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分析

2021-04-10 18:35:56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河流移民水利工程

李 勇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水利建设与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云南 普洱 666500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是可能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要在生态视角下,大力发展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优化水资源开发方案,改善生态水利工程管理规划,促进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意义

1.1 促进农业发展

优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为周边农田提供更加便捷的灌溉条件,防止水土流失,有效涵养水源,提升农田土壤肥力,促进农业产量的增加,为农业发展提供推动力[1]。

1.2 保护河流多样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优化管理,需要对河流开展全面性的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订有效的管理规划方案,保障河流多样性特征,促进生态多样化[2]。

1.3 完善岸坡防护

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可采取多样化的护岸结构形式,实现生态与水文景观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为生物的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1.4 及时修复河道

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河道进行全面修复,可确保河道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技术指标和生态指标双重评价机制,可促进其系统性发展水平的提升。

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原则

2.1 提高管理规划方案的有效性

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相关人员要对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操作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管控,确保其建设质量符合生态及经济要求,完善设计规划,对规划内容进行全面审核,使其充分体现出环保和水利方面的双重功能价值[3]。

2.2 明确河流水体系统修复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与周边的农田、城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是一个统一化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管理,对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全面考虑,保证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有效发挥河流水体系统的整体修复能力。

2.3 维持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有其独特的客观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时,要遵循河流的客观发展规律,认识到其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性,全面应用和挖掘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样不仅能降低人类行为对河流的不利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等在河流修复工程中的投入,实现河流的持续性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 保障河流水文特征多样化发展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条河流。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管理时,要注重每一条河流的独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结合河流的不同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河流水文特征的多样化发展。

3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策略

3.1 优化防洪工程

在设计防洪工程时,要有效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在河流整治过程中,要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保障周边生物群落的有效恢复。同时,对当地的生物群落生存发展历史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周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从而为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洪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3.2 合理选择堤线和堤型

合理选择堤线和堤型,保障其多样化特点,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堤线进行设置时,要保留其自然形态,防止增加太多的人工痕迹,保护湿地、河湾、急流等形态;严格按照宜宽则宽的标准对堤防间距进行设置,协调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河槽等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恢复河流自我净化能力。对堤型进行设置时,要在保障其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将其设置成缓坡形态,利于多样化植被的生长发育,促进河流侧向连通。

3.3 优化河流断面

在对河流断面进行设计时,要规避已经出现平坦化的河床。为此,可以使用不规则断面进行设计,从而有效防止均一化流场,为多样化生物的生存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4 优化岸坡防护结构

水陆交错带是动植物发育、生存的重要区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对岸坡进行设计时,要在保障工程安全性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建设生态化的岸坡结构,维护自然景观协调性,结合具体情况和需求,建设多样化的护岸形式。

3.5 采取工程施工防护措施

工程施工阶段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采取施工防护措施。具体措施:保护生物栖息地,错开动植物发育期;对特殊物种进行它处养育;严格按照美观性、环保性等特点合理恢复取料场,方便植被正常生长,保障施工场地与周边景观的一致性。

3.6 优化工程防护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长效性发展,需要在施工前后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其开展全面的保养和维护。为此,可以安装监控系统,对工程的动态变化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程防护方案。

4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优化策略

4.1 完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

在设计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时,要实地开展全面勘察作业,掌握精准的数据信息,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选择最佳的方案对地面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切忌过度开发,并保障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安排,确保规划方案的安全性,同时要体现一定的经济优势。在具体规划前,应对施工现场的河流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当地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水资源的基本分布状态,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理和开发方案,明确工程建设规模,制定科学的规划目标,确保工程规划方案的有效运行,并体现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特点。

4.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提升环境保护效果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生态功能区等建设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建设水电项目。为此,要立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对已经建设完成且对自然生态环境等具有破坏性的水电项目开展全面的生态评估,依据安全、经济、环保等指标对其进行全面性的审查。同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进行优化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避免环境破坏等。

4.3 制定针对性的开发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移民和耕地补偿费用也逐渐增加,使水利建设工程的成本也在相应增加。但是,大规模的移民容易导致局部区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而且对耕地大面积的占用,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导致耕地资源越来越少,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基于此,应在经济、社会、资源等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规划方案,确保开发目标的适宜性。例如,移民规模小、耕地占用少、环境破坏性较小的河流能够全面开发,而对于移民规模大、耕地占用多、环境破坏性大的河流,应适当缩小其开发规模和减少开发力度。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发展,确保整体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有效平衡经济、技术、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

4.4 进一步优化移民政策

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移民政策,建立长效的水电开发效益共享机制。改变传统的移民和耕地占用补偿支付方式,可以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水电工程股份的方式,使其全面参与到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实现移民和开发方利益统一化。这种方式可以对水电工程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支,减轻开发方在移民安置费用方面的压力,构建长效的合作机制,还可以调动移民对水利工程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双赢。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日益重视,可以有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更具有效性、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为生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河流移民水利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河流
小太阳画报(2019年4期)2019-06-11 10:29:48
流放自己的河流
散文诗(2018年20期)2018-05-06 08:03:44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签证移民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Immigration移民
留学(2015年12期)2015-12-19 06:18:40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