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柴麒敏
自2020年9月22日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等多个国际重要场合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的复杂局面下中国发出的最强音,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展示了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雄心和决断,一扫此前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多边进程踯躅不前的阴霾,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誉,中国宣布提前达峰和碳中和愿景成为各大国际媒体的报道头条,被认为是过去十年最重要的气候新闻、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责任,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的“国家适当减缓行动”(NAMAs),2015年提出了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前中国已经提前完成了2020年的气候行动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约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比2005年提升7.9个百分点,也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提高到15%左右的目标;2018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33.1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75.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110万公顷和45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基础设施、智能家居等领域都为全球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降低了全球能源和产业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成本,共同分享了低排放发展的绿色效益。
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 《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提供重要推动力。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多边进程,一直以来坚定维护《公约》的原则和框架,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遵循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的多边精神,从1988年国际气候谈判启动至今的很多历史节点和关键场合都有中国负责任的身影,多次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各国政要及国际舆论的高度赞誉,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历史性”和“基础性”的重要贡献。多年来,中国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中国提前达峰和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极大提振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信心。全球气候治理在近年来遭遇到了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等巨大风险和挑战,美国宣布退出 《巴黎协定》、2019年气候大会三易其址、法国“黄马甲”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局势日趋复杂多变等使得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前景一度黯淡,科学要求与全球行动和支持力度不足的差距也使得国际社会对《巴黎协定》的实施抱有悲观的看法,甚至对其有效性产生了怀疑。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等多个国际场合反复重申中国将与各方同心协力、共同坚守《巴黎协定》成果、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设一个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强决心,特别是通过这次重要讲话向世界释放出了中国将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信号,及时巩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各方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和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奠定了主基调。
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长期愿景极具雄心和力度,充分展现了大国应有的姿态。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自“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发展转型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习近平主席曾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各方共同合作来应对。《巴黎协定》提出了“要在科学和公平基础上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人为清除之间的平衡”的长期目标,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科学评估,要实现2℃和1.5℃目标全球碳中和的时间分别在2070-2100年之前和2050-2060年,大部分情景研究中相应的中国碳中和的时间分别是2065-2100年和2050-2075年左右。这就意味着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不仅都在科学要求的2℃和1.5℃目标的减排路径内,甚至还有可能将全球碳中和的时间往前推动10年左右。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更新目标的提出是与碳中和愿景的实施路径高度一致的,充分展现了中国重信守诺、为更好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的真心诚意。《巴黎协定》的“灵魂”是周期性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雄心循环”,类似并同步于中国的“五年计划”,不断弥合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减排差距。中国不断提出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向世界释放出了中国将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积极信号,为各方共同努力全面善意履行《巴黎协定》奠定了主基调,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多边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坚强信心。至此,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的主要量化目标相比于2015年6月提交的方案都已更新,力度有了显著提高,到2030年在原有贡献的基础上将累计额外减排75亿吨二氧化碳,能源领域额外新增低碳投资约9900亿美元,可再生行业就业人数预计超过870万人,并将极大推动全球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及辅助服务、先进储能、绿氢冶金和化工、新能源汽车、电气化高速铁路、绿色零碳建筑、碳移除工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借此有望实现比发达国家阶段更早、水平更低的排放峰值,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
中国引领性的重要宣示还将带动其他国家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支持,使生态文明思想更为深入人心。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此次疫情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地区都推出了刺激经济的措施,但习近平主席提醒大家不能走“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而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去创造新发展理念下的“新增长的故事”。如同G20杭州峰会对推动 《巴黎协定》生效的历史性贡献,本次重要讲话也将极大带动各国响应共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的号召,尽早提出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提前达峰和碳中和愿景需要中国的经济增长动能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甚至是根本性转换。碳中和愿景的实质是要将人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科技创新和生产生活组织形态变革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排放源和汇新的平衡,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亟须在各地方和行业领域真正尽快形成关于“新发展”的共识,避免或少走“旧增长”的弯路。尽管与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实现碳中和/气候中性的时间仍存在着区别,但这些新目标的提出同样要求中国的能源、土地、城市和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和建筑)和工业系统发生快速而深远的转型,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在中长期还要求加快规模化采用二氧化碳移除技术(CDR)。实现提前达峰和碳中和愿景关乎发展全局,是一场深刻的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是一个结构转换、动能转变的艰苦过程,短期内可能有阵痛,但是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国内倒逼高质量发展,在国际上实现更大的战略协作。
中国提出的从力争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愿景实现的时间显著短于发达国家,其实施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即使较为先进的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的德国、英国等,从20世纪70年代后排放达峰到其承诺的2050年温室气体中和(气候中性),其经济社会净零碳转型实际将经历长达70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目前承诺的从力争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愿景实现仅为30年左右。中国的碳汇及主要的负排放技术(如生物质能+CCUS)受限于中国的土地规模和粮食安全问题,从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评估来看,可能的抵消规模在15亿-24亿吨。因此,就需要在源头而非末端,也就是能源结构要做出大的调整,基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模型和情景研究,中国的电力系统在2045年前后要实现近零排放,整个能源供给在2050年前后要实现近零排放,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实现真正的革命。这样的转型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现了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建充满生机、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应对气候变化是项长期的任务,未来国际局势也仍会有跌宕起伏,有效落实 《巴黎协定》尚存众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尚未完成根本性的转型,经济增长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一系列非常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世界形势日趋复杂,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机制受到了极大挑战并且预计这一趋势将长期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受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充分认识全球气候治理变革所带来的战略机遇,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决维护好国家利益,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携手共进,为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愿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