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鲜,马元康,于国伟
(1.西部环境健康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
通过参考近几年学者们对非结核分支杆菌菌种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菌种分为哪些类型及其各类型菌种的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非结核分支杆菌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组细菌在没有光的地方时为奶油色,而曝光1h 后再培养即变成橘黄色,因此称为光产色菌,它的生长比较慢,菌落光滑。其中对人致病的有海洋分枝杆菌(M.marinum),可以引起皮肤丘疹、结节与溃疡,通常是因为当人们皮肤有擦伤时,进入水中后,海洋分枝杆菌便通过皮肤擦伤处侵入所致,由于与麻风分枝杆菌有所类似,因此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麻风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主要引起人类肺结核样病变,且常会出现空洞[3]。
海洋分枝杆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它是光致变色物质,当暴露在光线下,它会产生黄色的色素。在人类中,它表现为局部的肉芽肿或孢子性淋巴管炎。感染的主要来源是暴露于水生环境或海洋生物。病理检查见有抗酸菌,易被误认为麻风分支杆菌[4]。M.marinum 感染,又称鱼缸肉芽肿、游泳池肉芽肿,可因洗澡时轻微擦伤而感染。临床上可表现为疼痛或无痛、单发或多发红斑、丘疹、结节、斑块或疣状病变,有或没有硬壳或溃疡。病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5]:Ⅰ型病变是1~2cm 的浅表红斑或疣状自限性病变,如果没有观察到缓解,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Ⅱ型病变:皮下肉芽肿,需要抗生素治疗;Ⅲ型病变;这些病变涉及更深的结构,如肌腱、骨骼和关节,需要手术清创,以及抗生素治疗[6]。病变中微生物的浓度很低,所以所涉及的组织培养对确诊M.marinum 感染至关重要,即使有显微镜证据的情况下也应进行培养[7]。早期病变通常是自限性的,它们可以自行分解,也可以用抗生素单药治疗[8],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和四环素等,严重感染或广泛的感染到更深的结构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如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M.kansasii 分枝杆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光致变色原体,可导致人类严重的肺部疾病。尤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中引起共感染。迄今为止,由于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发病机制,我们对M.kansasii 感染的认识一直受到阻碍。M.kansasii 感染的标准治疗需要昂贵的、长期的、有副作用的多药物疗程[9]。耐药分离株的出现使原本的药物治疗方案更加复杂,并可能危及今后对M.kansasii 感染的控制。尽管全球范围内对M.kansasii 感染的认识越来越多,但这种机会性病原体的生物学本质上仍未得到探索。
这类细菌在培养时不给予光照则菌落呈橘红色,在37℃生长缓慢。引起儿童淋巴结炎的主要是瘰疬分枝杆菌(M.scrofulaceum)[10]。
瘰疬分枝杆菌(M.scrofulaceum)。M.scrofulaceum 分枝杆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通常与水的环境有关,包括温暖,酸性和沼泽水,最初是在50 多年前发现的,并以颈部淋巴结炎患儿中描述的类似于scrofula 的感染而命名,被分类为Runyon II 类暗色素原[11],是人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罕见病因,可以感染任何组织,导致肺和肺外疾病。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尚不明确,克拉霉素在内的联合治疗可能产生更好的预后。肺m.scrofulaceum 疾病通常影响中老年男性患者潜在的肺部疾病[12],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史和MAC。M.scrofulaceum 先前被认为是儿科宫颈淋巴结炎的主要原因[13]。然而,在过去的40 年里,鸟型分支杆菌复合体(MAC)是美国患儿宫颈淋巴结炎中最常见的NTM[14]。这可能反映了MAC 和M.scrofulaceum 在分类学上的相似性,使得先前的亚种鉴定变得困难,同时也反映了病原体鉴定的最新进展。
这类细菌通常不产生色素,40~42℃下生长缓慢,菌落光滑。鸟胞内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样病变,多见于肺和肾[15]。
鸟胞内分枝杆菌(M.avium-intracellulare)。鸟分枝杆菌最早是在1933 年的鸡身上分离出来的,当时鸡患上了一种类似结核病的空洞病[16]。人类病例在几十年后才被发现。鸟分枝杆菌复合体是人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因,而呼吸系统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17]。
在25~45℃生长,生长快,迅速生长菌的特点是培养5~7d 即可见到菌落,而其他分枝杆菌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18],菌落粗糙。迅速生长菌感染在健康患者中被认为是罕见的,因为他们的毒力比较低[19]。最常见的感染发生在免疫缺陷患者的深部组织创伤或医源性来源,如导管,伤口敷料或内镜仪器、接触受污染的水或消毒不当的医疗器械[20]。引起人类皮肤病的有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
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龟分枝杆菌(M.chelonei)与溃疡分枝杆菌(M.ulcerans)。M.fortuitum分枝杆菌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病原体,最常通过接触污染源而感染。主要引起肺外疾病,特别是皮肤和整形手术相关感染[21]。对抗结核药物均有高度耐药性,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乙硫胺和利福平等。但对有些药则耐药率较低,比如复提霉素、四环素、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氨基糖苷、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和庆大霉素。M.chelonei被认为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很难从自然来源中分离出来,最初是由弗里德曼(1903)在柏林动物园的病龟身上发现的[22],易引起角膜炎,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眼部感染,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发病率。M.chelonei 可能比M.fortuitum 具有更高的致病性[23]。在迅速生长菌中,M.ulcerans 是容易被忽视的热带皮肤病布鲁里溃疡(BU)的罪魁祸首[24]。溃疡分枝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较低,为30~33℃,这种病原体能导致严重的慢性皮肤感染,在严重的溃疡病变中,溃疡分枝杆菌主要分布在坏死的组织区域,该病很少致命[25],但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它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和/或毁容。它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分枝杆菌感染,仅次于结核病和麻风病[26]。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亦见增多,主要是因为HIV感染和AIDS 的流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肺部和肺外病变,不同人群患病临床表现不同。虽然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高,但目前仍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主要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为主。除耐药性高外,因机体体质因素等问题,也使得治疗较困难。非结核分支杆菌的四种菌种光产色菌、暗产色菌、不产色菌和迅速生长菌各有其特点,在治疗方面,可以针对各自的特点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临床问题被攻克,极大的推动了临床预防和治疗非结合分支杆菌所导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