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荫伟,于宏达,潘 磊,杨钧钰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国际上的珍稀名贵植物之一[1],树冠浓绿,枝繁叶茂,花瓣为黄色[2],有“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之称[3]。金花茶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北海、钦州、崇佐等市或地区。金花茶的花、叶含有非常丰富的总黄酮、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还含人体所必需的锗、硒、钼、锌等多种微量元素[4],具体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金花茶适宜在广西防城港、北海、钦州及广东、福建等相关地区生长,在低海拔的丘陵、平原地带,年均气温在21~23℃、年均降水量较多,光照适度、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生长最佳[5]。近年来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建立了一定面积的栽培示范基地,前些年建立的部分基地,因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欠妥,种植多年经济效益差,给金花茶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金花茶,让这一名贵树种在林业经济增收上发挥作用,使山区农民群众获得增收,笔者近年来深入金花茶栽培适宜区开展金花茶早期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经过5 a研究,取得一定效果,为金花茶产业发展做出示范样板。
试验地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金茗生态农业开发公司金花茶繁殖基地,地理位置为:21°36′7″N ,109°38′59 E。属地势平缓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年均气温22.5 ℃,最高气温37.6 ℃,最低气温-0.4 ℃,年总积温为8233 ℃,年日照时间1921 h,年均降水量达1570 mm,年均相对湿度气温78%[5]。海拔20 m,土地坡度10°~12°,土壤为砂质壤土,偏酸性,pH 4.5~6.0。
发财树实生苗,苗高0.9~1.2 m、茎粗1.0~1.8 cm;普通金花茶营养杯苗,苗高0.7~0.8 m、地径0.9~1.0 cm。以上2种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均来自于广西北海合浦德顺种养公司。
金花茶定植的株行距设0.7 m×0.7 m、0.7 m×1.0 m、0.7 m×2.0 m、1.0 m×2.0 m、1.5 m×2.0 m、2.0×2.0 m、2.5 m×2.0 m,7个处理,重复4次。各处理面积为400 m2(20 m× 20 m),7个处理面积为2800 m2,重复4次面积为11200 m2,即1.12 hm2。
2013年11月进行深翻整地,2014年1—2月进行第2次整地,耕细土块,按设计方案进行林地规划(区道、游道、水池与喷淋管道等),同时开挖林地外围排水沟和排灌溉设施安装。
金花茶幼年期属偏荫性树种,其试验地必须先栽植阳性树种发财树(鹅掌钱),其栽植方法分2步进行。
一是发财树种植:在2014年3月种植,定植株距0.7 m,行距2.0 m,定植坑规格为宽35 cm,深30 cm,定植坑挖好后,将苗木运于坑边,脱出营养杯定植、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4月上旬苗木已成活,开始第1次施肥,采用硫酸钾复合肥(N-P-K=15-15-15)每间隔20 d左右施肥1次,每次施肥10~15 g·株-1,连施3~4次,促进植株生长旺盛。
二是金花茶种植:2014年8月,当发财树树高达1.5~1.8 m时,在发财树的2.0 m行间按其设计方案种植金花茶,即处理1:0.7 m×0.7 m(即距离发财树0.65 m),在行间种植2行金花茶;处理2:0.7 m×1.0 m(即距离发财树0.50 m),在行间种植2行金花茶;处理3:0.7 m×2.0 m,在行间种植1行株距0.7 m的金花茶;处理4:1.0 m× 2.0 m,在行间种植1行株距1.0 m的金花茶;处理5:1.5 m×2.0 m,在行间种植1行株距1.5 m的金花茶;处理6:2.0 m×2.0 m,在行间种植1行株距2.0 m的金花茶;处理7:2.5 m×2.0 m,在行间种植1行株距2.5 m的金花茶。各处理定植点确定后,开挖定植坑(规格为宽25 cm、深20 cm),挖坑后立即将金花茶苗运到定植坑边,脱出营养杯,立即定植、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在金花茶定植的行间铺放输水袋,便于干旱时滴灌,或施水肥用。
2.5.1 抚育、施肥 2014年9月金花茶定植株成活并开始生长,此时进行第一次松土、施肥,先在植株基部40 cm范围内松土,然后采用硫酸钾复合肥(N-P-K=15-15-15),将肥料按水∶肥=100∶0.5比例投入水池中,待肥料充分溶解后,将其水肥液沿行间设的水管滴灌施于植株,间隔20 d左右施肥1次,连续3次。2015年2月上旬继续施水肥,按水∶肥=100∶0.7比例,方法同上,间隔20 d 1次,连续4次。同年7月中旬—12月中旬,在此期间间隔40 d左右松土除草1次,同时施粒状肥(硫酸钾复合肥)10~12 g·株-1。2016—2017年抚育、施肥方法与上年相同,其施肥量随树龄长大而增加肥量。
2.5.2 抗旱 定植后出现林地干旱时,立即淋水,保持植株基部湿润,淋灌水时间避开强阳暴晒,种植后遇到干旱期在每天17∶00—21∶00进行喷淋。
2.5.3 修剪 金花茶植株定植后150 d,植株生长量加快,2015年2月中旬,树高1.0 ~1.2 m。此时进行树冠整型,剪除植株的徒长枝、细弱植、病虫枝,使树冠分枝均匀,形成开心状的圆头型树冠。
2.5.4 病虫害防治方法
1)褐斑病:在每年2月下旬新梢萌发前喷洒0.8%的波尔多液1次,5月中下旬新梢生长至半木质化后再喷1次0.5%的波尔多液,并注意排水与施肥,除去被害叶并烧毁可防止褐斑病的慢延。
2)根腐病:发现重病株及时清除,对受害轻微的植株采用熟石灰拌土覆盖植株基盘(先松土后覆盖),另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浇灌根茎处防治。
3)茶绵蚧:发现虫害,立即喷洒20%大力士水溶性液剂2000~3000倍液1次,间隔10 d再用20%久效磷水溶性液剂1500~2000倍液喷洒1次。
4)黑附眼天牛:此虫于4月中旬始见,4月下旬产卵,产卵时首先咬破主干或主枝树皮形成缝,后产卵1粒于其中,5月上中旬幼虫孚化,幼虫先绕蛀皮层一圈多后蛀入木质部,再向上蛀食髓部,皮层被绕蛀处渐形节状肿瘤。在幼虫时用90%敌百虫500倍液期喷洒树干和主枝,或用注射器注入20倍的90%敌百虫液,防治效果明显。
定植2 a后,树高达1.4~1.6 m,冠径0.7~1.2 m,少量植株已形成花蕾,此时幼树的市场价优。2017年3月对处1、处理2、处理3,即株距0.7 m的3个处理进行株间移植出售幼树,移出50%。移栽后,处理1、处理2的株行距均为0.7 m×1.4 m,处理3的株行距为1.4 m×2.0 m(每小区保留金花茶3151株·hm-2);移植后经2 a管理,植株开花投产,树高达1.5~2.8 m,树冠出现重叠现象,植株生长受到影响。于2019年3月对处理1、处理2进行第2次移栽,再移栽50%,即2行移出1行,同时,移出1行发财树,移栽后处理1、处理2的株距均为1.4 m×2.0 m,保留金花茶3151株·hm-2。其它5个处理株行距适中,前期不移栽。
2017年3月、2019年3月分别对园内移栽后的处理区进行清理,整平林内空间,同时对末移栽的处理区一致抚育整理植株基部,将树冠投影下的地面,以树基为中心整理成土质疏松的树盘,调整抗旱输水管道。加强施肥管理与病虫害治理,促进植株生长旺盛。
2019年12月下旬测定各处理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树高生长、树冠生长:在各处理区选取中间2行,分别实测各处理树高、冠径,统计平均值;间移树产值:分别按第一批、第二批移栽的实际出售株收入计算。鲜花产量、产值:在树高、冠径实测的同时调查各处理区花蕾数量,计算其产量,每朵花蕾按6.25 g计算,即:1.0 kg花蕾=1000÷6.25=160朵;鲜花产值按160元·kg-1计。相关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从表1可知,处理7的平均树高为2.36 m,除与处理6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处理6的平均树高为2.33 m,与处理5差异不显著,与其它4个处理差异显著。
从表2分析可知,处理6、处理7的平均冠径分别是1.95、1.99 m,显著高于其它5个处理;处理5的平均冠径为1.76 m,显著低于处理6、处理7,但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处理1、处理2的平均冠径最低,其平均值分别是1.46、1.47 m。
表1 各处理树高生长量比较 m
从表3可知,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的平均单株产花量分别为75、80、78、81朵,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主要原因是种植的株行距为1.0 m×2.0 m~2.5 m×2.0 m,比其它3个处理的株行距大,光照条件好,利于植株生长和花芽形成。
从表4可知,处理4的产花量最高,平均产花量2069.62 kg·hm-2,显著高由于其它6个处理;其次是处理5,平均产花量1434.87 kg·hm-2,显著高于其它5个处理;产花量较低的为处理1、处理2、处理7,平均产花量分别为974.69、1024.93、898.55 kg·hm-2。
从表5可知,处理1、处理2、处理3采用高密度种植,种植3~6 a间移苗木出售可获得收益,加上产花收益,处理1、处理2的产值分别为81.77、82.57万元·hm-2,处理3、处理4的产值分别为33.47、33.11万元·hm-2;以上4个处理的产值显著高于处理5、处理6、处理7。第6年产花量最高的为处理4,仅产花的产值就达33.11万元·hm-2;最低的为处理7,产花的产值仅14.38万元·hm-2。
表2 各处理冠径生长量比较 m
表3 2019年各处理平均单株鲜花产量比较 朵·株-1
表4 2019年各处理产花量比较
表5 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表5(续)
试验分析认为,株行距1.5 m×2.0 m(处理5)、2.0 m×2.0 m(处理6)、2.5 m×2.0 m(处理7) 3个处理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平均树高分别为2.24、2.33、2.36 m,平均冠径分别为1.76、1.95、1.99 m,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平均单株鲜花产量最高的也是以上3个处理,分别是80、78、81朵·株-1,也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其主要原因在于这3个处理定植的株行距大,前期不移植,没有受间移苗木伤根的影响,能正常生长,且开花也正常。
经济效益分析认为,早期宜采用株行距0.7 m×0.7 m(处理1)、0.7 m×1.0 m(处理2)的2种高密度种植为佳,种植后加强水肥管理,第3年进行第1次间移苗木出售,出售移栽苗收入达31.51万元·hm-2,第6年又进行第2次间移,出售间移苗收入达34.66万元·hm-2,加上产花收入,这2种高密度定植的金花茶在6 a内产值分别为81.77、82.57万元·hm-2,达到了早期高产高效。从种植金花茶的长效收入分析认为,以产花收入为主,栽植株行距不宜过密也不能太稀,最适宜的株行距是1.0 m×2.0 m(处理4),第6年的产花量为2069.62 kg·hm-2,年产值可达33.11万元·hm-2,6 a后随着树龄的增大,产量提高,效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