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明
阳春三月,海棠花开。某日,宜兴的小吴兄给我带来一包时鲜野菜,湿漉漉、白嫩嫩,有点像春笋,仔细回想, 才知是从前在江西农村曾经吃过、和腊肉一起炒的荻柴笋。
荻柴笋为荻苇之嫩茎,俗称“柴笋”“芦笋”,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有助于排除油腻、清肠通便。荻柴笋鲜嫩美味、久煮不烂、清脆可口,采摘期为每年3 月中下旬,只有15 天左右。早春时芦芽颜色多变,初呈紫色,复转丹色, 后显绿色,芽肉为芽白色,中空。荻柴笋的外壳绿色,下部分略带紫红色,剥掉,露出鲜嫩的笋肉,放到大锅里面煮熟, 可祛苦涩。
荻苇是野生植物,生长在沿江河流域、湖畔滩涂、海滨港湾及内陆的低洼地带,尤其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安徽省的寿县、霍邱、宣城等地及我国北方的山坡草地、河岸湿地也有生长。《诗经》中提到的 “蒹葭”, 有人讲是指芦苇,但也有人讲是荻苇、芦苇的合称,还有人说“蒹”是没长穗的荻,“葭”则为初生的芦苇。说法各有不同。清乾隆年间“沪城八景”中有“野渡蒹葭”,说的是上海老城外一处遍地蒹葭和石桥野渡的溪舍渔庄里,风吹芦苇的金秋景色。
从前,上海人家会在夏天从小菜场里买来芦根,煎水给小孩喝,说是可以清热解暑。芦根就是芦苇的根,色白、空心。苏州人端午节采芦苇叶包裹粽子, 清香悦目。芦苇的花序可作扫帚,上海人称“芦花扫帚”,直至今日还是家庭日用品。河北白洋淀的白毛苇可用作造纸材料,白皮苇可作编织用材。
湖南沅江芦苇的幼茎称为“芦笋”, 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有着“洞庭虫草” 的美誉。地处洞庭腹地的沅江,有亚洲最大的苇场,盛产清香脆嫩的芦笋。有诗描绘芦笋:“寒山冰雪三九风,伏于深处扎新根。楚天云雨第一雷,便是芦笋破土声。”
我国古人也曾食用芦笋,宋人萧天山曾有诗云:“江客因贫识荻芽,一清鏖退杂鱼暇。烧成味挟濠边雨,掘得身离雁外沙。春馔且供行釜菜,秋妆莫管钓舡花。食根思到萧骚叶,痕感边声咽戍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芦笋别名“荻笋”“南荻笋”“荻柴笋”,是荻苇的嫩芽, 并非现在市场上大量供应的青绿色长条的芦笋。我发现有人把这种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芦笋”与荻苇的嫩芽“芦笋”混为一谈。网上介绍沅江天然野生苇笋的图片竟然也用了石刁柏的嫩芽芦笋,实属张冠李戴。
据小吴兄讲,现在宜兴太湖边的芦苇笋禁止采摘,他小时候太湖一带芦苇很密,当地人到了春天下水采摘芦苇笋, 也有农民拿到街上卖,很便宜。后来太湖边的芦苇越来越稀,政府部门派人到安徽買来大量芦苇苗移植到宜兴的太湖边,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禁止采挖芦苇笋,街上发现有人出售芦苇笋,一律没收。他送我的一小包芦笋是从朋友家鱼塘周边的芦苇丛里采挖的,让我尝鲜。采摘芦苇笋和收割芦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芦苇笋需要用手掰才不会影响芦苇的再生长。
芦苇笋到了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境况大为改变,当地叫“荻柴笋”“苇笋”。因为河边、湿地生长着超大面积的荻苇, 因而苇笋过密,需要疏苗。把过多的芦苇笋扳下来,回家剥叶,像剥山竹笋一样, 用刀在笋的中间自上往下轻轻地划一刀, 把笋壳剥去,留下白白嫩嫩的笋芯。锅里烧水放盐,水开后把苇笋焯煮一下, 祛苦涩味,浸在清水里,将其运到街上卖,每500 克3 角钱。现在荻柴笋已经成为朱河古镇的一个特产。古代,荻柴笋的鲜美引发宋人欧阳修的感慨,他咏道:“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由此可见,它的口味美妙又独特。小吴兄赠我的芦苇笋,我用朋友光头爷叔的秘制辣酱炒,一大盘刚刚上桌,眨眼间就光盘了,又赶紧在网上花60 元买了1.5 千克湖南沅江出产的荻柴笋, 准备再美美享受几餐。
朋友朱岩是湖北省监利市朱河镇翰林村人,现居武汉,是从事建筑设计的高级工程师。他写的农家腊肉炒柴笋很接地气:“腊猪肉,文火煸炒至猪油炸出七成,放入柴笋翻炒,加入温水猛火煮沸, 加入食盐、少许生抽、晒酱、鸡粉、香蒜末,小火焖5 分钟,起锅食用。腊肉炒柴笋,浓浓的腊猪肉香味,滑腻而清润; 涩涩的柴笋味,劲道而爽脆。微微的苦, 浅浅的甘,轻轻的辛,在腊肉、晒酱、柴笋、香蒜间来回切换,直撩得胃口大开, 放胆进食。如今科学发达,柴笋旺季收割, 淡季冷藏,随时可以享用美味,只要您来朱河,一年四季都能感受腊肉炒柴笋的魅力。”看得我口水直流,有机会一定要去朱河古镇尝一尝这款人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