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设计

2021-04-10 18:35:56王海琳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站房流线设置

王海琳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TOD模式的基本理念在于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引导客流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因此,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看作是一个TOD社区进行内部交通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枢纽内土地的利用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将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有效衔接,需在规划过程中采取对应措施来完成综合性规划,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从而发挥出“1+1>2”的优势,创建具有双赢特性的TOD模式,形成以“地铁综合体”为核心的开发带动力量,提升土地价值。

1 TOD模式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1 概念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开发模式,主要功能在于发挥出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作用,提升站点周边区域的土地资源价值,形成综合性规划。TOD模式是贯穿于新城市主义理念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立足于多样化的人群需求,侧重于功能的多样化组合[1]。TOD模式下,高度注重步行交通模式的建设工作,以大型中心公交枢纽为核心,缩短各城市社区之间的距离,多在400mm内。

1.2 基本特征

TOD模式主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高效,即TOD模式主要强调的是用地布局的集中及土地的混合利用,以高效提高社区内交通的可达性;(2)活力,即TOD模式可以引导人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从而在发挥土地的最大潜力的同时增加就业需求与活跃地区氛围,以促使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3)高质量公交服务水平,即TOD模式强调公交服务高吸引力,从而有效引导潜在客流;(4)可持续,即TOD模式可以通过相互协调城市各个系统方式获得效益,以达到维护公众利益以及促使城市有机协调的目标。

地铁综合体成为实现城市功能一体化的主要目标,从轨道交通建设来看,其核心在于深度开发地下空间,改变地铁车站单一要素的局面,使其衍生为兼具地铁、地面建筑等各项城市要素的综合体,构成公共空间网络,使其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推动性要素,这也是中心城区功能得以完善的关键所在[2]。

2 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16号线一期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沛东新城内,沿线经过丰镐大道、复兴大道与沣泾大道,基于自北向南的发展方式串联起能源金融贸易区、镐京优美小镇等多个区域,并穿越了“创新发展轴”等核心区。该线路自沛丰小镇站引出,逐步向北最终到达能源三路站,项目总长15.1km,沿线设置有8座地下车站,并附属建设4座换乘站。

3 设计方案

车站中轴绿化带设计宽度为50m,是工程城市景观廊道体系的关键部分,形成地下开发方案,深度发展绿化带地下一层,综合联动其地铁站配线上方空间,使其构成地下综合商业街区,并直接通向地铁站厅层。车站与绿化带下商业空间连接成整体,主要通过地下通道与两侧建筑的串联作用而实现,以达到无缝对接的效果,从而刺激周边地块发展的作用。车站地上出入口的设置遵循靠近城市公交车站的原则,使地下商业空间发挥出联动作用,能够与地上中轴景观绿化带相符。通过设置下沉式景观广场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城市纵向空间的设计多样性,也扩展了城市中心业态,将人的活动与城市有机整合为一体。

4 建筑布局及设计要点

(1)绿化生态景观的重要性逐步彰显,是城市居民高度关注的内容,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创建优良的地铁生态环境,可为乘客创设舒适的乘坐体验,使其享受到身心的双重放松。该方案主要通过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实现对外部环境的优化,与此同时将此类景观延展至内部空间,从而达到内外一致的效果。例如,公园内层层退台的草坡采用的是向内倾斜的方式,从而开阔了地下空间,使其与室外联动起来,将优质的景观融入室内环境,达到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效果。(2)于地下部分延展枢纽站功能,达到功能与交通穿插的效果,空间融合状况良好。人流穿插于各层平面中纵横,使其形成流线型美感[3]。考虑到换乘综合枢纽的特殊性,尽管将该结构设置于地下空间内,但基于开敞式设计方式,使其具有通透的视觉观感,能营造舒适的出行体验。通过引入天光的方式,能够与绿地景观相互渗透,且在建筑材料上也尤为讲究,使用了大量玻璃材料,利用其投射性可将自然光有效地引导至建筑内部。展厅与周边空间未设置隔断墙,从而延展了地铁站厅的视觉体验,将其与周边空间融为一体。(3)交通流线组织。为了提升地铁站周边配套的完整性,设置公交换乘枢纽,且通过设置P+R停车场的方式,能够达到多种出行方式高效转换的效果,缩短了换乘区间的距离。从开车群体的角度来看,可将车辆放置在停车场,转而通过地铁或是汽车出行,因为各站点设置较为紧密,所以可达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连接,提升出行的便捷性。(4)功能布局一体化。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此次设计的突出特点。通过空间布局与功能一体化的方案,能够开放地铁站厅的视觉体验,达到开敞通透的效果。此外,各类复合功能经整合后也直接与交通功能融为一体,使空间具有连续性。

5 混合用地开发理念

5.1 建筑单体设计

在该工程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实现的是与地铁地下空间共同开发的效果,负二层能够与地铁站厅层有效连接起来,并在该层增设扶梯与楼梯,使其能够与首层贯通。考虑到人流引导效果,为创造浓郁的商业氛围,还针对北侧站房负二层采取了处理措施,在该处扩展商业开发面积,从而达到提升地下空间商业价值的效果。

首层设置了地下综合空间,以一体化交通核心为辐射点,有效连接地上商业空间,设置与站场业态相适应的商业,如独立商铺等。各层布置上,首层有大量连锁餐饮,还有部分连锁便利店,从而可发挥出北侧站房的经济效益。在二层空间中,划分出一定的中庭空间,可达到活跃裙楼商业氛围的效果。通过电动扶梯连通中央广场与首层,增设横向贯穿疏散走道,除了能满足侧站房内部的连续性需求,还可以成为侧站房周边各地块裙楼的串联通道,共同构成环通步行系统。在三层的设置上,功能较为单一,为公寓物业开发,并适配后勤配套基础。

5.2 流线设计

(1)车行流线。在北侧站房地下室整体空间的基础上,划分为左右两个地下室,各自增设出入口,以满足车辆停放的要求。不同车辆的停放机制有所不同,社会车辆经由主入口随之转移到落客区;同时,接客车辆首先会经过站房地下室匝道,最后转移到地下停车站,通过此方式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2)人行流线。进站步行人流首先经过北前广场,然后进入北侧站房中央广厅,依据各自需求取票后,可直接进入主站房内部。中央广厅的通达性较好,除连通地上商业区外,还能够直接转向地铁空间开发区域,经过疏散通道后便能够快速进入周边商业开发地,以满足个人换乘需求,可选择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形式。通过上述人行流线的设置,可达到客运人流无缝连接的效果。(3)商业流线。采用横向轴线布局的方式,遵循东西两侧直线形布置的原则,首层和二层均具备对外衔接的功能,商业动线与交通流线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在确保车站建筑出行功能的同时,还能凸显出商业价值。

6 室外场地设计

6.1 以TOD原则引导开发

综合考虑北侧站房前广场与地铁地下空间,采取综合开发的方式,可突破站房商业氛围冷淡的局限性,使其延展到室外广场。基于前广场地下空间,增设2层商业区域,并搭建电动扶梯,从而达到与北侧站房地下空间高效连接的效果,扩展了北侧站房功能,使其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依托交通枢纽及其站点建设,立足于TOD原则,可全方位开发交通枢纽与站点的周边用地,提升整个区域的人气,借助客流优势,创造大量商机。此外,通过对城市功能发展的长远性分析,采取相适应的交通组织形式,以突破交通枢纽与经济枢纽相互独立的局面,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

6.2 区域联络,服务城市

室外场地设计应发挥出综合交通枢纽具备大规模人流的优势,打造精品零售商业等,提升区域设施的完善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贸易,创建具有枢纽型特性的商业区。

6.3 多样空间打造

枢纽与场所既具备功能分区特点,又彼此衔接,依托地下空间等形式,可实现对人流的引导,使其转移至地下商业空间内。扩展传统站房商业街区功能,将其变为城市开放空间,增设商业与休闲功能,延展线路两侧城市交通与空间,使其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7 结束语

文章以轨道交通枢纽为基本背景,以实际工程为例,论述了TOD模式的应用。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设计模式能发挥出周边用地价值,依托客流优势,创造大量商机。为此,设计人员应放眼城市发展规划,基于科学的交通组织形式,联动交通枢纽与经济枢纽,增强两个区块的互动性。

猜你喜欢
站房流线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警惕加油(气)站房变成百货店
几何映射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12-06 12:14:45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00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BIM技术在铁路站房综合管线及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