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外感疾病,一般表现为鼻塞、咳嗽、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症状。一般而言,感冒本属轻浅之疾,很多人都不太重视,大部分人也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痊愈。但对老年人、婴幼儿、体弱多基础疾病者,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发生传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现代医学把感冒分为普通型和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法也大同小异,除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其次就是对症治疗,即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4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时行感冒,其中风寒和风热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时行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流行性疾病,冬春季多发。风寒感冒大多因受凉引起,如趟水、淋水、没有及时加减衣服等,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白痰、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感冒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症状为身热较重、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痰液黏稠或黄稠、咽干燥,或扁桃体/咽部红肿疼痛、鼻塞、黄鼻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象浮数,其治疗方法主要是辛凉解表。临床上寒热二证,宜辨证清楚,不能误判,如果偏寒偏热俱不明显,可予以辛平轻剂。
风寒感冒主要是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方剂有荆防败毒散。此方出自于医书《外科理例》,方由荊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生姜、甘草十二味药组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辛温散寒;柴胡、薄荷解表退热;川芎活血散风以治疗头痛;枳壳、桔梗、茯苓、甘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活、独活祛风散寒,兼能除湿,是治疗四肢酸痛之要药。根据不同症状,可以进行加减,比如寒气比较重者,可配麻黄、桂枝进一步加强辛温散寒之能力。咳嗽重者可加半夏、桔梗;如果寒郁化热可加一些清化热痰的药物,如瓜蒌、葶苈子、贝母等;兼有哮喘咳嗽者可加杏仁、款冬花。
此方适宜于风寒感冒的一般人群,对老年人、小孩在使用时要注意用量。有些偏远地区,人们还时兴药膳食疗的方法,如用生姜末加适量胡椒末、红糖用开水泡服,以发汗;还可用葱白和豆豉煮水喝,均有一定疗效。
需提醒的是,荆防败毒散不宜久煎,芳香药物较多,容易挥发;趁温热服用,服后避风盖被取汗;可吃热粥、米汤之类温热助药力,得汗即为病邪外达之象。出汗后避风寒保暖,以防复感,多饮温开水,适当休息。
吴金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为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