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森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昭通 657000)
20世纪50年代,城乡关系转为一种二元关系,致富理念以“先富带动后富”为核心。进入21世纪后,城乡贫富差距显著,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技术等领域出现了各种矛盾,应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发挥小城镇的纽带作用,将城镇作为城市和乡村衔接点,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构建城乡一体化产业链。由乡村将特色产品输送到城镇,再由城镇输送到大城市,促进城乡经济同步发展。在新时代的城乡规划工作中,应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构建集乡村-城镇-大城市一体化产业链,发挥城镇的核心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城乡建筑规划设计融入了各种新理念,城市、乡镇均开始建设高层建筑,推动了建筑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人们居住、办公和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大部分公司及重要办公场所均位于高层建筑内,对促进相关的行业发展有持续性推动作用。
环境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城乡建筑设计工作中,可提升建筑质量。环境心理学又称生态心理学、人类生态学,包括自然环境,涉及了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一般情况下,物理环境包括温度、空气质量、拥挤、噪声、建筑设计与个人空间等。
从建筑产业发展视角分析,阿兰那·斯唐在《绿色住宅设计》中提到了绿色建筑,明确指出绿色建筑的“绿色”有两层含义:
(1)有效利用能源和保护生产环境的房屋建筑材料;(2)与一座新住宅、新公寓的局部环境或整体环境相结合的绿色环保观念。
国外学者表明如果一座建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于传统建筑,便属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绿色建筑指可为市民提供舒适、健康、环保、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日常活动空间,建筑规划、原料使用、建筑设计、施工建设、建筑运营维护与配置安装均秉承绿色环保理念。
在当代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中,建筑设计人员为了提升建筑节能环保效果,会优化建筑立面设计方案,实现外观造型简单化,降低建筑体型系数。节能建筑体型系数在0.28左右,不大于0.4,建筑各朝向的最大窗墙比为0.6,不大于0.7。
为了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效果,设计人员应重视围护结构设计工作,外墙砌体应采用厚度为20 cm的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同时为外墙表面设置3 cm厚的岩棉板作为保温材料,以提升保温效果;屋面选用5 cm厚的挤塑聚苯板设置斜屋顶,做好屋面防滑设计工作;外窗选用6高透光Low-E+9+6透明的中空玻璃,设置断热铝合金框架的门窗。
针对绿色建筑节水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将节水技术体系分为三层。
(1)供水系统节水技术:该层次细分为防管网漏损技术、防止超压出流技术、分项计量技术。
(2)节水器具和设备:该层次细分为室内节水器具、室外节水器具。
(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该层次细分为雨水利用技术、中水回用技术。
从整体架构来看,绿色建筑节水目标实现方法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保水设施:在安装保水设施的过程中,应确保供水管网的完整性,避免管网漏损,以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2)节水设施:为绿色建筑安装各种节水器具,提高器具的节水效率,绿化灌溉工作应采取高效的节水灌溉措施。
(3)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为绿色建筑安置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运用的自动循环,绿化灌溉、景观清洁和冲洗等非饮用水应充分利用雨水和中水,可提升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
在大数据时代,城乡交通建设数字化日益加强,交通部门会启用大数据技术监测车辆运行信息,收费站、加气站等交通服务区会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和运用ETC卡,对数据平台交易管理功能进行全面优化。从整体视角来看,交易管理功能主要依据支付平台接收ETC卡相关业务数据(业务数据信息来自加油站、停车场、便利店与超市等管理系统),在第一时间内自动完成持卡用户和商户单位的账户清算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信息平台会根据预设的时间自动按批次进行处理。全面优化平台交易管理功能,需要依次展开交易处理模块、清分处理模块、资金结算模块、对账模块、安全认证模块等五大模块的改良工作。
目前,我国已成功启用大数据平台监测城乡规划工作信息,获取三维图像,绘制三维地图,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型。从技术架构来区分,大数据由基础层、管理层、分析层和应用层共同组成。基础层是大数据技术架构第一层,可实现大数据技术应用,构建和启动高度自动化数据平台,优化数据平台存储功能。应启用基础层扩展存储空间容量,优化存储性能,实现线性扩展,合理调配数据节点与分布结构,缩小数据传输时间。管理层可实现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兼容,具备数据传送、数据传输、信息存储和信息计算功能,本层次的数据存储结构类型有并行化存储、分布式存储。分析层主要用于分析海量数据信息,通过启用数据挖掘技术,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用计算机学习算法计算、分析并解释数据集。应用层的价值是进行数据决策,提供终端服务进行数据预测,实现数据驱动与数据货币化。
以往在城乡规划建设与决策工作中,由于交流不畅会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并分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信息对称率。在收集和利用大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应深度思考并分析规划决策理念,结合大数据的特征,并予以科学运用,可为提高信息对称率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方案。
通过信息沟通落实城乡规划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发挥数据共享、收集、整合与利用功能,使全民参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通过开放大数据平台鼓励民众发表匿名建议,实现城乡规划建设民主化。
在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区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发展目标,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水平,做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与生态治理保护工作,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评价工作经过核算分析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实行所有指标,并对所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规划总目标的完成度、完成质量、实施进度与实施效果,可客观分析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效,归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进策略,使后期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工作更科学、有效。
应根据指标参数客观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益,在农村地区,如果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执行率>1,为优;如果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执行率=1,为良好;如果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执行率<1,为一般。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执行率<0.9,为优;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执行率在0.9~1,为良好;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执行率≥1,为一般。
节约集约利用度中前三项执行率<1,为优;节约集约利用度中前三项执行率=1,为良好;节约集约利用度中的前三项执行率>1,为一般;后一项<0.8,为一般,后一项≥0.8,为良好。
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执行率<0.6,为一般;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执行率范围为在0.6~0.8,为优;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执行率≥0.8,为良好。
规划效益指标<0.6,为一般;规划效益指标在0.6~0.8,为优,规划效益指标>0.8,为良好。
应科学定位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向,合理设计城乡发展规模,做好资源空间布局工作与配置工作,客观评估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城乡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方案评价工作主要是依据区域土地空间规划与相关评估理论开展评价工作,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会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开展动态监测,分析环境的变化,监督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在正式评价之前,会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再通过运行评价管理机制,对比分析城乡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目标和最终实施效果的偏差,并总结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制定解决对策,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更合理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决策,将城乡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细分为规划方案实施过程评价体系与实施结果评价体系。应从时间与空间等角度实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科学布局城乡土地生态空间,可提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落实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决策理念,优化大数据技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的应用途径。应重视创新城乡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引入环境心理学,构建文明、舒适的建筑环境。应重视加强城乡交通数字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平台监管城乡交通。应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全方位监测城乡规划工作信息,获取三维图像,绘制三维地图,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型。应通过良好的沟通提高城乡规划信息对称率,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民主化,并制定科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合理开发和利用城乡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