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华
对于南通来说,GDP 过万亿只是一个“小目标”,对标苏州、跨江争雄,颠覆传统苏南、苏中城市格局,才是南通的雄心壮志。
在新晋万亿的6座城市中,南通最令人感到意外。多年来,在苏南明星城市光芒四射中,地处苏中的南通一直默默无闻,很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但近年来,南通却像一匹低调的“黑马”,发展之迅猛令人侧目,4年来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南通顺利晋级,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迈过“万亿”门槛的地级市。
力压常州、直追无锡,南通的异军突起也打破传统“苏锡常”格局,正在改变江苏乃至长三角城市版图。“黑马”南通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进阶之路?
素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南通,近代以来经济发展并不遜于苏南地区。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京沪铁路沿线大开发中,南通逐渐落后了。
大桥的开通极大刺激了南通本地的经济活力,南通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
铁路时代,南通被冠上“南不通”“难通”的别名。虽然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但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南通到上海坐火车要绕道南京,需要花费一天时间。“投资不过扬子江”,交通瓶颈极大阻碍了南通的发展。
南通发展的转折点,始于苏通大桥开通。2008年,连接南通与苏南地区的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南通到苏州和上海的距离,南通从此纳入上海“一小时交通圈”。
大桥的开通极大刺激了南通本地的经济活力,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南通承接了大量来自上海和苏南的产业转移,南通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大桥通车前,南通经济增速在江苏13个地市中位居中下游;大桥通车后,增速稳居全省前3位。
被交通“激活”了的南通,此后捷报连连,又相继建成崇启、沪通两条过江通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南通自西向东,还有张皋、苏通第二、海太、北沿江、崇海等5座过江通道,未来将形成“八龙过江”格局。
同时,南通紧紧抓住高铁时代机遇,规划建设了北沿江高铁、沪通城际和南通地铁2号线连接新机场,与周边200~300公里范围内的沪、苏、锡、泰、扬、盐等城市,构建1小时朋友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南通新机场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共同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
如今,南通不仅彻底改变“南不通”的局面,还实现了从交通末梢到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华丽“转身”。
交通格局的改变,让南通迅速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南通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传统意义上,南通和扬州、泰州一道,被划分为江苏的“苏中”板块。而如今,南通越来越不被人们视作一个苏中城市。南通与苏南、上海之间的经济地理格局正在重塑。
事实上,交通基础设施只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反很多地方存在“通道变过道”“高铁时代虹吸效应”的担忧。那么,南通做对了什么?
对于南通来说,背靠上海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优势。早在2003年,南通就提出“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发展思路,把接轨上海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2007年,苏通大桥开通之前,南通市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出“融入上海、服务上海”的中心战略。
此时,上海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开始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南通紧紧抓住这一轮上海产业转移机遇,迅速规划建设了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7个合作园区,号称沪通产业发展的“七朵金花”。
2016年,上海开始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并且提出构建“1+6”大都市圈,将南通纳入其中。这让南通看到新的发展“风口”,顺势提出“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战略。
在上海建设用地减量化、人口总量控减的形势下,有关生产要素和产业亟需向周边城市和区域转移。而南通依托空间广阔、要素成本低的后发优势,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大局,全面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充分利用上海发展的“溢出效应”。
从2017年开始,南通每年都大张旗鼓地举办对接服务上海大会,搭上海发展的“便车”“快车”。
“对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一举一动我们都十分关注。”南通市与上海有关部门及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对上海市情以及城市、产业、生态等重点规划和重要政策都有深入研究。同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将对接服务上海纳入综合考核。南通市和下属各县市密集推出对接服务上海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形成各地争相“接轨”上海、各有特色的局面。
上海辐射带动的效应也日益凸显。据统计,南通有30%的高层次人才、40%的创投风投机构从上海引进,50%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70%的农副产品供应上海。每年引进上海或通过上海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约60个,实际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在园区合作上,与上海先后共建了10个合作园区,占南通市园区总数的六成。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金融、证券、投资机构纷纷落户南通,带来大量发展资金,大大缓解了南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据统计,南通全市179家创投风投机构中,近40%来自上海。
十多年来,从对接到融合,从“北上海”到上海“北大门”,南通对区域发展战略的认识不断深化。深度融合、借力发展,南通由此站上了經济腾飞的“风口”。
2019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83.5亿元,距离万亿只差最后一跃。
2020年初,在市委全会上,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提出“发展四问”:面对新机遇,准备好了没有;面对过万亿,准备好了没有;面对大项目,准备好了没有;面对争先锋,准备好了没有。随后,南通在全市开展了一场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大讨论活动。
正当南通志在必得备战“过万亿”之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南通经济打了个趔趄。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首次负增长,让南通人惊出一身冷汗。“过万亿”目标还提不提,坊间议论纷纷。“决不能因为疫情干扰,就对全年工作目标打折扣。”关键时刻,南通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2020年3月,徐惠民提出“大力发现、培养、使用‘狼性干部”。南通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激发“狼性”精神、培养“狼性”干部。
当地媒体评论称,“狼山脚下呼唤‘狼性干部,这就像一道征召令, 召唤千千万万的干部披挂上阵走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释放出南通破除小富即安、小城心态的危机意识。”
为了激发干部的“狼性精神”,南通市从重点部门、一线岗位抽调146名年轻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徐惠民亲自出席开班典礼并作动员讲话,这一期培训班也被称为“南通狼班”。从“狼班”毕业,这些年轻干部便挑起“头狼”重任,在全市各战线冲锋陷阵。
南通“狼性”干部有四个特征:贵在忠诚品质、强在拼抢血性、胜在坚韧意志、重在团队精神。其中,“拼抢血性”即加大项目拼抢力度,猛攻百亿级、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全力“盯粘抢”,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
以“狼性”精神拼抢项目,正是南通冲刺万亿的最重要“法宝”。在徐惠民看来,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企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企业,在新一轮经济地理重塑中就会被边缘化。
南通市把2020年定为大项目突破年,一切盯着大项目干,一切围着大项目转。市领导定期到县区调研,没有新项目的地方一概不看;安置房项目,上午拿地下午必须动工。
很多跑项目的南通干部被称为“背包客”,他们的办公室都有一个双肩包,里面常备着一些随身衣物,接到出差通知后,背上行囊,说走就走。
说走就走的“背包客”,说干就干的“狼性”干部,正是这样的“狼性精神”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批批重大项目在南通抢滩集聚。2020年,南通市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83个,在建百亿级重大项目16个,带动经济增长率先由负转正、进而领跑江苏全省,成为南通跻身万亿级城市的“压舱石”。
或许“黑马”只是南通的表象,“狼性”才是南通崛起的根源,“狼性”已成为南通城市精神的鲜明象征。
成功冲破万亿,南通干部迎来的不是庆祝的香槟,而是新的问号——过了万亿之后怎么办?
2020年底,南通市委召开务虚会谋划“十四五”,徐惠民给全市干部迎面泼出一盆“冷水”:改革开放初期,南通经济总量领先无锡、宁波,比苏州也只差2个多亿,但2020年只有苏州的一半左右,无锡、宁波的80%。差距不仅仅在总量上,人均GDP等均量指标更是矮了一大截。
“过万亿好比一座城市的‘成人礼,不能还是个‘愣头青,必须思考三十而立立什么、凭什么。”长期在苏州工作的徐惠民始终把目光盯向苏南,“南通不能总满足于做苏中、苏北‘老大,要拿出比肩苏南的底气、追赶苏南的勇气,跨过长江去。”
2020年,南通市新开工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83个,在建百亿级重大项目16个,成为南通跻身万亿级城市的“压舱石”。
2019年底,徐惠民履新南通市委书记后,首次市委全会报告中,就有10余次提及“苏南”,要求南通必须跳出苏中找对手,跨过长江去比拼,在园区发展、产业培育、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学习苏南。
随后,南通开始对标苏州,发动全市干部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即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和园区经验。南通的发展策略简单鲜明,“学习借鉴苏州发展经验,并为我所用”。
虽然GDP未及一半,但南通此举却也给苏州制造出了满满的焦虑感。“别人不是在那等、在停滞、在不作为,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苏州市原市委书记蓝绍敏谈危机感时,就提及“北看南通”。曾长期在南通工作的蓝绍敏,对南通深有了解。在他看来,南通正成为苏州强劲的追兵,甚至不排除未来有追上苏州的可能。
事实上,苏州的危机感并非无来由。从两地比较来看,苏州拥有的优势,南通都具备,比如背靠上海。随着“八龙过江”格局形成,南通在经济腹地、对接上海方面比苏州更具优势;发展平台方面,如果说苏州工业园区是江苏版“浦东新区”,那么江苏新一轮经济“特区”通州湾新区潜力无限;另外,苏州县域经济强,南通县域同样不弱,下属的5个县市全是全国百强县,且排名都在50强以内。
与此同时,南通拥有江苏新出海口、江海联动、上海第三国际机场等优势,苏州却不具备。相对而言,南通的发展空间更大,后劲更足。在很多人看来,江苏省唯一有实力与苏州较劲的“双子星”城市是南通。江苏省也把南通定位为江苏发展的“新增长极”。隔江相望的两座环沪城市,竞争的火花已经点燃。
对于南通来说,GDP过万亿只是一个“小目标”,对标苏州、跨江争雄,颠覆传统苏南、苏中城市格局,才是南通的雄心壮志。一场精彩的苏南城市竞争大戏或许才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