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引领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广东省院士工作站(专家站)建设回溯及思考

2021-04-11 03:35陈建敏
广东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作站院士广东省

文/陈建敏

2009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签订《广东省人民政府 工业和信息化部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及《广东省人民政府 中国工程院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标志着“三部两院一省”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在南粤大地拉开序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合作的指示精神,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广东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院士工作站建设的管理办法》,开始开展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

院士工作站(院士基地)重点引进国内一流高端院士人才团队和国家级一流创新资源,采取“政府推动、院士参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建站模式,以省内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条件的专业镇及高新区等科技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以省内外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技术核心,以合作项目为纽带,联合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加速国家级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向广东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院士工作站逐渐向院士全面合作基地转变,做实、做强,发挥创新引领、产业驱动作用。

截至目前,广东按此模式共建设院士工作站158家,涉及材料、化工、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吸引了全国高校、科研院所144名院士来粤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其中105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7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为双院院士。同时,引进院士团队核心技术人员近1400人一同进驻广东。院士及其团队以院士工作站为平台,不断创新,为企业、地方或行业制定科技及产业规划300余项,突破核心技术1700多项,为企业培养各类科技人才7000多人,转化科技成果2100多项,实现经济效益45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

一、院士工作站(专家站)取得的建设成效回顾

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的建设任务明确:一是面向广东企业开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二是面向广东产业,联合多方力量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以及重大创新产品的研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三是积极引进院士及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包括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工作站和企业进行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依靠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建立博士、硕士培养基地,为广东培养高端创新型研发科技人才;五是发挥院士整合协调作用,带动优化广东科技队伍,争取更多国家重大项目及培养高层次科研领军人才。

(一)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广东产业创新发展

院士工作站建设围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打造了一批研发实力强、协同创新效益好、引领示范作用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对推动广东省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广东省香雪中药及天然药物院士工作站在姚新生院士及其团队的带领下,建设了中药及天然药物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平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分离、纯化、制备技术平台,以及有机化合物结构测试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拓展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再创新能力;广东省中海炼化石油化工院士工作站成功整合高校和地区的优势技术和人才资源,采取政产学研相结合运作模式,构建“技术标准研制-高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国际化”一体化的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在重油加工、燃料质量升级技术、高酸原油防腐蚀、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广东省肇庆大华农禽流感病毒培养新技术院士工作站依托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引进夏咸柱院士及其团队,通过搭建禽流感病毒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创新平台,重点突破细胞的悬浮培养技术及病毒繁殖技术,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细胞源禽流感疫苗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广东省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民爆一体化院士工作站在汪旭光院士及院士团队的引领下,与相关高校、龙头企业共建广州市环保爆破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民用爆破材料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集聚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基石。院士工作站(专家站)建设,重在发挥院士技术引领作用,为广东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并依托院士及其团队为企业培养各类科技人才。如广东省温氏集团畜禽生物育种院士工作站积极发挥企业与高校的双重优势,联合温氏集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多名专家、教授,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国家生猪种业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为高校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研究生实习提供平台;邀请同行中外专家进行专业技术与学术科研交流。该工作站校企联合共指导培养博士生7人、硕士25人、科技创新育种技术人员12人。 温氏集团以企业为基地,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的优秀专家、教授资源,组建“养猪大学”,面向产业生产一线,开设MBA班、生产技术班、育种技术班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班,为生猪养殖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实施技术人才导师制,开展专员培训计划,进行育种技术人员认证考核,为企业定向培养多名场长、经理等高级管理与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院士工作站(专家站)依托国内一流尖端技术团队,集聚最优势技术团队,针对区域和行业重大技术发展瓶颈问题,组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一批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这些项目紧紧围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这条主线,着眼广东各地市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在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系统布局,探索了基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价值链融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攻克了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了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如广东省北大光电院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技术院士工作站,依托甘子钊院士及其团队,以及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重点围绕未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以创新驱动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院士工作站建设,广东省突破了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低附加值模式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模式转变。如广东省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直缝焊管院士工作站,促进珠江钢管对焊接技术、成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出高性能直缝埋弧焊管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提高了直缝埋弧焊管的质量和稳定性,解决了直缝焊管行业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行业内的标准和规范,大大提升了国内焊管行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引领行业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五)进一步推动了广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通过院士工作站的带动,最终落实到人才的合作、项目的落地、成果的应用转化,有效提高了广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高校、科研院所转变观念,调整学科布局,改革体制机制,也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例如广东省中海达卫星定位与空间智能感知院士工作站广架引智之桥,深入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共建了海洋水声测量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全球卫星导航(GNSS)联合实验室,依托国土资源测绘院、联合济南大学组建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卫星定位与低空遥感技术研究中心,与纽卡斯尔大学共建了虚拟地理信息实验室,还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内10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二、进一步深化院士工作站(专家站)建设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近年来,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院士工作站(专家站)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一)对工作站认识不充分、定位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实际上,院士工作站并不是作为一个单一项目存在,而是应当作为平台建设来开展,工作站是依托于研发机构,寄生于企业或科研主体单位,利用院士资源为企业或科研主体单位在设计技术路线、开展技术创新、实施成果转化、引进人才资源、培养人才团队等方面提供平台支持。(二)工作站后继建设不到位,产学研合作延续性不足。在院士工作站合作项目实施期满之后,企业基本终止了有关合作,没有后续发展,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院士及其团队资源,没有申请相关资金项目后继支持,后继建设不到位,产学研合作延续性严重不足。同时,科技管理部门在后续建设上也缺乏跟踪管理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三)院士工作站(专家站)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各建站单位之间、院士之间以及管理部门与工作站之间都缺乏良性沟通交流,很多单位在工作站建设方面完全没有经验,也无处借鉴,不能取长补短、相互吸取经验,建设成果不能互通,不能在院士工作站建设上相互促进,不利于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发展。

最后根据县(区)行政底图上分别确定1个乡镇、1个村、1个自然村作为不同复核对象的样本区,并请县水普办提前通知当地水管单位、普查员和填表人做好待检准备。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在进一步深化院士工作站(专家站)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一是对工作站建设的认识要有新的高度,进一步加大鼓励支持力度。院士工作站发展至今,已不是单纯的“院士行”,也不是单向的技术推广、一次性的项目合作和被动的成果转化,而是在供求对接的基础上,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的紧密“联姻”:基于院士及其团队与企业双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合作内涵和职能上推进从点到面的综合性合作,如发展战略咨询、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重大专项合作承接、高层次创新人才合作培养等等。实际上,许多工作站已成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核心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在此基础上,各地可以充分把握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大环境、大形势,把院士工作站打造成地市与高校、科研院所高层专家团队长期实质合作的重要基地,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要重点围绕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快速提升来组织;围绕区域重大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和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问题,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人才团队落地广东来组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广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及广东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建设来组织。

二是对工作站的体制机制建设要有新的推进,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院士工作站(专家站)的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工作站建设和发展,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建站进行必要的引导。申请建站的单位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有内在的有效需求,还要对区域、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带动和产业集聚作用。此外,还要完善工作站申报认定、绩效考核、表彰激励和动态管理的制度方法,强化日常监管,引导各方自律,努力提升工作站建设的水平,确保富有成效和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建站主体,企业不仅要为院士专家团队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工作站为平台,以院士团队为旗帜,有效整合各方的科技资源、吸纳凝聚各方的创新要素,在与院士团队的合作上形成互动互利、协同协作、集聚集成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

三是工作站建设与运行服务要有新的加强,进一步落实保障与支撑措施。工作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从当前的面上工作来看,一要及时总结推广各个工作站的建设经验及成功模式,对作出突出成效的院士团队及工作站给予奖励、宣传和表彰,扩大其示范效应;二要加强与院士之间的联系,创新联络联谊的方式,并以举办“院士行”、项目对接、战略咨询、人才峰会等活动推动促进建站;三要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为院士专家来粤开展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提供专业服务,及时解决工作站、院士及其团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双方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的保护等;四要强化相关信息服务,进一步做好院士专家信息库的建设与应用;五要加强对工作站这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模式的调查与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和建设。

三、院士工作站建设思考

广东省院士工作站(专家站)今后的建设,要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广东省科技经济建设需求,结合加强院士工作站管理的相关要求,顺势而上,创势而为,进一步加强战略目标与科学前沿的结合,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的实施,抓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此,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及培育机制

通过院士工作站建设,省地联动,鼓励和支持各地市建立并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健全院士引才引智工作机制,建立院士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编制广东省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发布需求信息,试行招榜制,引导供需对接。尽快出台多种形式、灵活便捷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来粤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活动,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工作;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院士工作站建设,聚焦广东优先发展产业创新需求,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对广东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国内外顶尖创新团队。吸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相同等级专家深度参与广东省实验室、国家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制订和落实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一流科研团队来广东投资创业。

(二)协助企业或行业协会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

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广东重点发展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重点引进院士核心技术团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设计与制度安排,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突破人才瓶颈,攻克技术壁垒,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组织院士一流尖端技术研发团队服务广东区域和产业

组织开展对珠三角地区等主要经济功能区的产业技术发展与结构调整需求调研,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合作规划纲要,编制区域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图。有针对性地组织院士研发团队与企业、专业镇、高新区对接,结成对口战略联盟,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科技任务,联合组织科技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为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技术研发能力提升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四)实现一批重大成果转移转化

有针对性地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开展合作研究与成果推广,重点关注对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对于成熟度高的重大技术成果加大向广东企业推广的工作力度。搭建地方、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知识产权交流渠道,向院士工作站建设单位或地市等开放两院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资源,争取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创投机构共同组织推广两院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五)组织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到企业开展咨询等活动

省直主管部门可与高校、科研院所、中科院、工程院等多家单位密切合作,积极组织院士专家来粤开展咨询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考察、咨询座谈、解疑答问、专题报告等),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建议,尽力帮助地方政府破解重大产业技术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通过以上举措,引导院士工作站(工作基地)坚持“高端引领,产业为先”,促进工作站与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团队等创新平台载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同时,动员和鼓励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主动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为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工作站院士广东省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院士速递
建立工作站 力促杂志健康发展
——《行政科学论坛》杂志工作站挂牌运行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