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青春存在的相对镜像

2021-04-12 12:47胡清华
青春 2021年4期
关键词:蠕虫霸权本能

胡清华

依叔本华之见,悲剧的三种以最后一种为最甚,这其中没有极恶之人,也不存在盲目奇诡的命运,而是人所处的位置与关系所致。在小说《丑》中,除了男主左脸的伤疤,看起来只能是再平常不过的发生在青春时期的故事,还远远未构成一场盛大的悲剧,但当“我”明知无望,却或许抱有一丝期待,或许为了成就对方的小说写作,选择对那个可爱的姑娘告白那一刻,这场青春突然到达了一种辉煌的惨烈,而那燃烧的诱惑和勇气又伴随着一意孤行,最终也将酿作被他者反复品鉴的已知之酒。

反抗是青春最诱人的底色,《丑》就源于一个执意颠覆大众共识的目标:颠覆美的霸权。梅美琳是一个情绪热烈的人物,她好像拥有无限的荡平不平等的勇气,而有意与“我”结识同样出于这样一个反抗式的原因。她的音调激情和高昂,充满确定,而要挑战美的霸权的言语更有别于日常,仿佛未经世事却自认饱经沧桑,想要为社会下结论,带有学院风和“理论”气,又像是还未经受挫折,带着孩童的稚气和自信,但当她真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当这一句也许会被反驳、被嘲笑和被轻视的偏执的语句出于青春之口时,却显得可以被宽容,而且理所当然。

当然,青春的形态是多样的,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外在条件也塑造了另一位不同的主角——“我”。但年少的反抗总是相似的。“我”与梅美琳在外貌与行为处事上乍看截然相反,这位青年左脸毁容,对待事物的态度似乎平和许多,看到梅美琳恶心于鸟肚子里的蠕虫时,他甚至笑了出来,并建议将其用作写作素材。他许多时候更像是一位挣扎的先知,能够洞悉在遭遇美之后,丑的尴尬处境。但是,当看似坦然和平等的目光降临在他的身上时,在某几个瞬间,他还是冲动地给予了反馈。不仅如此,他的反抗发生在更早的时候,二年级的他就已经学会了用无休止的哈哈大笑来冲击大人们对于外貌的偏见。在面对取笑时,“每次他们笑,我也会笑,他们继续笑,我就笑得更大声,直到他们不笑,开始哭,开始从我身边逃跑,跑去找老师告状。” 成长总围绕着与周围一切事物的抗衡,那些坚定而充满激情的青春话语,总是令发言者荡气回肠,而自认为与庞然的力量作殊死拼搏的想象,则会获得与众不同的自我指认。

然而,复合的生命形态与单向度选择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很多时候,青春的反抗是单向的,常常像《丑》中的故事一般以失败告终。而实际上,这场失败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相互对立的矛盾构成了同一事物的复杂整体,具有天生的同一性和互补性,美与丑就像是两极,它们纠缠在《丑》中,且一开始就已经交代得很清楚:鸟儿的白色的绒毛,修长的尾羽,另一面则肚子空洞,蠕虫蜷缩其中,在阴暗中争夺腐肉;梅美琳小巧玲珑,眉清目秀,樱桃红唇,第一次见面就发出那两个音节的粗口;“我”左脸盘踞着“放射状”的伤疤,右脸正常还有些好看……梅美琳对蠕虫的第一反应早已昭示了她这场宏愿注定的失败,而她对于鸟与人丑陋一面态度的不同,既在于丑陋的程度,亦在于为了达到写作目的之意志。对于一种侧面的拒绝就意味着对整体的偏见,如果这项拒绝还与长久以来形成的大众认知背道而驰,更注定是艰难的。

从心理和生理上来说,绝大部分人们会在二至三岁时,经历第一反抗期,并且,他们还会在十几年后迎来第二轮反抗期,这便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它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出于争夺生存权利的本能行为,但这种反抗的本能在内容上却时常违背生命本能和社会本能,这也是矛盾所在。

当人们发现被无法掌控的力量支配時,对命运的惶惑促使他们迫不及待要进入另一个阶段,想方设法去获得独特来验证自我,有效的方式就是反叛,而与反叛相悖的宽容则由距离造就。对丑的坦荡和直视,隐藏了不为他人甚至自己所察觉的远距离和高姿态。神灵慈悲,因为拒绝将凡人纳为同类,这种注视实际上有时候悖于本能,也有悖于世俗,但许多人在青春的时节,总会本能地选择躁动反叛,而为了显示与世俗的背离,他们在另一方面却又会居高临下地忽视一些其他的本能。梅美琳需要对抗的不是别的事物,而是经过被各种观念灌输后形成的自发的社会本能,对于她来说,那就是对美的偏爱,所以,她会发自内心对蠕虫厌恶,不接受一个丑陋的人作为爱情的另一半,也因此,她的反抗从一开始就注定夭折。

对于“我”来说,喜欢上梅美琳并为她的写作进行无望的告白可以看作是奉献,而“我”也自知,在此以后,“我们”的关系将更快速地破裂,这无异于一场悲剧;对于梅美琳来说,小说成稿最终与初衷背离,而她也不得不被卷入、沉沦于美的霸权。对于她本身来说,是否有对没有坚持从前那天真的执拗而遗憾,亦或是否欣慰于心智和审美的“成熟”,这些都不得而知了。但我们作为旁观者所能够感受到的,总夹杂着一些莫名的哀伤和恐惧。但青春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也不正是那令人扼腕的偏执的自信和意气吗?

正如加缪将创作的冲动归于反抗哲学,反抗总是令人产生冲动的惊诧,当它逃脱年龄的专属,更与艺术产生机制微妙的契合的吸引力。而人们总是愿意反抗世界,却又拒绝摆脱。梅美琳与“我”就像是青春存在的两个镜像。一个踌躇满志、慷慨激昂,充满野心,要颠覆整个世界的共识,想赢得个人偏执的胜利。而另一个则过早遭遇了伤害,经受嘲笑,自主进化出一套防御机制,从一开始懵懂时的比别人更大声的哈哈大笑,到发现自己格格不入时的沉默。青春从反叛、失落,到妥协、抛弃、归于传统,它昭示了那些漂浮的如何落在地上,神性和赤子消失,成熟的“人性”接踵而来。那青春又是如何逝去,反叛的野望和远大的预设在早已被规训的生命中一步步走入传统,并主动向公共认知靠拢。而这看似为一场悲剧的原因,大概是避无可避地与当初的自己渐行渐远,并且义无反顾地走向对立面吧。他们终将叹息,为曾经反抗过无法反抗的事物。而这也正是命运令人无奈,却又最致命的迷人之处。

责任编辑 菡 萏

猜你喜欢
蠕虫霸权本能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蠕虫状MoS2/C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量子霸权”之谜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吉米问答秀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青海海晏县牛羊寄生蠕虫种调查与防治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