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对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影响力研究*

2021-04-10 21:41:35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双创竞争力

焦 英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这对人才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看,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就业和创业工作,使人们对从品牌型大学生培养塑造入手,提升创新创业工作竞争力的路径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成因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就业压力一直存在。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同时对人才战略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当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继续面临供大于求的激烈竞争局面,就业压力巨大。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思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具备娴熟的技能,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增强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品牌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研究课题。

社会用人需求虽然供大于求,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企业及市场产品也不断地创新拓展和细分经营。国家刺激性投资的增加,对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视,新兴创业的需求,以及中西部、一线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就业市场对知识专业型、多层次、应用类等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人才需求仍然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出现了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应了社会发展,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扩招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就业岗位的差异,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使那些不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必然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经济全球化需要技能型人才,促使各高职院校纷纷增设新专业,又导致供过于求。从大学生专业素质结构来看,用人单位所期望接收的大学毕业生不仅应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强,与市场发展匹配度高,还应具备较好的文化修养、组织协作精神和学习创新能力,懂专业、会管理、善沟通,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更受欢迎。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现状,研究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涵建设,并就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时秉持着突出个性原则,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抓手,着力提升打造高职院校学生的品牌建设,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品牌型大学生的核心内涵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求职中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竞争能力,包括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工作能力及学习创新能力等,也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身心素质要素。品牌型大学生就是从品牌角度培养具有品牌文化价值的大学生。培养塑造具有品牌价值的大学生,通过文化提升和形象塑造,使其产生新增品牌附加值,从而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发展输送高水平人才,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从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定位品牌型大学生,主要是从品牌对社会的价值创造具有的独特优势方面,设计并创建个人文化品牌架构,有计划地培养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外延,先设计自己、提升自己、创新自己,创造一种可培养并不断塑造提升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个性化竞争能力,然后营销自己、经营自己、发展自己。

由此可见,品牌型大学生不仅是一种需要大学精心系统培育及个人主动塑造的个人品牌,也是现有高校培养体制内涵提升的有效方法;不仅是为大学生创造一种高附加价值的文化创新,也是可使大学生持续提升,终身受益的战略创新。因此,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和实质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能突出体现出大学生的精神内涵、价值取向,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认同,是给大学生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3 品牌型大学生的类型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家庭背景、智力精力等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个性特点、独特优势各不相同,用一刀切的方法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丰富性人才。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对自己个性特征的分析,找准努力方向,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维度,对应发展目标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容易实现由大学走向社会的精彩转身,迈上事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1)“实干型”大学生。大学生基本上都具有学习基础知识、完成规定学科教育、掌握书本知识的能力,并有一定程度的实训经验和能力。一般来说,现在社会上最需要的大学生是能吃苦奉献、勤奋敬业、扎实肯干、能干成事的岗位人员。“能干事”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干成事”表示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看一个人是否可用,除了“德”的表现,还要看他愿不愿意干事,是否能干成事。一是要敬业。一个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在哪一个行业,从事哪一个岗位,不管是否重要,都要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尽最大努力工作。要精通业务,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对业务熟练自如,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独当一面,轻松驾驭。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具有提高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在探索中突破、在拓宽思路中增强预见性。这一类大学生在校重点是尽可能地将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学扎实,增加实干创优的知识厚度,反复磨炼,达到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塑造实干型品牌特点。就业后熟练从事岗位技能并适应专业发展时,再谋求蓄势发展。

(2)“专业型”大学生。专业型就是指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和自己的爱好追求,增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度,在所学专业的范围之内,努力成为本专业具有突出特长、专业知识丰富,并对专业领域创新有一定研究的人才,扎扎实实地在专业技术领域获得较大的就业优势。在本专业领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成为本领域具备独当一面能力的技术骨干。这一类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还要努力塑造外在知识形象,全方位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专业擅长的品牌型大学生。

(3)“管理型”大学生。具有组织特长,爱好并擅长人际交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大学生可重点打造管理型品牌。具有管理和领导潜质的这部分学生,可以重点学习管理科学、领导艺术、管理规律、团队协作等有关专业知识,拓展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广度,深刻了解人的行为及其人际关系,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

4 结束语

总之,创新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体制和理念,探索品牌型大学生塑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有设计才有未来,学校要本着以培养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塑造培养品牌型大学生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密切结合,着力推进大学生培养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无缝对接,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有品牌影响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双创竞争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风能(2017年2期)2017-05-15 01:52:42
日本竞争力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