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泓妃
内容摘要: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两个及以上汉语词汇翻译成同一个英语词汇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同译词”现象。“同译词”对汉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主要考察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同译词问题。以《发展汉语》、《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三套教材中的同译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并找出相应的使用偏误,简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继而对如何解决同译词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材 同译词 偏误分析
教材中同译词引发的偏误属于诱导性偏误。“偏误”是中介语的一部分,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该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者不完善之处,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方面。这类错误属于语言能力范畴,是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说话人的语言能力。虽然偏误在汉语学习中难以避免,但是有些偏误通过认真学习和辨识也不是必然发生的。
一.偏误分类及分析
结合当下对偏误的分类,再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的“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中山大学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有关这几套教材初、中级阶段生词的语料进行搜集,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偏误的分析,可以将同译词引起的偏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词义混淆
当汉语中的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与英语中的同一个词语有意义上的联系时,译者常常会忽略词语的区别将它们译为同一个英语词语,并且没有仔细注意该词的具体义项,导致词义混淆。学生往往不能在两个释义相同的词语中选出正确的词语,也无法了解它们之间的具体差异。词义由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构成,其中词汇意义又由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构成,词义混淆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意义上。
理性意义是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部分意义,是词汇意义的主要内容。在理性意义方面产生的“同译词”一般是因为混淆了概念,没有具体的限定,例如:
事情/东西 thing
例句: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屋子里有很多东西。
以上两例是书中的例句,但是学生的句子是:
这件事情不重。
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东西。
“事情”和“东西”都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物的意思”,但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事情”着重于“具体的活动和现象”,而“东西”强调“抽象的事物”。由于二者都译为“thing”,“thing”在英语中又兼有“事情”和“东西”这两个意义,所以学习者产生了混淆,从而造成了误用。
词汇的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次要属性的意义。色彩意义主要由为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组成。其中贬义、褒义、中性构成感情色彩,书面语和口语组成语体色彩。不同的对象和场合需要使用不同色彩的词语,但教材的生词释义常常忽略了对词语的色彩意义进行注释,导致学生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词,这也是日常交际中外国学生说话即使没有语法错误也觉得“怪怪的”的主要原因。
结果/后果 result
例句: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这件事情的后果非常严重。
学生的句子却是:
逃课造成的结果非常不好。
他那么努力,不应该有这样的后果。
“结果”和“后果”都有“因某种原因或行为而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思,但是“结果”只是“泛指最终状态”,可以是积极、消极、中性的状态,而“后果”则着重于“消极的结果”。
(二)词性混用
虽然现在的教材多数都对生词的词性进行了标注,但是由于教材没有突出显示词性,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特意强调,因此,许多学生并不注意词性,很多时候只是根据意思进行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偏误。
变化(名)/改变(动)change
例句:这几年他有了很大的变化。
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了。
“change”在英语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学生没有完全区分二者的用法,就产生了“他的表现变化了我对他的印象”这样的句子。
(三)搭配不当
“搭配指的是与某个词经常共同出现的词项”(James 1998)。虽然一个词语可能有很多种搭配,但是大部分搭配往往不常使用,常用的是少数特定的组合。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差距很大,它涉及两种语言间词汇的一一对应。所以,当教材中两个搭配关系有区别的汉语词语译为同一个英语词语的时候,学生便会在学习中产生偏误。
1.动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是特别容易出现偏误的一个知识点。
保持(动)/保存(动) keep
例句:那个人和我保持着一定距离。
我要好好保存这份合约。
学生一般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我要好好保持这张照片。
我要保存我的自信。
“保持”和“保存”都有“维持、继续存在”的意思,但“保持”搭配的对象是更抽象的,例如“性格、心态、信念”等,而“保存”则是搭配具体的对象,如保存“照片、书本”等。因为学生只记住了书本中的句子,不清楚其他搭配,所以出现了以上偏误。
2.关联词搭配不当
学习者常常会误用联词。
由于(连)/因为(连)because
例句:由于有暴雨,他们都没有出门。
她没买那条裤子,因为太贵了。
但是学生的作业里却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他没来上课,由于他生病了。
“由于”和“因为”都有“原因、理由”的意思,但结果分句在前,原因分句在后的句子中,原因分句的連词只能使用“因为”。
(四)用法不当
英语的迁移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于词语的选择,如果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释义也过于机械和简单,就很容易使学生认为汉语的某个词语与英语的某个词语意义完全相同,造成偏误情况的出现。事实上,即使两个或两个以上汉语词语表达的意义基本相同,也会存在用法上的区别。例如:
1.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不当
考/考试 test
例句:我明年三月要考HSK。
这个月底有一个考试,你们都要好好复习。
学生容易出现偏误是:
我考试阅读。
“考”和“考试”都可以翻译为“test”,“考”是及物动词,后边可接宾语,如“考数学”、“考中文”等,而“考试”是不及物动词,是离合词,因此不能带宾语。
2.副词的用法不当
副词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类词,也是在使用中很容易出错的一类词。例如:
再/又 again
例句:希望你明年还能再得冠军。
他昨天又来找你了,你们是不是吵架了?
但是这两个词语却经常发生混用:
他考试再一次没有及格。
明天我们又去打羽毛球吧。
“再”和“又”的使用是副词中学生错误率最高的一组词之一,二者都可以表示动作在重复或者继续,但是“再”一般用于表示“将来和还没有实现的”,如“再见”,而“又”表示“已经完成、已经实现的”如“我昨天又去逛商场了”。
3.连词的用法不当
或者/还是 or
例句:他成绩非常好,这次考试應该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
你喝饮料还是喝酒?
最常见的偏误是:
你吃苹果或者吃香蕉?
“或者”和“还是”的混用很常见,二者都表“选择”,但是当“或者”表示“选择”时,只可以在陈述句中使用。“还是”一词表示“选择”时,只能用于疑问句。但是英语中的“or”不论是在陈述句还是在疑问句中都可以使用,因此,学生极易出错。
4.数词用法不同
二/两 two
例句:他是第二个来上课的同学。
我有两张邮票和三个信封。
“二”和“两”非常容易出现混用:
他有二支铅笔。
“二”和“两”虽然都为数词,“二”是序数词,可以说“二月”、“二年级”等,“两”表示“数目”,一般用于“个、半、千”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两本书”等。
有的语料的偏误可能属于某几类,有的语料的偏误也可能不属于以上几个大类,以上只是对同译词引起的偏误的几个大类的分析,还有待更细致的偏误分类。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我们在对偏误进行分类的时候大概提到了偏误产生的原因,以上的分析主要是教材方面的原因。实际上,偏误的产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无关系。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注意提炼同译词语,也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解释,或者在解释同译词的时候出现了偏差,都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偏误。
另外,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数量是不相等的,有些汉语词语在英语中并没有词义或词性相对应的词语,这些因素也会造成使用偏误。
因此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使词义具体化,比如区别义项、标注词性、明确语用等;用学生母语的惯用短语注释;结合语境和实际运用情况注释。在教学中,将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使用肢体语言等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雪.从词语释义角度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8).
[2]卜佳晖.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处理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1).
[3]邓来英,邓建国.词典翻译的原则与方法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40.
[4]冯晓鸿.初中级对外汉语教材中同译词现象考察与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5]高远,高路.语义关系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4(3).
[6]胡明扬.外语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A].见:胡裕树等著.汉语言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8]胡裕树,范晓.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功能差异[A].见: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200-224.
[9]蒋平.语料库辅助的汉译英词语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2008(5).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