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体育培养“大卫生观”的思考*

2021-04-10 18:35:56蔡翔飞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立德卫生素质

赵 勇,沙 松,蔡翔飞

1.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体育组,湖北 武汉 430022

2.武汉市弘桥中学体育组,湖北 武汉 430050

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520

1 研究背景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在关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上提出未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理念上要贯彻和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并以这一理念统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关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1]。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知网等以“学校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到近5年核心期刊文章505篇;以“学校体育”“体育卫生”为关键词检索到近5年核心期刊文章1篇,而当前学校体育对“大卫生观”的研究基本是空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同步革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生活习惯的大健康观,培养学生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卫生观”势在必行。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针对文章研究需要,从期刊、专著、报纸上收集与文章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搜索近5年来代表性的相关文献,研究相关学校体育、大卫生观、立德树人等问题并进行一定的解读,为文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资料。

2.2 逻辑推理法

通过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并加以分析研判,为文章研究提供思路。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体育卫生研究现状

当前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联通共享环节欠缺,导致存在学校体育和“大卫生观”分离的问题。在实际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卫健委都独立制定政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均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这三个部门的职责体系中都被视为“小事”,这样直接造成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校卫生工作的二元分化,无法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校卫生工作协同发展[2]。现阶段的学校体育政策凸显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但是由于学校体育卫生缺乏操作性,导致“大卫生观”的研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1)学校体育卫生现状导致当前“小卫生观”格局相对封闭。2016年至2019年3月体育类CSSCI期刊刊发的学校体育学科论文划分了12个主题,对此进行分析发现并没有专门对学校体育卫生的研究,极少数的学校卫生研究是以研究肥胖、身高、体重、近视、常见传染病等“小卫生观”视角展开的,“大卫生观”在学校体育中的研究是空白的。

当前学校体育卫生研究主要局限于学校范围。邹然等[3]从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及学校传染病预防、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理方面,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体育范围探究了未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改革方向。学校卫生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是一种部门性的教育业务工作,与其他部门和整个社会无关,从发展格局来看,“学校卫生就是学校内的卫生”的基本认识和“关起校门开展学校卫生”的“小卫生观”惯性做法依旧主导着学校体育发展。

(2)格局相对封闭的“小卫生观”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现有的学校体育“小卫生观”的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当前“小卫生观”倾向于对常见病及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理等,但是缺少针对科学素质、道德等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大卫生观”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势在必行。

3.2 学校体育培养“大卫生观”势在必行

疫情期间报道的各地传染事件倒逼学校体育深刻反思——培养学生“大卫生观”势在必行。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是我国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3],在理念上要贯彻和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必须以这一理念贯彻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才能解决学校体育问题。学校体育培养学生“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能促进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改革向纵深开展,有利于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3.3 “大卫生观”培养途径

(1)通过体质健康培养“大卫生观”。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贯彻和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学校体育,更关系全社会。解决好“大卫生观”的贯彻和落实,学校体育必须通过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解决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解决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及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理,并加强对学生道德和科学素质的训练,这样才能贯彻和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才能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全国公共卫生事件。

(2)通过立德树人培养“大卫生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已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因此要通过培养“大卫生观”促进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以卫载德”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论和方法论,增加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宽度,并且通过贯彻和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实现了立德树人,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与人的频繁交流和互动容易增加病毒、疾病跨国界传播的概率和机会[4]。当前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和学校卫生的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尚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进行科学素质训练、道德培养是贯彻和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检验“大卫生观”的成效的根本标准。

科学素质是指具备基本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思想,同时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是8.47%[5]。当下学校体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皆为“薄道德”意义上的规范,它让学生疏离了生活,导致无法与普遍的社会法则建立有效联系[6]。科学素质和道德培养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科学素质的掌握有助于道德的提高,道德的提高能促进科学素质的掌握。学校有必要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与普遍的社会法则建立有效联系,在训练中形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的精神,拓展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讲究学术诚信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于生活。

猜你喜欢
立德卫生素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卫生与健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卫生歌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