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会议中心钢结构设计研究

2021-04-10 14:18:22王彦斌
新型工业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腹杆屋盖钢柱

王彦斌

(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言

某会议中心建筑外形呈花瓣绽放状椭圆形,工程建筑面积为10.5万m2,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为64.5m。为满足会议功能要求,5楼设计为宴会厅,宴会厅高度为14m,空间设计规格为100.8×64.8m。主体结构采用现浇框剪剪力墙结构,局部采用钢混结构,采用钢结构屋盖。由于本工程钢结构屋盖较为复杂,最大跨度为45m,结构受力较大,为确保钢结构屋盖稳定性,本文对屋盖结构体系设计进行深入研究[1]。

1 屋盖结构体系设计

项目钢结构屋盖结构为平面两侧对称结构,屋盖结构双侧均由3片钢结构组成,3片钢结构自下而上分为3层,尺寸不一,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挑。上片结构为钢屋盖主体结构,在结构设计时,为确保上屋盖主体结构与中片、下片钢结构协调衔接,在5层上部区域增设双向钢桁架转换钢柱,以满足屋盖钢结构支承要求。屋盖中篇与主体结构连接。由于下片钢结构悬挑尺寸较大,在结构造型设计时,沿下部钢结构外沿设置斜钢柱作为结构支承。斜钢柱根据下部钢结构造型变化,斜钢柱长度在23~29m范围内,倾斜角度为8°~19°。

三片钢结构在会议中心尾部收缩靠近,在支座部位形成整体,支承在会议中心主体结构混凝土楼面上。三片钢结构尾部收缩为“牛角”形,最大悬挑跨度达45m,荷载集中,悬挑部分结构受力大。为分散结构荷载,屋盖主体钢结构设计采用H型钢,尾部结构设计为圆钢管,均为Q345-B型材质。

在整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为便于研究钢结构整体荷载和稳定性,使用MidasGen软件建立屋盖钢结构三维模型,与下部主体结构整体计算。计算时,主体结构为钢混结构,屋盖结构为钢结构,两者材质不同,阻尼比存在差异,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屋盖结构和主体结构阻尼比分别取0.03、0.05,并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此研究结构设计合理性[2]。

2 钢结构线荷载与效应组合

通过建立三维结构荷载模型,分析研究荷载类型和荷载组合如下:

2.1 荷载类型

屋盖钢结构恒载标准值为0.7kN/m2,活荷载标准取值0.5kN/m2,基本风压按50年重新期取值0.4kN/m2,地面粗糙度B类。由于会议中心造型较为特殊,考虑到屋盖结构和幕墙结构遇大风时的兜风作用,在风荷载验算时按1.4kN/m2(满布)、0.8kN/m2(半部)和0.8kN/m2(半布风吸力)计算。

温度荷载核算时,针对屋盖结构纵向、横向跨度较大的情况,屋盖结构受温度作用影响显著,考虑到会议中心所在地区季节温差较大,因此,温度荷载取值为±25℃温差计算。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Ⅰ组,场地类别类别为Ⅲ类软弱地质。

2.2 荷载组合

在钢结构整体计算时,综合考虑屋盖结构整体恒荷载、风荷载、活荷载及地震作用对结构的不利影响,风振系数取1.3,则验算钢结构荷载组合为:①1.2恒载+1.4活载;②1.0恒载+1.4风载(吸);③1.2恒载+1.4活载+1.4×0.6风载;④1.2恒载+1.4风载+1.4×0.7活载;⑤1.2恒载+温度荷载;⑥1.2恒载+1.4活载+问对荷载;⑦1.0恒载+1.4风载(吸)+温度荷载;⑧1.2恒载+1.2×0.5活载+1.3地震+0.7风载;⑨1.35恒载+1.4×0.7活载+1.4×0.6风载。

3 钢结构设计

3.1 主桁架设计

钢结构主桁架设计时,以横向11榀桁架和和3榀纵向桁架组成双向转换桁架。横向桁架布设间距为8.4m,跨度64.8m。根据屋盖结构造型,中间桁架高度为6.0m,两侧横向桁架以0.6m幅度下降高度,边缘横向桁架高度为3.0m。纵向桁架高度呈梯形下降趋势。考虑到会议中心内部功能性要求和建筑吊顶要求,纵、横向桁架底部高度保持一致。

横向桁架上下弦杆、腹杆均为宽翼缘H型钢。为确保结构稳定性,在横咋桁架设计时,设计3种弦杆(H700型H型钢)、腹杆(H350型H型钢)组合方案,并进行方案设计比较。方案①:桁架两侧与钢柱刚接,腹杆和弦杆采用铰接连接方式;方案②在方案①基础,调整距支座第二节间距斜腹杆方向,桁架与钢柱连接采用铰接方式,与第一节平行;方案③在方案②基础上将桁架连接调整为刚接[3]。

经验算3种方案荷载,在恒载和活载组合作用下,3种方案变形分别为96.94mm、100.86mm、98.91mm,其中,方案①变形较小,但上弦杆和弦杆应力比差异较大(0.886、0.707),接近于材料设计值。方案②将第二节斜腹杆压杆通过优化设计调整为拉杆,有效降低了腹杆受到应力,但结构变形略有增加。与方案②相比,方案③上弦杆应力减小,下弦杆和腹杆应力增加,但均小于方案①,且方案③上、下弦杆受到的应力均为均衡,变形量小于方案①和方案②。经综合对比三种方案结构受力,本设计选用方案③作为主桁架设计方案。

钢柱作为桁架支承结构,其承载力性能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设计采用截面1600mm×1200mm钢柱,经验算,钢柱结构承载力和变形均符合结构设计要求。考虑到横桁架跨中腹杆应力较低,将部分腹杆调整为H300型钢后,桁架位移增大,最大位移为105.54mm,能够满足腹杆L/400跨中要求,因此,腹杆对桁架刚度贡献较大,仅调整腹杆大小,即导致哦桁架刚度下降、位移增加,增加腹杆长度则桁架刚度增加、位移减少,

3.2 屋盖尾部结构设计

在屋盖尾部结构设计时,为满足屋盖结构尾部造型要求,支撑结构最大跨度为45m,里面造型需达到镂空效果,如上中下三片钢结构分散受力支承必然导致结构高度增加,且在结构尾部造成三片钢结构重叠,不能满足结构造型要求。基于该问题,在钢结构设计时,须将钢结构在屋盖尾部形成共同受力结构体系,竖向投影重叠部分增加,并能够体现层次变化,但难以找出受力结构空间,因此,设计屋盖尾部结构时,应结合屋盖造型变化,通过变截面倒三角桁架将钢结构荷载传导至支承结构,从而满足三片钢结构受力要求。三角桁架设计置于中片、下片结构内,由于尾部钢结构悬挑较大,单独受力难度较大,借助杆件将两片钢结构组合形成四边形桁架,通过将两种咋桁架组合形成受力结构体系。组合受力结构体沿中、下片钢结构水平布置,每4m设置一道,且组合受力体系随尾部结构逐渐减小,尾部倒三角桁架尺寸为2.7m[4]。

尾部桁架受力构件为钢管,钢管构件选择直接影响结构受力,从而影响屋盖结构稳定性。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设计经验,主管直径与支管直径比为1∶0.4~1∶0.75时,壁厚比为1∶0.5~1∶0.8时,桁架受力均衡。在尾部桁架受力计算中,按0.9计弦杆长度系数,腹杆长度系数取0.75,受弯管件刚度和转动性能对长度和计算影响较大,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结构设计时可按1.0验算。桁架受力设计计算时,下弦杆选用直径400mm厚14mm钢管,腹杆选用直径273mm厚10mn、直径219mm厚度9mm和直径159mm厚度8mm的钢管,经验算管件受力能够满足尾部钢结构受力要求。尾部桁架设计为管式交汇相贯通节点,主管与支管轴线夹角大于30°,支管管间间距大于5mm,防止焊接时因距离过小而会影响焊接质量和结构受力。

3.3 尾部支座设计

会议中心屋盖尾部结构设计14个支座,采用铰接方式连接,防止混凝土构件承受钢结构弯矩。支座落在主体结构预埋件上,最大支座压力大于1600kN,最大水平向推力大于1800kN。由于预埋件承受的剪力较大,为平衡剪力作用,将预埋件顶面设计为15°倾角,将水平推力转为支座的拉应力,从而降低尾部桁架结构受力体系对预埋件的剪力作用[5]。

此外,针对支座结构受力较大的情况,对支座部位混凝土受压承载力进行验算,支座混凝土厚度增加至600mm,并加强配筋至0.25%后可满足支座受力要求。

4 结语

本工程中,屋盖结构采用大跨度双向桁架屋盖钢结构体系,主跨桁架两侧与钢柱采用刚接方式连接,腹杆与弦杆采用铰接方式连接,斜腹杆采用受拉设计。经对比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受力合理、均衡,可满足屋盖钢结构体系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屋盖尾部结构采用倒三角桁架与四边形钢管组合形成的受力结构,并通过管件型号选择,满足了尾部结构受力要求。通过屋盖钢结构优化设计,在保障了结构受力的前提下,实现了会议中心造型设计要求,提高了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猜你喜欢
腹杆屋盖钢柱
异型开敞屋盖风荷载与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塔机起重臂腹杆变形问题的研究
跨度近100 米网架与桁架组合屋盖分两次提升的施工技术分析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铰斜腹杆合理夹角分析
塔身腹杆非常规布局的力学特性及设计方法研究
棍子上的屋盖
提高核心筒内钢柱锚固作用的试验研究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50:26
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轴心受压钢柱截面的优化设计
安徽建筑(2016年4期)2016-11-10 03:59:40
交错桁架结构不同刚度腹杆下的受力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