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机融合例谈

2021-04-12 15:49刘金霞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融合音乐

刘金霞

根据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论,唱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最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相比于独唱而言,合唱又在唱歌教学中“独领风骚”,有助于提升全体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全体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都说,身心健康对于每个孩子成长至关重要。身心健康成长,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健康,还要让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更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合情合景、富有成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合唱教学有机融合到一起,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音乐合唱教学的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确,好的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技能技法课堂,也是人格形成课堂;既是知識课堂,也是情感课堂、素养课堂和人文课堂。下面我将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合唱教学的典型案例为支撑,例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一、在背景解读中有机融合

歌曲是心声的表露,是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表现。感知心声也好,体会情感也罢,感触思想亦然,都需要通过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歌唱。但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要知晓歌曲创作者的心声,懂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了解歌曲所流露的思想。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更为准确地表露心声、表达情感以及表现思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全面、深入、细致、透彻地感知心声、体会情感以及感触思想。解读背景,就是教师引领学生感知作者心声、体会歌曲情感以及感触歌曲思想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仅如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歌曲的教学背景的时候,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合唱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富合唱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

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为例,在引领学生合唱之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海在呼唤》的电影片段。之后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表达了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愿意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精神,以及对大海、对母亲、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之后,教师应适当地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让学生感受对大海的爱、对母亲的爱、对故乡的爱、对祖国的爱……

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全面深入地解读歌曲的背景,使学生通透地了解歌曲的主旨大意以及思想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在歌唱时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感受歌曲中的高贵品质、优秀精神和健康思想。或许唱会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思想的提升、品性的滋养、精神的传承和情感的沐浴,才是合唱教学中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背景介绍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与路径,为学生的多重滋养和多重收获奠定基础。

二、在识谱唱曲中有机融合

识谱是合唱的前提与基础,唱曲是合唱的重点与关键。于每一位音乐教师而言,为了提升合唱教学的实效性,都会在引领学生识谱与唱曲方面花心思、做文章、下功夫。解决了识谱问题,就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出现音准不好、速度不稳、节奏不对等问题;解决了唱曲问题,就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出现的吐字归音不到位、表情达意不准确等问题。

事实上,在识谱唱曲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识谱唱曲的过程富有成效。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时机,在识谱唱曲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合唱教学有机融合起来。

举例来说,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时,学生遇到了难点,即“0 3 5 3”和“0 5 1 2”。即使经过反复试唱,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并对此产生了悲观情绪,在这部分学生看来,凭借自己的现有能力,根本无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于是,纷纷都变得消极、气馁、不自信。鉴于此,教师应借助评价,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面对困难,悲观气馁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乐观面对,冷静应对,才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多练习几次,你一定会成功的”“相信自己,相信你一定会唱好这几个音符”。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首先将“0”唱作“嗯”,以“嗯”作铺垫,难点也就不难了。待学生熟悉之后,去掉“嗯”,学生就可以按照休止符的正确停顿练习唱歌了。

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识谱唱曲中有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助于提升识谱唱曲的有效性,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善于以曲纾心,以曲怡人,善于给予学生正能量,善于打造积极向上的音乐人文课堂,真正让音乐滋养学生的心田。

三、在尽情合唱中有机融合

在准确识谱与唱曲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尽情合唱了。尽情合唱,不仅仅是将曲谱、歌词中的情感流露出来,更是根据自己对歌曲主旨大意与思想情感的理解,对歌曲的一种“再创造”。或者说尽情合唱应该是学生对歌曲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歌曲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因此,尽情合唱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高潮部分,一个关键环节。

既然尽情合唱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教师应该在引领学生尽情合唱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仍然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在引领学生尽情合唱时,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对父母的孺慕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情真意切地演唱出来。在尽情歌唱的时候,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对父母表达爱的场景,想象自己热爱家乡的一些具体表现,想象自己热爱祖国的一些具体行动。如此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合唱过程中,合唱的效果变得感情真挚、情感饱满,学生的爱心也会得到不断升华。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合唱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由于教师在学生尽情合唱的过程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生也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歌曲的主旨大意与思想情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投入。与此同时,尽情合唱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而言之,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有助于缓解压力;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能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营养;不仅仅是身体疲劳时的“强心剂”,更是心灵疲惫时的“维他命”。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合唱教学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丰富合唱教学的内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还有利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音乐释放压力,如何通过唱歌调整情绪,如何借助音乐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此一来,在美妙音乐的滋养下,学生也会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音乐教师,应该既是音乐教育高手,也是心理调节高手,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秘密森林,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阳光的心理、美好的情感和纯真的心灵。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来静)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融合音乐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融椅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