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 831100)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必须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良好且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科学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资料管理等多个环节。应协调企业内部管理中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现阶段,精细化管理是被企业广泛应用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资源耗费及管理成本,使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供动力。
精细化管理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诞生于现代经济社会中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要求,是基于常规企业管理,引导常规企业管理向更科学、更高级的层次发展的管理概念及指导思想。精细化管理能够最大化减少企业管理占用的资源,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引导企业管理向个性化发展。
现代管理学将管理的科学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规范化,第二层次为精细化,第三层次为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第二层次[1]。
精细化管理旨在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革,可以大幅改善企业内部团队及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具有三个基本目标。
(1)提升企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绩效。
需要针对各个岗位员工进行具体规定,提高工作效能方面,应针对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协同与配合。因此,第一个目标是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使员工个人效率提高,员工间、团队间配合更加协调。
(2)等量工作消耗更少的资源。
企业的资源消耗日趋减少,完成同一项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空间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减少,完成工作所消耗的资源减少,证明工作效率提升。
(3)员工的心情更愉悦,工作积极性更高。
较多企业认为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改革需要降低企业资源消耗,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员工劳动强度,导致员工的积极性越来越弱,工作热情减退。精细化管理第三个目标是在企业整体工作效率提升、资源消耗减少的基础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升员工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薪资激励等手段,保证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使企业的效率能够持续改善。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细化和落实,通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形成具体到每个工作环节的方案,推动方案的落实,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
企业对日常经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管落实,促进整体执行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手段顺应企业发展趋势产生,能够利用尽可能少的管理资源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用,在有限的企业管理成本范围内,进一步压缩成本支出,缓解企业的压力,追求企业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管理企业人员,其管理制度极大地提升企业人员对自身的要求,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促进企业人员进步,为企业增加市场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此外,在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细微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提升管理业务水平。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多数企业正在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型,逐渐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但企业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层面及技术层面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中,人员的理念和管理模式缺乏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导致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进程缓慢,改革效率低下,使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效果欠佳,减缓了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思想理念保守陈旧仍是我国企业当前精细化管理改革面临的艰难挑战[2]。
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中,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影响其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及能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企业新型的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更科学的管理方式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够主动接受管理模式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企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会更顺畅。
企业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时,其对新型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认识不足,对管理模式的转变具有抵触心理,接受新事物方面的能力较差,导致管理模式向精细化转变过程相对艰难,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管理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内部的制度体系以及职能划分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举措是建立完善的职能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架构,应明确划分各部门、各机构的组织职能划分。通过职能划分确立部门责任,在明确的职能划分体系下,减少部门间、各岗位间因职能交叉而造成混乱的现象,避免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不仅体现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更体现在企业的职能划分体系及管理秩序上,这是企业保持健康运转的基础和前提,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必要前提是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将造成企业生产成本高昂、难以获得利润的局面,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改革失去意义。为了保证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坚持提升经济效益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并举,制定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利用强制手段保证制度实施。
(1)企业应对目前的经营情况及管理体系进行审查,要求企业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部门职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制定完善、健全、符合部门自身发展的行政规章制度。
(2)应根据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部门制度执行监督考核系统,调整薪资方案,确保在精细化管理中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3]。
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创新员工管理方法是缓解企业中管理主体及客体之间矛盾的高效手段,企业需求是企业在进行员工管理手段选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标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提高员工归属感,在日常管理中尽力体现其管理的人性化。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具有固定性及普遍性,针对多数的企业职工,并不能体现企业对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关怀,企业的规模越大,制度的普遍性越强,对员工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越低。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观念立足于对企业发展细节的把控,应在注重企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关注员工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采取各种精细化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是对不同管理客体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管理资源有限或减少的情况下,达到更高效的管理。
应对员工福利进行多层次划分,如企业可以对员工年终奖的发放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年终奖的发放手段,丰富年终奖的层次。年终奖可以通过薪资奖励、实物奖励、旅游奖励或员工个人提升课程奖励等形式发放,充分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员工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资源自由选择福利发放形式,避免企业福利政策的大幅变动。
企业管理效力的提升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首要目标,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体现企业管理效力最直观的指标。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绩效考核改革时,企业必须制定更精确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考核目标,以便对企业的管理效力进行科学评价。
(1)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力的提升。
①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②精细化管理是激励员工的强力手段。
(2)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企业考核制度的改善。
①实行岗位责任制,在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增加对具体岗位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等的规定,严抓落实。
②组建专职的监督考核团队,监督考核小组的成员可以在员工中进行选拔轮值,也可以由部门内部的管理者亲自担任,或由企业外聘专业的考核团队进行监督。考核团队的成员应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制定的规章制度,确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将考核范围网格化,缩短考核周期,实行量化考核。
③考核结果应与员工薪酬挂钩,奖优罚劣,以此激励员工,提高员工落实岗位管理制度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实现员工生活水平提升与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双赢。
促进管理精细化是现代企业社会发展趋势,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避免企业管理中的资源浪费、改变企业冗杂的管理现状、完善企业旧有的管理制度、改善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应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员工管理方法、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四个方面协调推进,推动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