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化科技交流合作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

2021-04-12 08:36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交流计算机人才

叶 萌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伴随着现代社会转型发展,我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交流合作去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基于此,必须深化计算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将科技交流合作贯穿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科技交流合作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是适应具体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诉求而产生,从属于解决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具体现实需要。在此意义上,新时代计算机人才培养应当更加鲜明、聚焦、精准,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交流合作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把科技交流合作融入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各方面,持续转化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达致计算机人才培养应有的科技交流合作深度与广度,不断凸显科技交流合作之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

1 走向科技交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取向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从更广的视域分析,“围绕为谁培养计算机人才、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及怎样培养计算机人才”这一时代课题展开,在实质的层面,必须把握时代的要求。只有科学认知科技交流合作之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其现实性上,才能深刻把握计算机人才培养走向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取向。

科技交流合作赋能计算机人才培养。为满足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科技交流合作正是通过抓住计算机人才培养主题的着力点,从而赋能计算机人才培养。面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形势,科技交流合作为破解计算机人才培养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赋予了新的内涵,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把握这些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实着力点,科技交流合作紧扣人才培养的时代脉搏与人才培养的时代方向,形成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与新路径,引领计算机人才培养走向深层次的发展。在广义的视域中,这既是基于计算机人才培养现实深刻变化的选择,也是基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的理性自觉选择。

1.1 科技交流合作成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弥合专业发展与市场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计算机人才培养资源互补,融合成既有交流深度又有合作广度的联动机制。正是依照这样的关系,科技交流合作指引着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成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进而言之,遵循这个方向,超越单向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狭隘性,科技交流合作彰显出合作培养本位的价值力量,以内在的交流合作“思想力”和外在的交流合作“作用力”凸显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意涵深刻性和空间能动性,这就为计算机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1.2 科技交流合作促进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科技交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注重整个过程,这就突出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主体地位,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创新素养是在学生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以内容的不断拓展、结构的逐渐深化为特点[2]。科技交流合作式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体验,深刻把握计算机人才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拓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时空场域,促进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而这一科技交流合作式培养过程可以从多渠道中获取,如从计算机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获取、从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取、从计算机人才培养教学技术创新过程中获取,进而形成多层面、立体化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化过程。通过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形成更加广泛与持久的人才培养效能,体现出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刻性与整体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现实培养效果。

1.3 科技交流合作提升计算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计算机人才培养,说到底是要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力突出地体现为计算机人才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为此,以科技交流合作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提高计算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以科技交流合作为载体,通过探索计算机人才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把握计算机人才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让科技交流合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计算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国家计算机整体科学水平向前发展。计算机人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发展生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在此意义上,增强计算机人才核心竞争力,需要深刻把握科技交流合作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互动性关系,不断强化通过科技交流合作对计算机人才培养进行指导和规划,从而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资源的科学整合,开展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培养全局性、人才培养战略性的研究,进而形成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与特色发展方向。

2 科技交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内容也得到不断的深化与延展。科技交流合作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需要深刻把握计算机这种培养方式的特点,掌握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培养的内在规定性。在此意义上,只有深刻认识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培养的重要特征,才能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筑牢基础。

2.1 科技交流合作的培养理念鲜明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3]。”科技交流合作的培养理念使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式国际化、深刻化、协同化,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制。同时,以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本质上是以人才成长发展的具体需求为中心,直面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实主体性诉求。树立科技交流合作思维与秉持科技交流合作理念是计算机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与鲜明特征。这一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培养的理念确立和自觉践履,也是计算机人才培养不断走向成熟和圆融的社会重要标识。概而言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理念也需要与时代同步,只有用科技交流合作的理念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思维路径不断打通、打深,才能以特征鲜明的发展理念推进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2.2 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的科技交流合作

课程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是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课程设置的科技交流合作为计算机课程开发及其运用创设了新的内容,在实质的层面,这不仅关系到课程内容,也关系到课程的展现方式。在此层意义上,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科技交流合作既包括课程知识的科技交流合作,又包括课程结构的科技交流合作。通过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科技交流合作,拓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视野,聚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创新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实现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2.3 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的科技交流合作

教师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具体引导者与实践者,师资队伍的科技交流合作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现实载体。凸显师资队伍的科技交流合作包含两层涵义。具体而言,一方面指计算机教师知识结构的科技交流合作,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综合化。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教学方式的科技交流合作,凸显计算机教学方式的前沿性、拓展性与创新性。这就需要将计算机教学理念与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更新置于科技交流合作的空间场域中,优化计算机教师队伍结构,着力建设一批科技交流合作特征突出的计算机师资队伍,拓展计算机教学方式发展的空间。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计算机教师团队,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不断拓展与延伸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

3 科技交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科技交流合作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的升级,是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的整体性优化。在此背景下,科技交流合作促进计算机人才培养高效化、系统化、科学化。唯有深刻领会把握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培养的强大动能,并实现科技交流合作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联动与共生,才能不断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

3.1 建构有利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

科技交流合作机制以及稳定性是实现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基础载体。建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是为了在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培养技术等层面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强化科技交流合作的回应性和交互性,不断增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效能。一方面,通过明确计算机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生成科技交流合作的牵引力、向心力、凝聚力,让计算机人才培养围绕科技交流合作进行聚合,不断增强计算机人才培养与科技交流合作的关联性,形成一种层层环绕的基于科技交流合作的同心圆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科技交流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拓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格局。通过让不同的科技交流合作优势贯穿到计算机人才培养主线中,缔结成严密的联动培养合作节点,形成计算机人才联合培养矩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调整联合培养矩阵的样式,以科技交流合作的形态,以适应不同环境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从而不断创新在科技交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机制。

3.2 加强基于科技交流合作的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

课程设置及其结构关系是学生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当学习的基本内容的体现[4]。基于科技交流合作框架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核心在于富含科技交流合作特征的课程资源的创新设计与科学合理安排。就实质而言,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是关键,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主体性力量。在校级层面,需要创新计算机课程内容与结构,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强化课程内容与科技交流合作的渗透与交融。此外,需要用“大交流合作观”统领计算机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打破交流合作的隔阂与壁垒,促进基于科技交流合作的课程资源集群化发展。在院系层面,需要注重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通过基于科技交流合作增强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具体而言,需要突破计算机课程的实体性限制,以促进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综合化发展。为此,需要基于科技交流合作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群,实现课程创新的规模效应,不断增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3.3 建设基于科技交流合作的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术业有专攻,以科技交流合作为取向,不仅意味着教师知识结构的国际化,而且强调教学功能的先进性,其目标是打造体现时代气息的计算机教师团队。通过不断强化计算机师资队伍的科技交流合作,优化计算机教师队伍结构,拓展计算机教师发展空间,形成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教师团队。此外,通过科技交流合作,搭建教师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在目标一致性基础上的教师资源,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整体性”师资支持。

3.4 充分发挥协同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协同教学是指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种教学形态[5]。协同方式是一种多面立体化的培养方式,通过培养资源协同形成优势互补,促进计算机人才培养思维方式的创新,拓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升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效益。通过协同建构开放性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场域,融入和汇聚多种人才培养要素,赋予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内容性动力。在此意义上,计算机人才培养从空间封闭跃升至空间开放,科技交流合作将愈加“厚实”与“丰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就会越来越趋近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此,便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打开了新的通道。

3.5 依托项目式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

项目式是将科技交流合作具体项目化,依托科技交流合作项目形成计算机人才培养有机体,把计算机人才培养与计算机科技产业发展融合起来,推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内涵式发展。在科技交流合作背景下,项目式培养发挥着“领航员”、“牛鼻子”的重要作用,使得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向性。通过精准挑选科技交流合作培养项目,让计算机人才培养与计算机科技产业发展零距离对接,克服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视野狭隘弊端,不断拓展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激发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创新潜能,增强科技交流合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质言之,项目式让科技交流合作从表层走向深层,促进科技交流合作精准切入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点,并且从根本上把握住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实着力点与内在规定性,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3.6 走在持续科技交流合作的发展路径上

基于科技交流合作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形式是多样的,是适应具体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现实诉求而产生。科技交流合作在一定意义上构成计算机人才培养新的行进轨迹,这与计算机科学复杂性的不断跃升紧密相联。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了科技交流合作的需求,并为科技交流合作的持续开拓、延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从而促使计算机人才培养持续朝着科技交流合作的方向前进。

4 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科技交流合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智库力量支持,也构成了计算机科学进步的重要标识,反过来,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社会现实诉求也为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巨大推动力,促使科技交流合作的关系变得更加坚韧和稳固。正是因为这种内在辩证关系,科技交流合作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科技交流合作以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实具体需求为导向,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科技交流合作的各种可能性,让计算机人才培养走在持续科技交流合作的道路上,进而通过科技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促进计算机人才培养实效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科技交流计算机人才
人才云
揭示世界文明演进的一种推力
计算机操作系统
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加盟”中国南南合作网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浅谈林芝地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文明对话从未止步 科技交流源远流长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