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
(平度市融媒体中心,山东 平度 266700)
随着新闻传播领域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媒体逐渐向智慧融媒体方向发展。融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体现了媒体发展规律,构建了智能化媒介生态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媒体深度融合。政府、技术及市场形成多种合力,使社会各级主流媒体逐步提高了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力度,进而使媒体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和升级,以期实现建设全程、全息及全员媒体,有效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及引导力。为有效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相关单位必须提高对内容建设、渠道拓宽及平台打造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其中,作为媒体生存根本的内容是建设和推进智慧融媒体的核心所在。智慧融媒体的发展需要融媒体从智能化角度感知用户信息需求,将满足用户需要的内容服务提供给用户,从而充分发挥新闻信息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随着5G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智能化、移动化及可视化成为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场景开始在移动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移动传播的本质是以场景服务为基础。当今时代,场景要素开始融入大数据及移动社会等内容。受其影响,商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模式开始发生改变,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
技术支撑为场景化传播提供内容质量保障。具体来说,融媒体应基于用户终端移动,充分利用定位系统,从智能化角度识别用户信息消费场景,收集并分析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喜好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户数据库,为用户场景信息传播更具针对性提供保障,有效提升传播精度[1]。在当前信息传播环境下,信息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信息接收过程的固定场景开始发生变化。场景移动及变化能使用户借助移动终端在不同场景接收资讯信息,因此融媒体应智能识别用户场景变化,以不同场景为依据,将适合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如依据地理位置推送新闻资讯。
在融媒背景下,媒体工作者的思维需要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重点强调用户主体性和主动性,即要立足用户,通过重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使新闻信息的传播切实满足用户需要[2]。因此,智慧融媒体的内容建设过程应深刻感知用户需求。以新华社为例,其构建的视频自媒体平台全面覆盖了用户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及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聚合体系有效增强了体系竞争力。
用户信息需求包含用户对信息的类别偏好、接收时间、频率及互动方式等内容。融媒体需要以用户需求的感知与理解为出发点,有效分发信息,切实把握信息传播的“时度效”,以此激活用户传播及参与新闻信息评论环节的主动性,进一步拓宽新闻信息传播途径[3]。传播公共价值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融媒体需要注意用户个性化需求,兼顾公共信息,优化整个新闻生态环境。
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生产及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智慧融媒体下的新闻生产,其生产形式不仅包含职业生产、专业生产及用户生产,同时还有机器生产。快速和大规模是机器生产的显著特征。以新华社为例,2018年世界杯期间,新华社“媒体大脑”有效实现了信息和用户的匹配,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主动传播,随之产生了约37 500条世界杯短视频,全网播放频次达到约1.2亿次。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逐渐向智能算法方面发展。人与信息间的关系逐渐由人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人,体现了智能媒体信息传播的显著优势[4]。借助深度挖掘和不断学习,智能媒体能深刻理解用户信息需求,进而精准匹配信息和用户,最终实现信息找人的目标。
在新闻生产传播链中嵌入人工智能,使新闻传播的主体构成要素发生了巨大改变,即编辑人员的部分工作可由媒体机器人代为完成。例如,财经及体育等领域的常规报道可以借助媒体机器人实现。编辑人员和媒体机器人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协作与互补关系。编辑人员可借助人工智能模式化开展文稿写作、视频生成及新闻播报等工作,仅需对报道进行深度调查并从思辨性角度来评论报道即可[5]。编辑人员可通过大数据智能传播及服务平台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以浙报系统为例,浙报集团“媒立方”融合了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有效统一了内容采集工作,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和传播效果监测反馈系统,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内容及策略,科学引导舆论。编辑人员和人工智能协作过程可以参照此种方式,整合多种现代化先进技术构建网络化平台。另外,融媒体应进行纵深发展,有效加强专业智能媒体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人机协作模式,为扩大新闻生产规模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有效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从而为提升智慧融媒体传播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慧融媒体发展受多样化渠道影响,往往会出现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主流媒体必须凸显自己的优势,即内容生产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同时在新闻传播价值方面提高挖掘力度和重视程度。环境监测是新媒体具备的显著功能之一。公共信息是社会运行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能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环境。
传统的媒体编辑在设置议程时通常以新闻公共价值为依据,对传播内容及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在智慧融媒体背景下,用户能够以个人偏好为依据定制个人信息需求,自主决定信息接收。作为新的“信息把关人”,智能算法则能够以热度及流量相关性为依据,设置议程并推荐信息[6]。智慧融媒体的传播内容应注意公共信息和个性化信息的有效平衡。具体来说,可通过弘扬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有效优化和改善信息生态环境,通过高质量的信息传播,不断提升智慧融媒体传播力。
在内容表现方面,智慧融媒体应充分考虑融合传播特点,积极创新新闻报道形式。融合新闻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多模态及跨媒介等多个方面。当今时代,H5技术充分满足了移动传播及跨媒介叙事的需要[7]。H5新闻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及VR等多模态传播要素,借助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传播。用户通过交互体验能参与新闻叙事,快速完成新闻信息接收。例如,《人民日报》在建军90周年之际推出《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H5产品,传播效果极其显著。多模态信息和交互式体验融合过程应提供垂直化和精准化的产品与服务,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新闻+服务”体系,凸显智慧融媒体特色,为用户阅读体验的优化提供保障。以《钱江晚报》为例,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立足微信矩阵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在微信矩阵中融合智慧融媒体的各个部门,充分挖掘各部门优势资源,积极建立地产全媒体、汽车全媒体及旅游全媒体等中心平台,实现整体营销,进而完成转型升级。智慧融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创新过程应提高对用户主体性的重视程度,增强用户参与度,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有效调动用户参与二次传播的积极性,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
新闻生产和传播全面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不断拓宽媒体深度融合领域。智慧融媒体发展过程应以内容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5G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联系媒体、用户及终端,逐步实现媒体智能化转型目标,构建价值共同体,进而通过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的创新探索,为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