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坤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华文明敞开胸怀、搭建平台,各文明交流互鉴、共创命运共同体。
回望历史,文明对话从未止步,科技交流更是浓墨重彩。“丝绸之路”既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又开辟了科技交流通道,葡萄、石榴、核桃等作物品種及其栽培、育种技术从中亚、西亚涌入中国,冶铁、凿井、养蚕、纺丝等东方科技则向西传播。隋唐年间,中日文明对话迎来高峰,中医药、造纸术、印刷术、建筑技术等迅速由中国传入日本。19世纪下半叶,科技交流又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成为“急先锋”。
科技交流为何能在文明对话中勇立潮头?众所周知,科学技术能够造福所有文明,如铁犁牛耕取代青铜农具、人力耕种,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革。各取所长、相互借鉴、提升科技水平、迎接美好生活是各个文明的共同愿望,因此,科技交流才能跨越不同文明间的种族、宗教、习俗、语言等隔阂。
科技交流既是文明对话的重要元素,也能为文明对话提质加速。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导航神器”,直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文明对话;造纸术和印刷术传遍全球,则为不同文字间的文明对话提供了更便捷的载体。得益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交流,互联网技术迅速覆盖全球,将文明对话带入参与广、时效强、成本低的信息化时代。
当前,癌症、传染病、大气污染、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粮食不足、资源危机等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各国人民都有参与科技交流,提高医疗、生物、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科技水平,助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科技交流在文明对话中的分量势必越来越重。
文明对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盛况空前是最好的例证。古往今来,科技交流都堪称文明对话的“公约数”之一。只要文明对话奔涌向前,科技交流就势不可挡。融入科技交流大潮,各文明才能互利共赢;给科技交流设置壁垒,则是逆历史潮流而为、害人害己。
历史上,强汉盛唐的中华文明张开臂膀拥抱科技交流,“陆上丝绸之路”的驼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帆影带着古代科技辉煌成为文明对话的使者。现在,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高铁、北斗、5G等中国科技已是中华文明的“新代言人”。未来,中国科技交流的大门永远打开,更多“引进来”“走出去”的科技成果将为中外文明对话再添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