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造价超概算原因及控制策略探讨

2021-04-10 18:20:43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概算动态工程造价

中交(西安)铁道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1 铁路工程造价超概算原因

1.1 材料价格波动

在铁路工程中,工程材料价格因素对工程总体造价成本有着决定性影响。受到市场因素影响,水泥、钢材、道岔、管材等材料采购价格持续波动,材料涨幅改变了工程实际造价成本。例如,在某铁路工程中,受到市场影响,钢材采购价格上涨10%,致使工程总造价成本提高1.28%。

1.2 缺乏动态概算

动态概算是在静态工程投资概算的基础上,增加设备材料调价、地方性收费、贷款利息等项目后确定的工程总投资费用。同时,在铁路工程建设期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在短时间内修正所出现的突发问题,根据宏观环境进行战略性调整,确保工程概算造价贴合实际造价过程。但是,当前在部分铁路工程中,所实施的动态概算模式较为滞后,并未满足实际的动态概算要求,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组织结构僵化。与传统的静态工程投资概算模式相比,动态概算的核心优势与主要特征在于动态化与实时性,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化调整,修正所出现的问题,使造价概算结果贴合实际。部分企业虽然选择实施动态概算模式,但并未构建起与之配套的柔性组织结构,原有组织结构较为庞杂,信息共享效率低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用于信息沟通及行为调整,导致时间成本增加,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战略调整。

(2)动态概算手段单一。动态概算模式对工作效率有着较高要求,需要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处理庞大的数据,掌握外部环境变化情况,转变造价概算策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由于采取的动态概算手段单一,整体概算效率较低,存在优化提升空间。同时,当内外部环境情况过于复杂时,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突发问题修正与战略实时调整的能力。

(3)人才匮乏。在传统静态工程造价概算模式中,工作人员仅需按部就班完成各项任务即可,对概算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不高。在动态概算模式中,则需要概算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已知信息基础上进行前瞻性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来掌握内外部环境情况并调整造价概算战略。但部分铁路工程均面临着概算人才匮乏的问题,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前瞻性预测结果并不准确。

1.3 缺乏全面概算

全面概算是对工程造价概算工作所设计各流程环节的全面性覆盖,突破原有事前概算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工前概算与工后概算之间的反馈机制,在时间层面上建设全面概算体系。

(1)缺乏资源统筹概算。铁路工程传统造价概算模式将资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未充分重视人力资源与固定资产概算工作,缺乏统筹概算各类资源的正确意识,导致实际情况与所开展后期资源配置工作相互矛盾,进而影响资金概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人力资源与固定资产等资源自身具有特性,如果概算人员忽视资源自身特性,选择将各类资源均以资金形式进行概算衡量,则造价概算结果将无法真实反映铁路工程的实际造价过程。

(2)缺乏全时间点统筹概算。当前,在部分铁路工程中,仍旧采取事前概算方式,在正式施工前,对所需要使用的工程资源加以概算,但由于已知信息不充分,造价概算工作存在局限性,无法准确预测实际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与形成的变量因素,如错误施工、返工处理、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

1.4 设计漏项及设计变更

从铁路工程设计层面来看,受到人为因素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所制订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足,方案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有待解决,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在铁路工程施工阶段,偶尔需要对方案进行设计变更,并随之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导致工程造价成本与施工工期产生变化。

1.5 施工合同管理不当

在多数铁路工程中,主要由工程建设指挥部代表铁路局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按相关合同文件范本来拟定合同,确定合同格式内容。但是,在合同签订期间,往往没有根据工程特征对合同文本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存在合同错漏问题,双方权责划分不明确。当工程建设期间出现设计变更与追加造价等问题时,容易引发合同纠纷,最终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失控,造价概算文件丧失实际参考价值。

2 铁路工程造价超概算的控制策略

2.1 加强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项目决策阶段,为保证造价概算结果真实准确,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立项调查工作,以中长期决策计划为指导文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论证,提前预测工程造价成本与项目收益,避免项目决策盲目性;二是决策部门要评估项目可行性,生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程造价成本与投资进行二次估算,在可行性报告与投资估算结果的基础上,推行限额设计。

2.2 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首先,推行限额设计。在满足技术标准与实现预期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对工程方设计方案中各阶段环节的造价额度进行限制,将所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与投资估算作为依据来制订设计方案,并将所审定的投资额与工程量分解至各专业及分部工程,以此控制工程投资与造价成本。其次,方案审核。将所制订的设计方案提交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基于论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深化设计,以解决初步设计方案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降低设计因素对工程造价成本、施工工期造成的影响。

2.3 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材料招投标管理。为消除经济市场变化对材料采购成本造成的影响,需推行材料招投标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提前公布工程材料采购条件及要求,审核投标企业资质,引入众多材料供应商参与竞标,择优选定中标人。随后,与材料供应商签订材料采购合同,明确规定各类工程材料的采购量、采购时间、采购批次与采购价格。

(2)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对合同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细致严谨约定合同条款,着重考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与造价变动量,明确划分项目参与各方权责范围。

(3)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在铁路工程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应协同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例如,当追加签证或变更设计时,对所提交报告进行审查,如果是因施工方自身原因而追加的工程造价,则不予签证受理。

2.4 完善动态概算控制手段

(1)建立弹性概算组织结构。为充分发挥动态概算模式优势,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柔性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对原有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推动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及扁平化发展,以此提高工程造价概算工作的应变能力。例如,赋予组织架构中各岗位人员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概算人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自主调整概算计划,再将概算计划向上提交报备。同时,在各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为工程造价概算工作的协调开展提供前提基础。

(2)采取多元化动态概算手段。在实施动态概算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来调整概算决策,确保概算结果与实际工程造价过程相贴合。但是,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动态概算工作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概算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庞大数据量的采集分析工作。因此,为了满足工程造价动态概算需求,企业需采取多元化动态概算手段。例如,推动工程造价概算的信息化发展,构建信息化系统,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或辅助人工完成数据采集分析等操作,以此减少工程造价概算变动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同时,通过采取信息化动态概算手段可以缩减造价概算实际工作量,减少人力成本。

2.5 完善全面概算控制手段

(1)资源统筹概算。在工程造价概算工作开展中,概算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多种形式资源的独特性,将全部类型的工程资源作为概算研究对象,开展全面性的资源统筹概算工作。例如,一方面以资金为抽象形式开展工程造价整体概算工作,另一方面对具体形式的资源供给需求开展细致的全面概算工作,禁止过度强调资金概算。

(2)全时间点概算。为突破事前概算形式的局限性,全面掌握铁路工程建设期间所出现的突发问题对工程造价成本造成的具体影响,企业应推行全时间点造价概算方式,充分体现概算造价工作的层次性与阶段性,分多次在不同工程阶段开展造价概算工作,将事前概算、事中概算与事后概算行为集于一体。如此,在发现概算预期情况与实际造价过程不符时,可以及时对概算计划进行调整,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造价控制措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对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着深远影响,工程造价成本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为实现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与成本最优的双赢局面,必须深入了解造价超概算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落实上述造价概算控制策略,以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概算动态工程造价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7期)2022-09-05 02:36:02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30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20
EPC项目设计的概算控制和管理探讨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动态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24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之旅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算审核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