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咪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版式设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很高实际运用价值的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近几年来,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的推进,出现了网络端的界面设计、版式动态演绎等新的版式形式,版式设计也完成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媒体跨界应用的转型。国内各大高校都在顺应趋势,积极跟进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但是整体来看还有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授课方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训练形式单一,通常会把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归纳成几个大的板块,对应不同的课题作业。这样的训练方式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省略了细节知识点消化理解的过程,导致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方法的运用和设计意识上学生不能把所学的内容很好地进行融合。此外,版式课程作业的设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虚拟命题训练,作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生不需要考虑设计完成后的使用场景、受众人群因素,以及主题需要传达的信息核心,设计出来的东西大多概念化,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版式设计作业完成为了达到什么样的设计目的,基础知识在实训中究竟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课程知识点和训练脱节,训练重点变成了形式的探索,课程考核的设置反应不出学生对知识点真实的掌握情况。离开学校之后,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合理的课程设置一定是基于未来学生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完成了课程知识的学习之后,基本上能够具备职业岗位中完成设计工作所需的技能,快速适应工作。完成课程知识向职业技能的转换。以工作任务的形式,来布置课程训练,将知识点和职业岗位技能相结合。以我校版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前期将学生所需的任职能力对应课程内容做了一个能力汇总表格,(如图2.1所示)根据一个设计师在完成实际项目中所需的技能进行对应课程知识点的归类。从前期设计调研到设计构思,再到创意具体实施,以及最后的项目汇报,涉及项目实训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将课程知识点逐一对应。比如说,在完成版式设计的过程中,想要有好的信息视觉流程,清晰的信息层级,设计师必须具备前期的设计调研和设计分析能力。通过调研了解受众最希望看到的信息点,以及客户最想要消费者了解的信息点,将信息进行整合,最终进行视觉呈现。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会强调学生前期的调研与思考。完成前期调研和构思之后,就需要设计师具备很强的创意实施能力,创意的实施最需要具备的是画面核心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一板块除了要学会如果选择合适的元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果编排这些元素,也就是版面构图能力。将一个设计师完成设计任务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整合,把技能与课程内容相匹配,重新规划课框架。最终将会根据技能的重要程度,来有侧重点的安排作业训练,而在表格中,设计构思和创意实施是完成一个实际设计项目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在这样两个大的板块将会是课程训练的核心侧重点,而对应其他的环节,则会在每一次课程知识点的讲述中,以小块题限时实训,教师知识点演示操作来完成。最后课程的考核形式将会以工作任务的形式进行下达,作业的提交方式会添加设计师陈述汇报环节,模拟现实项目的全过程。作业下发将会依据工作任务的形式,做任务的描述,里面将会涉及简单的工作要求,任务知识点讲解,并告知学生项目训练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在项目的实际用途有更清晰的了解,在任务单中同样也浓缩了课程作业设置的思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实际用途有更全面的理解。
图2.1 作者自绘
独立院校在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综合能力稍显欠缺的实际情况,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之外,更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就业需要,打造强动手能力,被市场和岗位所需要的综合人才,解决他们实际的就业问题,拉大学生的就业率。版式设计人员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最核心的职业能力除了课程设置中核心训练的:信息整合能力,画面构图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同时也会加入一些传统教学忽视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方案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工作时的团队合作能力,方案前期调研时的设计分析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对应以上分析,课程训练的内容,课程的授课形式也会对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操环境。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参与的设计项目或是企业设计任务经过处理后作为学生的素材,在课堂中组织情景教学,模拟企业项目实施的流程,向学生下发设计原始素材,告知设计要求,和学生进行项目探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表达,最终完成设计呈现。以这样几个大的环节进行课程内容推进,规定项目时间。最后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分享,教师充当项目甲方的身份,听学生陈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且做出评分,课堂营造项目提案现场氛围,让学生体会项目实战的真实感受。完成课题后,向学生分享项目中标案例,引导学生重新梳理思路,分析优劣。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中标作品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在学校和社会承接的设计项目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堂实训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和主题进行选择。前期教师将项目的难度进行划分,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平,并对不同难度的主题设置不同的分数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难度选择,完成了初级任务的学生可以继续进行中级挑战,模拟游戏晋级的模式,任务下发的同时,将随带有学生的通关秘籍,也就是设计项目的任务指导,设计口令。将作业形式模拟成游戏宝典,打破原本枯燥的任务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有活力。对于那些高级水平的实训项目,学生也可以采用分小组完成的形式来领取任务包,让学生在小组任务中找到自己擅长的区域,担任项目中的具体职责。在项目训练中,同时又能参与团队合作,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能力以及设计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娱乐中学习。
版式设计课程相较其他课程知识点要更多一些,但是课时有限,教师通常就是板书和案例讲授的形式,将知识点满堂灌,学生学习被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将版式设计课程进行了课程知识点的模块划分,核心知识点分成三块,分别是:版式设计中文字元素的处理、图形元素的处理以及元素的视觉化编排。
(1)文字
文字元素的处理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标题文字的编排,另一个是段落文本的编排。多数学生在标题文字的编排中都能够选择合适的字体,但是如何将标题字在排版过程中做出新意,既吸引人眼球,又能够准确传递信息。这是文字板块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一块的课程训练中,可以加入课堂案例分享,让学生自主寻找设计案例,从优秀案例中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积累丰富设计细节,体现设计创意的小技巧。比如说线段、色块、英文字母、分割符号等等一类元素的运用。积累它们在不同场合的用法,然后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段落文本编排板块,多数情况下没有作为重点讲授内容,段落中的行距字距问题通常当作版式基础常识,被简单讲授,但是行距和字距的设置,在大量文字排版的设计项目中,能够很好地彰显设计师的设计能力。文字不同的行距和字距,让画面呈现不一样的气质。甚至会影响整个画面的设计风格。在文字编排知识点板块,可以添加一些细节知识点的快题训练,比如提供学生已经处理归类好的照片和文字原始素材。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版面设计风格,完成风格主题的书籍内页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去自主探索,体会不同行距字距在不同情景下的应用。
(2)图形
图形的处理也是版式设计课程的重点,色彩丰富、颜色鲜明的图片很容易成为版面中的视觉中心,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图片又能在无声中向读者传递信息。图片不同的处理方式,会给画面营造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当图片处理成方形时,版面会显得稳重、安静、严谨,阅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与读者沟通。当图片处理成圆形时,画面显得亲切舒服、活泼自由。如果对图片进行“出血”处理,则会让画面具有向外扩张、舒展的感受。除此之外还有图片影调的处理,以及多图片组合处理等。当图片遇上文字时,则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图文关系如何处理。形式如何融洽,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讲授不同图片处理的方法。在这个模块里,教师可以给定主题,让学生自行寻找主题相符的图片和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和排版设计,结合文字模块的知识点,为文字主题搭配合适的图片形式。将不同模块的知识点,在画面中真正做到相互贯通。
(3)视觉排版
视觉排版是在上两个模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版式学习,将文字元素和图形元素在画面中进行合理的编排和设计,单个模块的知识点掌握之后,再进行不同模块知识的融合。核心围绕自由版式和网格版式进行教学。训练过程分成前后两步,第一步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创意思维的发散,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版式训练,迎合学生的个性喜好,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作为切入点,比如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明星的个人专辑,为自己的明星制作画册等,既能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步,则是在小快题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训练,做网格排版,以综合实践项目为主。
三个大的板块相互衔接,不断推进,保证学生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理清版式设计的内涵,通过实训掌握理论知识点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设计规范,通过三个板块循序渐进的学习,将所有课程知识点融汇贯通。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的推进,版式设计的应用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不断地转变,这也让版式设计的教学有了新的探索,面对职业岗位中不断跟新的设计技能需求,版式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新的调整。坚持将课程知识点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做衔接。课程训练以设计师工作任务为依托。让学生在项目实操训练中理解知识点,让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将课程设置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及长处。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