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锦,孙幼政 ,惠 伟
(1.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陕西 西安 710054;3.西安勘察测绘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美丽乡村规划的提出,乡村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政策倾斜。各个省市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从这些试点村中也发现了在建设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与矛盾。尤其是西北贫困地区,照搬其他地区的规划方案,效果适得其反。相比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相对脆弱的自然环境以及滞后的经济发展,使乡村规划更加复杂和困难。
美丽乡村是国家建设重点。一号文件连续多次聚焦“三农”,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1]。由于西北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水平低。西北地区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吸引人才和年轻劳动力建设乡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本文以甘肃景泰县为调研区域,根据目前西北贫困地区乡村规划面临的典型问题,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2],对西北贫困地区提出系统、科学且行之有效的乡村规划策略。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北部,属白银市所辖。总土地面积5527km2。东邻白银市靖远县、平川区,西靠武威市古浪县、天祝县、兰州市永登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南与白银市白银区及兰州市皋兰县相连。景泰县共辖8 镇3 乡,136个行政村,7 个社区居委会[3]。2017 年末全县总人口23.9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1 万人,占总人口的68.07%,非农业人口7.65 万人,占总人口的31.93%。景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表现: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森林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沙漠戈壁面积大;浅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川区土地沙漠化、盐溃化加剧。
在西北贫困地区的农村,经过第一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基本解决农村给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工程,改善村庄内居住环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增加了休闲娱乐服务设施。改善了村庄在行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村庄道路进行了修缮,增加了村庄绿化等。
我国农村范围大,各具特色,任何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都不能照搬到其他地区。应该针对农村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特性进行长期的规划[4]。随着美丽乡村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规划也出现了“生搬硬套”“千村一面”的现象,规划缺乏对农村深入的认识,破坏了村庄的传统风貌、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进行村庄整治规划中,对于景泰县的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资源考虑不足,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城乡规划法》已经把公众参与列入到了规划的法定过程。乡村规划直接触及村民的利益,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协调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现阶段的乡村规划,很多规划人员并没有真正的农村生活经验,不能准确把握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农村复杂性的自组织行为以及土地制度的特殊性没有充分考虑。使得乡村规划中出现脱离实际、缺乏地方特色、操作实施性差等问题。规划成果村民不认可,最终导致规划难以实施[5]。这一现象在西北贫困地区尤其明显,乡村规划缺乏村民的有效参与,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与愿望,这样必然无法系统、科学地指导村庄的建设和发展。
近年来,农村的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传统村庄发展模式被打破,部分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然而西北贫困地区的村庄,由于交通不便,青年外出打工,人口大量外流,老龄化、空心村问题严重,使村庄发展陷入困境。而且部分村庄产业结构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全局观念,没有与区域和镇域产业结合,各村庄主导产业趋同化,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来村庄之间的恶性竞争[6]。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绿色环保、适合当地的产业结构,才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用经济带动整个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促进乡村发展最持久的力量[7]。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第一,要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定期对村干部成员进行培训,到发展较好的乡村交流、观摩,学习先进经验。第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定期评选道德模范。第三,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文化及科学技术建设。第四,加强人才建设,稳定乡村文化队伍,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留在乡村、扎根乡村。第五,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村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提供文化娱乐、数字阅读等线上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村庄规划应当从村庄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村庄特色。乡村规划工作涉及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须争取到农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提高村民的决策参与积极性。增强村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意识[8]。实行村规民约,开展“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守”的风气。选取符合现实的参与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入户访谈、村民代表大会座谈、规划公示意见反馈等。明确村民参与的范围、方式、途径和保障手段,真正实现村民参与的效力。在规划引领的乡村全面振兴时期,西北地区乡村规划中须从多角度凸显村民在乡村的主体地位,真正将村民作为核心要素融入乡村发展建设中,以此推进乡村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3.3.1 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9]。对于西北贫困地区,并没有很优厚的天然资源,要如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呢?结合对甘肃省景泰县的调研,培育乡村特色产业,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以地方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第二,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坚持适度规模,不能盲目做大做强,才能保证效益。第三,联合本地企业,加强村企合作、村村合合作。第四,整合资源,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五,打造“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延伸消费。第六,创新生态模式,打造良性的产业和环境生态链,形成可持续发展。最后,整个县域或者乡镇要兼顾全局,整体规划,长远发展,拒绝产业孤岛和恶性竞争。
3.3.2 景泰县乡村特色产业规划
国家农业部于2014 年2 月正式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结合景泰县的资源和文化特色,借鉴十大模式,本文提出“企业+村集体+农民”的农业结构模式和 “休闲农业+旅游+乡村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将有利乡村发展的资源进行整合,促进西北地区农村持久发展。
(1)“企业+村集体+农民” 的农业结构模式:景泰县农民种植枸杞,向日葵等,但是缺乏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没有产销一体化,引进企业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村集体共同管理,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宣传一体化产业链,打造乡村农业品牌。
(2)“休闲农业+旅游+乡村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景泰县的气候适合向日葵的种植,且景泰县拥有国家4A 级旅游景区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永泰龟城等旅游资源,政府指导规划向日葵种植范围,打造休闲农业,将景泰县的乡村文化、古村落以及旅游资源整合,打造西北特色风景线。
通过对甘肃省景泰县乡村规划的思考,发现目前西北贫困地区乡村规划难以实施的问题,提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民在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的对策,并针对景泰县的农业、旅游业以及乡村特色,提出两大产业结构模式:“企业+村集体+农民” 的农业结构模式和 “休闲农业+旅游+乡村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为西北地区乡村规划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