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研究

2021-04-12 09:57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保护区流域生态

于 博

(康平县自然资源保护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康平 110500)

1 区域概况

康平县地处辽河流域,地势呈高低不平、地形起伏、南丘北沙、西高东洼的特点。该地区有低山丘陵、黄土丘陵沟壑、低洼平原、低丘平岗等地貌类型,总体有“三林二草一水四分田”之称。康平县属北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集中,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540mm,其中75%的降水集中于汛期,并以暴雨、大雨的形式出现,年径流深75mm,年径流总量240万m3。

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坡地,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康平县生态失衡,耕地减少,部分农民上山毁林、毁草开荒、陡坡种植等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该地区人为破坏使原来的森林、草甸、草原系统转化为脆弱农田生态系统,植被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的功能不断减弱,使得水土流失加剧;此外,采挖中草药破坏原植被,砍伐薪柴毁坏林木,甚至存在盗砍盗伐现象,破坏了地表覆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垃圾废弃物随意倾倒、点源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沟道两侧裸露,坡面水土流失严重;没有适宜的游玩道路,缺乏“绿色”装饰,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亟需加强康平县水土资源保护、水环境净化。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把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区域环境污染、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作为重要内容,通过配置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4]。

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技术路线

2.1 总体布局

通过不断探索和工程实践,康平县逐渐形成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总体布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生物、水体资源为基础,从平原、河谷、山顶建设人居环境、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生态保护区,将其建成“无水则绿、有水则清”的生态清洁流域系统[5]。

2.2 技术路线

文章利用高度融合了多技术、多学科的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法处理数据,综合应用信息资料、统计数据、专家群体、遥感影像(GPS、GIS、RS等)和计算机等技术,以获取区域内经济社会、理化分析与实验室模拟、长期野外监测、地形观测等海量时空数据。通过高度集成处理建设多源时空信息平台,并采用3S技术划分康平县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区小流域的防治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化配置综合防治措施,如图1所示。

3 综合防治措施

按照“管理有序、景色优美、环境清洁、生态健康、人文和谐”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水土流失控制,将康平县需要治理的小流域划分为“人居环境保护区、生态农业保护区、生态工程治理区、生态修复保育区”,合理利用多种治理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建设小流域生态环境。同时,融入新型生态水保的旅游、生活、生存三重环境治理的理念,有条理有层次地实施每个分区的治理措施,从而实现有效防御、综合治理的目标。

图1 小流域防治措施体系

3.1 人居环境保护区

该区域的地势低平,大多位于较小坡度的坡脚、坡下区,区域内生产生活集中、人口密集,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垃圾废水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

1)改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治理主要有环境绿化、空气净化和改路、改水措施,简称为“两化两改”,从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以村庄绿化规划为基础、以改善农村绿化面貌与生态质量为目标,对村庄绿化布局不断优化,合理修正村庄内道路,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新装自来水,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

2)改善生态环境:为解决部分村庄存在的“禽畜乱跑、粪土扎堆、污水乱排、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的问题,逐步建成“县管、镇运、村收”的管理机制。采用城乡一体化模式科学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即按照“县处理、镇运输、村收集、户集中”方式,统一收集、定时清运、定点存放生活垃圾,建设小型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乡镇级以上集中处置体系。

3)改善旅游环境:建设“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是目前人居环境生态保护区主要的旅游措施。对康平县人居环境生态保护区内的“农家乐”项目按照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规范及质量评定相关文件,实行规范管理和积极扶持,有效融合农民致富、民俗旅游、观光采摘与造林绿化,充分体现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2 生态农业保护区

3.2.1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多为河滩地、河川地,主要包括下游河道及沟道周边及防洪蓝线两侧地区,其具有生活垃圾、污水排放降低水环境质量和采石挖沙影响河道行洪的特点。

1)改善生活环境:一般有河道水环境整治、护床、护岸、排洪、河道清淤及辅助工程等措施。为防止河岸崩塌、冲刷及实现束水归槽,结合实际沿河岸修建生态河堤;通过排洪渠的修建,降低库边、护岸、河岸受径流的冲刷;实施清淤疏浚工程,确保水流畅通和水体清洁;通过湿地保护、草地培育和挂淤防冲灌木林等生物措施,美化水体环境、净化河流水质;禁止或杜绝对河道水环境产生破坏、污染的各种活动,必要时可以实行封河处理,以自然恢复河流生态系统[6]。

2)改善生态环境:结合不同污染程度开展先后、重点治理,对村镇养殖废水和暴雨径流实施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禽畜粪便、秸秆、化肥等悬浮污染物通常存在于村镇暴雨径流中,并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此较常用的措施有滞留塘等。

3)改善旅游环境:将绿化美观工程与经济林区或防护林带建设相结合,草本、灌木与乔木相结合,人工植被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草本、灌木和乔木相结合,以水源保护为核心绿化美化河道周边环境,建成滨水宜居、环境优美、水情岸绿的生态景观区。

3.2.2 农业保护区

生态农业区多为地势较低、坡度较缓(不超过15°)的区域,流域内服务业、工业及农业聚集,旅游观光、工程建设等活动频繁。

1)改善生活环境:积极推进集约化农业发展和基本农田建设,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和工业化装备为基础,切实提升土地产出率,充分利用宝贵的耕地资源,并考虑区域特色尽可能多的产出绿色农产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倡农业节约用水等,促进低产田及坡耕地项退耕还林草的转变化,提高林草覆盖率。

2)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可以推广使用有机肥,并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策略制度;推广应用生物防虫技术和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根据现有坡面水系工程,如渠、池、沟等发展节水灌溉,提升土壤生产力和产出率。

3)改善旅游环境:逐步建成水、田、林、路网络系统。通过村庄绿化,农田林网、沟渠、道路及河源堤岸绿化,公路两侧新建景观带等措施构建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农田林网,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3.3 生态工程治理区

生态工程治理区多为坡度不超过25°的坡脚、坡下和坡中区,林草覆盖率低且土壤侵蚀严重,大面积裸露荒坡及开发建设废弃地较多。

1)改善生活环境: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要考虑农业耕作、生物和水土保持的搭配合理性,深入分析小型蓄水、沟道治理、坡面防护、山洪排导等工程间的联系,有效结合农业耕作、生活及工程措施,实现上下游配合、流域内沟坡兼治,设计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以获得最大化效益。

2)改善生态环境:对流域内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和种类要严格控制,以沼气为纽带合理设计综合利用禽畜粪便系统;提倡推广栽培、耕作措施,病虫害控制尽量选用辐射、超声波、微波、光电等技术。

3)改善旅游环境:考虑山区实际情况,加强尾矿污染、废弃矿渣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水源保护区的治理,提高产业的环境准入门槛和重点污染源的管理、监督能力,贯彻落实基础设施现行和污染排放标准制度。

3.4 生态修复保育区

3.4.1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修复保育区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河湖湿地等重点保护区区域。

1)改善生活环境:生态保育区是各种濒危、珍稀动植物的聚集区,其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任何个人和单位禁止入内,除更新性或抚育性采伐外游览区内的林木禁止开采。

2)改善生态环境:严禁将招待所、宾馆、疗养院等建设在主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内,禁止将景观设施、工矿企业及其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在生态保育区内,禁止将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超标污染物倾倒、排放至至生态保育区内[7]。

3)改善旅游环境:结合康平县农业结构特点和地域特征监理富有人文特色、浓郁自然的森林养生游、探险游、野趣游、生态游等旅游线路。

3.4.2 生态修复区

生态修复区多为坡度不超过15°的坡上部或坡顶,陡坡堤段有重力侵蚀而其他段以溅蚀、面蚀为主;该区域人类活动少,农业耕作条件受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及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干扰较少。

1)改善生活环境:通过封山育林培养小流域内植被,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改善环境,杜绝在封山育林区的放牧等人为活动以形成流域最上游的一道生态防线。

2)改善生态环境:在统一规划框架内实行生态移民,将水源保护区内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封山育林范围内居住的农户搬迁到特定区。为切实达到“不反复、效果好、封得住”的治理目标,要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生态修复区居民收入稳重有升。

3)改善旅游环境: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油松、侧柏等绿化树种营造水保林;此外,通过适当种植元宝枫、黄栌等彩叶树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在生态修复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将其建设成休闲娱乐、景色优美的活动场所[8]。

4 结 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对传统治理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防治措施也更加完善,在继续做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有机集合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开发、水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污染控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旅游、休闲、景观、居住场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洁净的水源。

猜你喜欢
保护区流域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