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有一种被支配的恐惧叫脱发!有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男性在中年后会有秃头的趋势,而表面看着仍光鲜亮丽的青年,其实背后也隐藏着脱发的心酸与焦虑……
脱发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毛发生长障碍的总称。由于头发的生长受到遗传、健康状况、激素水平、药物和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发生严重的脱发时需要在排查可疑诱因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
最初,米諾地尔是为治疗高血压所研制的。它是一种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可以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带有正电荷的钾离子外流,对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用于治疗高血压时,米诺地尔口服剂量从每次2.5mg开始,每日2~3次。以3日为间隔周期,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出现疗效。维持剂量为每日10~40mg,分2~3次服用,单日剂量不超过100mg。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钠潴留、下肢水肿,少数人会出现过敏和瘙痒。如果每日剂量超过100mg,还可出现多毛症,停药后数月内多毛症状消退。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要求稳定和长效,米诺地尔达不到要求,只能屈居二三线用药。但人们注意到米诺地尔可以导致多毛症的副作用,转而研究米诺地尔对脱发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米诺地尔在毛发生长区域外用时也会产生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全身不良反应,于是就出现了喷雾剂、凝胶剂、酊剂、搽剂等外用治疗脱发的剂型。也就是说,原本口服治疗高血压的米诺地尔,因为多毛症这一副作用而“跑偏”,如今更常见外用治疗脱发的剂型。
但时至今日,米诺地尔对毛囊的作用机理仍不明确,只是存在多种假说。可能是药物可以直接刺激毛囊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开放钾通道,使血管扩张,增加毛囊处的血流和营养供应;使毛囊由休止期向生长期转化,并且延长毛囊的生长期。
虽然米诺地尔在治疗高血压时比不过“地平”“普利”“沙坦”“洛尔”和利尿剂等一线降压药,但它剑走偏锋,利用自己的副作用,在治疗脱发的领域中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临床可用于休止期脱发、雄激素性秃发、斑秃等多种类型的脱发。
1.休止期脱发:一般是由于生长期的头发突然进入休止期所致,往往表现为短时间内大量头发脱落,以颞部、颞额角部位头发稀疏为主。身体疾病、慢性缺铁、甲状腺疾病、精神刺激或压力、分娩后、过度减肥、药物(激素、异维A酸、酮康唑、西米替丁等)、重金属中毒(如铊汞、砷等)都可能诱发本病。
2.雄激素性脱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多见。表现为特征性部位的脱发,为缓慢进展的毛发变细、稀疏。男性会出现“M”型发际线,但女性前额发际线后移的情况少见。患者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本病有遗传易感性,主要是毛囊母细胞对雄激素过度敏感造成的。但这并非一定是血液中雄激素水平升高,而是脱发部位头皮中二氢睾酮含量升高,同时雄激素受体升高,两者相互结合会激活相关的基因,使较大的毛囊逐渐变较小,毛囊生长期缩短,头皮毛发覆盖率逐渐降低。而女性雄激素脱发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跟男性相似。也有很多外在因素可能加快脱发的进程,比如熬夜、劳累、精神压力等都可能会加重脱发的发展速度。
3.斑秃:又叫鬼剃头,是突然出现的单处或多处脱发斑,往往边界比较清楚,严重者会出现全部头皮或躯体的毛发脱落。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诱因包括感染、药物、疫苗接种等,甚至有报道认为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相关。
据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消息,我国目前约有2.5亿人受脱发困扰,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就有1个人脱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米诺地尔从无人问津的降压药,成了众人追捧的脱发“克星”。
治脱发的米诺地尔在国内属于非处方药物,主要是由米诺地尔溶液制成的喷雾剂、酊剂、搽剂、凝胶剂等外用剂型。常用的有2%、5%两种浓度,使用2%的米诺地尔时,每天2次,每次1ml(相当于喷雾剂、酊剂、搽剂6~7喷,凝胶1克);使用5%的米诺地尔时,每天1~2次,每次1ml。
生活中如果出现脱发的情况,首先不要太紧张,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作息规律;营养均衡,勿过度节食减肥;对于头皮油腻、头皮屑多的患者,注意适度清洁;减少对头发的破坏,比如熨烫染等。如果以上都做到了,仍然脱发严重,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若需使用米诺地尔,用药期间要注意以下问题——
1.性别不同使用浓度不同:一般来说,男性推荐用5%浓度的,相比2%浓度的效果更好,但不良反应可能更多,比如瘙痒和局部刺激。而女性更推荐使用2%米诺地尔。
2.坚持使用:增加每日用量并不会加大疗效,重要的是做到每日坚持使用。
需注意的是,米诺地尔要用在正常健康的干头皮上。因此,如果洗头,一定要在头皮及头发吹干后使用;如果脱发是由于外伤或是瘢痕的原因引起的,使用米诺地尔无效;如果毛囊母细胞已经坏死,也不会产生效果。如果是睡前使用,最好提前2小时使用,以便有充足的时间使药水晾干,避免睡眠期间不小心将药物蹭在其他部位。在使用时还要注意不要把本品涂于身体其他部位,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双手。本品具有刺激性,如果不小心溅到眼睛中,或是黏膜表面,以及皮肤有伤口处,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不良反应:外用米诺地尔可能引发刺激性皮炎,出现红肿、皮屑、灼痛等症状,也有可能出现红斑、瘙痒、非特异性过敏反应,风团、过敏等局部不良反应。
因为本品会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对胎儿或是哺乳期小儿产生影响,故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体质敏感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鼻炎、气短、头痛、头晕、血压变化、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果是冠心病患者,还可能诱发心绞痛。
4.用药时可能会出现“狂脱期”:很多患者在用药前,大多数的毛囊已经处于休止期,此毛囊母细胞萎缩,脱离了血液供应区,其附着的毛发也不再生长。当受到米诺地尔刺激时,毛囊母细胞会重新与血液供应区相连接,生长出新的毛发。
不过新生的毛发并不会与老的毛发长在一起,而是需要把老的毛发“顶开”,新的毛发才会生长出来,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脱发更嚴重,这就是米诺地尔的“狂脱期”,大约会持续15天到1个月左右,需要持续用药,不能因为对“狂脱”恐惧而停药。新生的毛发长出表皮需要时间,大约3个月左右才能看到药物带来的生发效果。因此评估效果至少要在连续使用药物4个月后,最理想效果是在12个月后。
5.米诺地尔没有依赖性:产生脱发的原因,与个人的体质相关,比如男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就与基因遗传相关。脱发男性的毛囊母细胞对雄性激素更加敏感,会提前进入休止期。米诺地尔的作用,只是刺激血管和毛囊母细胞恢复到生长期,可以改善症状,但改变不了基因。如果停止使用米诺地尔,原先引起脱发的原因就会重新占据上风,继续造成头发的脱落。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米诺地尔会产生依赖性,只是脱发的病因不能根治,只能通过持续用药才能得到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米诺地尔时,如果突然停药,毛囊母细胞突然失去药物刺激,可能会引起应激性脱落,造成大面积的脱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停药的时候要逐渐减量,比如用药从每日2次,减到每日1次;间隔两周,再减到每3天1次;再间隔两周,减到每周使用1次,之后再停药。
6.没有脱发的人不可用米诺地尔改善发质:有些人没有脱发烦恼,但因为发量较少,或是头发细软,想通过涂抹米诺地尔改善发质。从药物作用上来看,米诺地尔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使毛囊母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从而可能使毛发变得更粗壮。
但因为米诺地尔改变的只是表象,对于导致发质不好的根本原因无法改变。在停药之后,发质仍然会恢复用药之前的状态。而且在用药期间,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的时候,也有造成头发应激性脱落的风险。所以并不建议使用米诺地尔来改善发质。
除了外用米诺地尔,脱发患者还可以口服非那雄胺、螺内酯治疗。以临床十分常见的雄激素性脱发为例,其治疗要求是止脱的同时促进毛发生长。恰好非那雄胺(仅适用于男性患者)和螺内酯(仅适用于部分女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重在止脱,米诺地尔重在生发。所以,联合用药,效果肯定更好。
国外有医生做过一项研究,对比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不同治疗方案,发现口服非那雄胺联合外用米诺地尔溶液能使脱发达到中度以上改善的比例,为72.23%;而其他两组(单口服非那雄胺/单外用米诺地尔)均不到40%。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也是类似的,口服螺内酯联合外用米诺地尔的效果更好。米诺地尔的用法用量前面已经讲过,下面主要讲非那雄胺和螺内酯的用法用量。
非那雄胺 主要用于男性雄激素性脱发。非那雄胺是竞争性抑制细胞内特异Ⅱ型5α还原酶,能抑制头皮毛囊变小,逆转脱发过程。
本药用于脱发的治疗时,一般推荐每天 1mg,建议选择1mg/片的规格(而非5mg/片),一天只需用药1次,使用方便,可在饭中服用或饭后单独服用。但非那雄胺的起效时间相对比较慢,必须连续服用以维持疗效,最好是连续使用12月以上再来评价其效果。如果停用,药物的作用将在6~9月内消失。因此,建议即使停用药物,最好也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否认脱发会再次出现。
螺内酯 米诺地尔是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果效果较差,可以考虑联合口服螺内酯。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拮抗剂,有利尿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它同时也可以竞争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轻度抑制雄激素合成,所以可以用于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
一般常用剂量为每天100~200mg,但通常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比如40mg,再根据耐受情况,日剂量可每月增加20mg。螺内酯也需持续使用,评估效果应在用药6个月后,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是在用药12个月之后。
套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西药治表,中药治根”。米诺地尔能解决脱发的状况,却不能解决造成脱发的病因。也正因为如此,米诺地尔要长期使用效果才好,一旦停药,脱发会恢复如初。因此,面对脱发,首先要找到病因,坚持用药,必要的时候可以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平时要改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最重要的是,不要太过紧张,过度焦虑会导致脱发更严重。
其实很多的药物,都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具有更高治疗价值的副作用,而从最初研制的目的“跑偏”。比如大家熟悉的阿司匹林,最初是作为解热镇痛药而研制的。但是在用药过程,人们发现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所以现在阿司匹林成了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神药”。
还有西地那非,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扩张血管,治疗心脏病。但是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发现其可以治疗男性勃起障碍(ED),于是也转变了用药目的,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