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金课”建设:逻辑、特征与路径

2021-04-12 12:57李慧雷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金课人才培养

李慧 雷春

[摘 要] 应用型本科的“金课”建设应具有其独有逻辑、特征与路径,既需明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要体现应用型特色,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师资等方面突出“金课”建设的一般性特征和应用型特征。通过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金课”标杆分类建设、严格“金课”实施流程监控、多主体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将应用型本科的特色转化为优势,实现具有应用型特色的“金课”建设。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金课

[作者简介] 李 慧(1987—),女,河南南阳人,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旅游消费行为、旅游与酒店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6-0053-04    [收稿日期] 2020-04-30

“金课”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抓手,对于提升各类院校办学水平的作用不言而喻。潘懋元(2007)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制订发展战略时要立足于各自层次和类型争创一流,切忌随大流与急功近利[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课建设与学术型大学的金課建设有何异同,是否有其独有的特征和路径,是进行“金课”建设时需首先明确的问题。然而,目前对“金课”的研究集中在“水课”形成的原因、“金课”建设措施,及对少数思政课、公共课的“金课”研究,甚少对不同类型高校的“金课”建设进行区别分析。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金课”建设的逻辑、特征和路径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本科“金课”的建设逻辑

(一)“金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序

应用型本科“金课”建设首先应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学术型大学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同时按照从事的行业领域不同又可细分为金融人才、工程人才、IT人才、旅游人才等,在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钱国英等,2005)[2]。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成果为导向,需首先通过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等,明确人才培养面向的区域、行业领域、特色与层次。其次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总结提炼人才培养的规格,即知识、能力与素养要求及人才特色等。之后根据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包含的课程模块、课程类型、课程的先后顺序,学时学分分配,以及每一门课程对应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目标。如果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那么“金课”就是对生产工序精益求精的要求,其前提是产品的定位、特色、流程设计的合理,否则尽管工序再精细制造出的产品也是次品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一定在课程,否则尽管顶层设计再华丽,也将落为空谈。因此,“金课”建设不是独立的,而是嵌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工序,只有了解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明确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才能真正让“金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的“金课”需突出应用型特色

应用型人才培养既需要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相区分,同时也要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相区分。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只是人才的不同类型,没有优劣之分,就如两条不同的晋升通道,其区别只在于“理论型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应用型人才,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钱国英等,2005)[2]。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并不逊于理论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也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和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潘懋元等(2009)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层面要构建充分反映社会需求,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性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上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3]。总结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产教融合,正如史秋衡等(2008)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4]。应用型本科的“金课”建设要突出应用型特色,就必须“以行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实践为载体”“以思维与方法创新为特色”,探索应用型本科“金课”的特征与建设路径。

二、应用型本科“金课”特征

(一)应用型本科“金课”的一般性特征

1.课程目标的综合性与递进性。吴岩提出“金课”的高阶性,指的是课程目标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吴岩,2018)[5]。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六大层级中,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认知目标。传统的课程学习目标以知识的“掌握”“熟悉”“了解”等居多,与之对应的考核集中在记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层面。而“金课”则要求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包含知识(Knowledge)、能力(Skills)、素养(Attitude)三大类,关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的高阶能力培养。然而,在一门课程中高阶目标的实现是在低阶的基础上,否则便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合理设置不同类型课程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的比重和层次,体现课程目标设置的适宜性和递进性,才能实现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

2.课程内容的学术性与前沿性。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指的是课程内容体现本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企业前沿的实践动态。传统的课堂一本教材打天下,从80后到00后授课内容始终如一,然而时代在变化、学科在变化、行业也在变化,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也作用于理论,如果不能与理论、实践齐头并进,那么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作为学科的方法和逻辑的基础理论,不能不“新”,也不能全“新”,要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传统理论基础上体现知识的更新与延续、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问题的解决办法,既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也能最大效度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

3.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先进性。教学形式不仅要体现教学方法的“新”,能够最大效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要体现教学手段的“新”,利用新的技术来提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课堂教学存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法,而“讲授法”依旧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但信息时代学生对知识的搜寻更加方便和全面,网络精品课程比比皆是,单纯的知识讲授型课堂已不太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规律,亟须在学生特征、互动方式、教学环节设计、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科技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需明确的是,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是“术”的层面,其使用需建立在“道”的基础上,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一味地为“新”而“新”。

4.课程学习评价的科学性与个性化。通过对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内容分析发现,“考试难易程度”“成绩理想”“作业量”始终是学生课程评价中关注的重点(马浚锋等,2019)[6]。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有效避免学生投机心理的手段。课程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在于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各环节的比例合理,在于课程评价方式有效反映课程学习目标,不同的课程目标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于课程评价标准要科学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過分宽松或严格。个性化则体现在以学生能力评价为中心,在有效衡量学生课程学习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价并提出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金课”的“应用”特征

1.课程目标的能力导向。从人才培养的区别性角度,理论型人才的任务在于发现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并进行知识的创新,而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课程目标上理论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创新,而应用型人才偏重于问题解决能力与思维、方法的创新。因此在课程目标上,应用型本科的“金课”要在理论知识足够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服务的不同岗位深入剖析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体系,明晰课程对应的核心能力,并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倒推出应具备的知识与素养,进而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2.课程内容的实践导向。传统的课程内容往往以教材为蓝本,而教材则主要以知识谱系为编写原则,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缺少对企业真实场景的描述,因此学生实践中难以做到对知识的随时调用。而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知识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课程内容上需打破常规,按照企业运营的板块与工作流程进行解构,以实践倒推理论,重新建构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从实践出发,探究背后的理论知识,然后用理论知识重新指导实践,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做中学”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实现课程内容的创新。

3.教学方法的场景导向。应用型课程重在企业场景的应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尽量突出“真实场景”和“真题真做”,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类型的场景教学方法,如理论课程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以虚拟仿真、模拟运营为主,以企业中实际的工作场景和问题为导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分析和解决问题,将能力培养和实践导向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

4.课程师资的行业导向。应用型“金课”对师资的行业实践经验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对行业、企业的运营流程以及在流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非常熟悉,才能构建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才能实施以场景为导向的各类教学方法,因此应用型本科“金课”的师资必须是双师型师资或者是校内和校外合作的“双师”甚至“多师”。

三、应用型本科“金课”建设路径

(一)基于人才培养逻辑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对接行业发展需求的科学人才培养定位、规格与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金课”建设的前提条件。通过开展大范围的行业需求调查、课程重要性和有用性调查、毕业生走向调查,建立由学科专家、专业专家、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等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委员会,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知识体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与特色,并据此筛选、合并、删减课程,确保每一门课程的“含金量”,明确每一门课程需要达成的基础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及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课程模块分类建立“金课”标杆

尽管“金课”是所有高校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有学者强调高校应通过制度改革推进大批量“金课”的建设(叶信治,2019)[7]。但应用型高校“金课”建设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选择部分课程作为“金课”建设的标杆,形成示范效应,然后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进行推广是可行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型本科的“金课”只能在凸显“应用型”课程中选拔,而是重在课程“应用型”特色的打造。如英语、计算机等应用型人文通识课程应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调整授课内容,突出知识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专业课程中重点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关键在于确保一门课程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课程评价全过程的企业专家参与及行业真实场景的体现。理实一体化课程可以采取双师型教师授课或“校内教师+企业教师”的双师授课,关键在于进行详细的岗位调查,确保知识的深度和技术的熟练度。实践类课程则需要完善指导与培养过程,确保学生产品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技能学习。

(三)基于过程管理严格“金课”实施流程

“金课”是“工匠精神”的体现,需对课程教学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首先体现在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详细的课程内容行业调查,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建立准确的KSA(知识、能力与素养)目标体系。其次要形成详细可行的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内容与时间安排、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学习方法、课程资源等细节。第三,特色教学方法和活动环节设计,形成至少一种针对课程内容和能力行而有效的特色教学方法,活动环节设计即能符合认知规律,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与行业实际情况想契合。第四,课程评价以反映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大纲为依据,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包含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基于成果导向评价“金课”建设效果

应用型本科“金课”的评价指标决定了建设方向,包含谁来评价、评价什么两个基本内容。应用型本科“金课”建设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有力的支撑。最终的评价也需以此为核心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的主要是课程实施过程的严谨性,如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表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活动的设计、课程考核的结构与标准等,评价的主体应是教师本人、学生、同行及教学专家。而结果评价评价的则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即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达成情况,因此可适当在课程评价中引入行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从行业视角促进课程的改进。

(五)基于不同主体的“金课”保障体系

目前普遍认为“金课”建设中的问题在课程本身的含金量不足、高校激励措施失衡、教师主动性不强、教学能力不足、学生参与意识薄弱、人才培养的功利价值导向、教学管理的短期行为等方面(周海燕,2019;薄蓉蓉等,2019)[8,9]。也就意味着“金课”的建设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首先,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政策制定部门,应着重资源的合理分配,既要建设学术型大学的“金课”,也要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金课”。同时指导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分类改革。在“科研”和“教学”评价的比重和内容上,体现应用型和学术型院校的区别,如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评价比重适当加大,“科研”上更注重应用型成果。其次,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始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指导“金课”分类建设,从行业师资引进、企业资源合作、实验室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为应用型“金课”提供支持。第三,教师作为“金课”的具体实施者,不仅需要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的知识学习,应用型科研方法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培训,同时也要定期开展与企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合作开展校企课程开发,确保始终具备较强的行业能力。最后,学生作为“金课”的受众对象,需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和激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不仅能够入耳,更能够入脑和入心。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探索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126-127.

[2]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5-38.

[4]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6]叶信治.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99-103.

[7]马浚锋,罗志敏.什么是大学“金课”:学生如是说[J].江苏高教,2019(5):60-66

[8]周海燕.“水课”里的“水”怎么挤出去?[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4):64-71.

[9]薄蓉蓉,冷明祥.高校“金課”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141-14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 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its unique 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 It must clarify its key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embody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ights the genera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course"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s of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content, classroom teaching, course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tea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 course" with application--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tur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into advantage through curriculum setting, "gold course" benchmark construction, stri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nitoring, multiple-subject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gold course”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金课人才培养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