可以为中美饮食跨文化交际做贡献。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维度理论简介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
何宏认为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食料生产、烹饪制作、用餐使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与饮食相关的烹饪技术、用餐形式、饮食结构、饮食习惯、餐桌礼仪、饮食观念、宴客习俗等行为活动的总和(17-22)。
(二)文化维度理论
文化维度理论是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理论框架。通过研究,他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纳为五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
首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是指人们看重个人目标相对于集体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其次,男性化与女性化维度。男性化社会强调男权,重视父权、夫权、家父长制这些权利制度。在女性化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互相重叠,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第三,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维度。长期导向的价值观重视长远利益。短期导向的价值观强调的是眼前利益和当下享受;第四,权力距离维度。权力距离是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有大小之分,在权力距离大的国家,人们更畏惧权威。在权力距离小的国家,人们不太能接受社会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对权威也不太畏惧。第五,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畏惧程度,以及通过措施、制度等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及模糊情境的倾向。不确定性规避高的国家把生活中的未知和不确定视为大敌,千方百计加以规避,而不确定性规避低的国家对这些不确定坦然接受。
二.文化维度视角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更偏向于集体主义,美国更偏向于个人主义。中国的集体主义反应在饮食文化上就是,中国人请客吃饭都喜欢采用圆桌共餐制。中国人在吃饭时,为了能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使用的一般都是圆形的餐桌,大家团团围坐,共同享有桌上的丰盛食物,席间大家高谈阔论、相互敬酒、互相夹菜,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尊重礼貌与热情好客;美国的个人主义反应在饮食文化上就是,美国人请客吃饭喜欢采用分餐制。美国人吃饭习惯用长条桌子,实行分餐,各自点菜,各持一份,且尊重个人意愿,席间不允许替他人布菜,不喜欢高谈阔论。
(二)男性化与女性化维度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更倾向于男性化的国家,美国是更倾向于女性化的国家。这一点反应在饮食文化上,就是中国的餐桌礼仪,注重男权。中国人请客吃饭,男性长辈、男性领导都需要上座,女性亲属、女性下属需下座。在中国某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女性甚至不能上桌吃饭,即便某些女性上桌吃饭了,如果男性长辈、男性领导没有动筷子,别的客人也不能动筷子吃饭;美国的餐桌礼仪,强调男女平等,强调对女性的尊重。如果男性请异性吃饭,男性需要等女性拿起餐巾,并把餐巾铺在双腿上表示开始用餐后,男性才能将自己的餐巾铺至双腿开始用餐。
(三)短期导向与长期导向维度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长期导向的国家,美国是短期导向的国家。中国人更重视长远利益,美国人更重视眼前利益。中国是长期导向的国家,反应在饮食结构和饮食观念上就是,中国人的饮食是素主肉辅的饮食结构,因為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饮食结构对身体健康有益。“五谷为养,五果之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中国的一句老话,蔬果外加适量肉食加主食是中式餐饮的经典搭配;美国是短期导向的国家,反应在饮食结构和饮食观念上就是,美国人的饮食是肉主素辅的饮食结构,美国人更注重自己当下口腹之欲的满足,至于肉吃多了会不会让人发胖,会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不好的影响,美国人的重视程度没有中国人这么高。
(四)权力距离维度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权力距离高的国家,美国是权力距离低的国家。中国是权力距离高的国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就是,中国的宴客习俗在安排座位时,注重长幼尊卑有序。中国人宴客,在座次方位上讲究以南为尊,次为西向,主人需与贵客相对而坐,年长者、辈分地位高的人需要上座,其余的人余按照长幼尊卑的顺序依次就坐;美国是权力距离低的国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就是,美国人宴客,在安排座位时,注重人人平等。美国人在宴客时,男女主人需分别坐在桌子两端,宾客坐在两旁,所有的客人包括小孩都围长桌坐好,所有座位都没有尊卑、好坏之分。
(五)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不确定性规避高的国家,美国是不确定性规避低的国家。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反应在饮食习惯上,就是中国人喜欢吃熟食,不愿意冒险吃生食。因为中国人认为熟食经过高温消毒,没有细菌,对身体健康没有潜在风险,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比如,中国经典名菜“佛跳墙”是使用了“炒、炖、蒸、氽、烧、煨、煮”多种烹饪手法,用整整七七四十九个小时把有的食材都做熟,把食材的精华和精髓都烹饪出来;美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低,反应在饮食习惯上就是,西方人更注重肉质的口感,喜欢冒险吃生食。西方人喜欢吃牛排、鹅肝。很多客人在点餐的时候,都会跟大厨叮嘱自己要几分熟的牛排,鹅肝,绝大多数客人通常不会要全熟;此外,西方人做蔬菜沙拉,只要将蔬菜洗净,撕成小块,加入沙拉酱拌匀就可以吃了。中国虽然也有凉拌菜,但中国的凉拌菜大都需要在滚水里先焯一下,然后再捞出来凉拌,中国人很少吃全生的蔬菜。
三.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对集体主义推崇备至,在儒家看来,人的价值可分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一个人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自我价值。儒家文化还主张个人要融入集体、依靠集体,要成为集体的一员并在其中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圆桌合餐制;美国个人主义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17、18世纪,洛克、卢梭等启蒙运动领袖人物,宣扬“虽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这样的观念对美国人也有很大影响,促进了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美国的个人主义强调人格独立、个性自由,注重隐私。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形成了分餐制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观念,此外,中国封建礼教还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在“五伦”观念和“三纲五常”道德规范的影响下,中国成为了更倾向于男性化的国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就是在就餐安排座位时,男性长辈、上级应上座;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初,《独立宣言》就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此后,“人人平等”的观念就深入人心。所以,美国人在宴客时,没有男女尊卑之说。此外,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是以捍卫女性、保卫女性为使命和荣耀。在“骑士精神”的影响下,“女士优先”便成为了传统欧美礼节的基础。所以,美国人在宴客时,还遵循“女士优先”的礼貌原则。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大部分省份都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种植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林业和渔业的比例较小。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这种农业结构使中国人形成了以谷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加之我国古代生产力发达,各民族一直采用火来烹饪食物,所以绝大部分中国人喜欢吃熟食,只保留有极少的生食习惯,这种习惯历经数千年也一直未变。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暖湿气流给美国2/3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降水,适合牧草生长,加上美国耕地面积小于草原面积,所以其畜牧业发达,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在早期,美国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处,无法进行固定的收种,所以他们在饮食方面就形成了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的特点,且他们的主要食物也为肉奶类,大多来自放牧的牛、马和猎物等。在这样地理环境和农业传统的影响下,美国人形成了肉主素辅的饮食结构,并养成了喜吃生食的饮食习惯。
四.总结
中西飲食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本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对比研究中美饮食文化的不同点,并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点产生的原因。本研究可以为中美饮食跨文化交际做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变流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必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不断互补。
参考文献
[1]Andrew,Milner. Cultures in Contrast: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Americans[M].Boston: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2008.
[2]何宏(He Hong).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赖红玲(Lai Hongling).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J].语文学刊,2012(07):87-88.
[4]娜塔莎.中西饮食文化内涵与观念.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
[5]吴先辉.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法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