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 上海 200120)
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市场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有所提高。但是在我国,油气资源主要储存在西部地区,而对油气资源有较大需求的地方又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这使得油气资源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输送,才能够实施利用,也就是所谓的“西气东输”。但是在实施“西气东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气输送安全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实施有效策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输送量问题是长输油气管道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在我国更为明显。导致输送量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油源进行限制;二是因为原油具有较高的凝结性,在输送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压力,如果压力不够,容易出现原油凝结现象,无法进行安全输送,这是一个重大技术性问题;三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气候差异不同,北方温度普遍较南方低,而温度低容易造成油气凝结,无法顺利进行输送,这也是输送过程中一个危险性元素。
管道腐蚀是长输油气管道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长距离输送油气所共同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长输油气管道线路较长,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容易出现长输油气管道发生盗窃或者盗油现象。犯罪分子通过在油气管道上打孔,对油气进行盗窃[1]。这对于油气输送管理十分不利,是管理中一大问题。在油气管道上打孔不仅使得原油容易出现凝结,还破坏了油气管道的防腐层,影响油气输送质量。
由于我国油气输送跨度比较大,线路较长,所经过的地区自然环境相差较大,这也给油气输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常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对油气输送带来一些安全性问题,从而影响到油气输送进程。因此,在管理中,需要对线路进行勘察和研究。
由于长输油气管道较长,需要通过各个城市和村镇,但是很多地区对长输油气管道缺少认识或保护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对此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长输油气管道进行避让,直接破坏了管道,造成一定的损伤[2]。且由于长输油气管道线路较长,这样的问题出现较为频繁。
要想让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就需要加强对油气管道的保护,且要有长期保护意识,这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落实相关管理,首先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相关保护法律,并对此加强宣传,做好宣传工作,让沿线群众和政府对管道走向有所了解。并加强市民对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和管道事故的危害认识,使其能够主动加入到保护长输油气管道的行列中。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技术管理,加强对关键生产装置和重要部位的技术管理和创新。针对大自然灾害、防腐等工作,进行技术革新,避免因为自然灾害和自然腐蚀而影响长输油气的运行。同时需要加强完善相关技术措施、作业流程等制度。严格管理,做好技术支持,健全安全技术资料档案。加强对企业的有关储运方面和安全管理方式的监督,确保施工标准。抓好科技攻关工作,落实现场试验和技术推广等工作[3]。并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看齐,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安全生产技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加强对长输油气管道的生产设施和施工现场安全性问题的排查,做到能够全面识别问题,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正确评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长输油气设备能够正常、安全运行。加强对油气设备、设施、重点单位的整治和风险管理。采用拉网式排查方式。根据排查结果,采用有效治理方式,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明确整改时限,重点督办安全隐患,并加强相关制度的制定。对出现隐患的地方进行严控管理,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追踪。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和使用计划,将专项资金用于安全技术的管理和隐患治理中。
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方案,即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环保业绩中,严格考核和管理,力求在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性问题,消除环境保护方面的隐患。在施工前期,要开展前期评估工作,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南[4]。在初步设计阶段,要编制安全设施专题,严格落实各项评价和建议的实施,对初步设计的危害和可操作性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有效控制各个施工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加强质量管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项目竣工前,要对其进行专项安全验收,确保投入使用的安全性。
长输油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投建维修应急体系,要合理补助维修抢修资源,并确保维修岗位人员稳定,做好机修保养工作,员工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在接收到相关事件后要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护。相关责任部门也应该加强应急管理,安排应急训练,提高维修人员整体素质和处理能力,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复杂特性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检查,及时检测,及时修复,管理水平,专注于预防和补充修复。从技术角度来看,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地检测油气和气体泄漏,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损坏[5]。还可以采用声波检测等先进技术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此外,有必要增加人力调查的强度,采用人事问责制,增加员工的责任感,严格控制问题。对于已发现的问题,应敦促相关部门及时纠正和修理。提高资金投资,制定使用资金的计划,特别使用资金,改善对调查的基础设施,全面防止管道安全运行和管理问题的发生,并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油气和气体的高粘度导致油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粘在管壁上。这种情况会增加管道腐蚀的可能性,并缩短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石油和气体的粘度是长距离油和天然气运输中更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油气和气体的粘度降低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将相应地改变,这导致管道运输条件相应地改变。如果发生变化,重置管道的最小工作温度变得非常重要。此外,提高基础设施和增强协同效应也可以提高管道安全运行和管理的实质性影响。
油气输送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针对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较为短缺的问题,如何实现油气的有效和最大化利用,这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油气资源加强开发和合理利用。自我国1959年铺设第一条长输油气管道后,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据有关报道,在2009年年底,我国铺设的长输油气管道长度达到6万公里。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输油气管道作为国家基础建设设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西气东输”的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使得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正是这个阶段的发展,为实现更好的油气输送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和高毒性物体。油气管道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件。如果在管理的时候出现问题,对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在输送油气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油气管道运行安全的管理。
总而言之,油气输送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油气管道运输行业的快速进步。为了保证生产安全,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油气管道运行安全的管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