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2021-04-10 01:3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优良率病原体传染病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传染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具有反复发作及病程绵长等鲜明特点,往往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1]。深受传染病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大大增加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一旦预后效果不佳则患者可能出现过于担忧疾病恶化的情况,反复住院治疗加重经济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同时,由于其他人对于疾病认知不够,存在歧视患者或疏远患者的现象,也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2-3]。本文主要研究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患者均提前阅读并签署试验同意书,知悉试验基本流程及具体内容,并且该试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审核同意;排除严重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者、存在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近3个月内服用过其他抗抑郁症药物者[4]。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男女比例为35∶24;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5.78±2.12)岁;病程为15 d~9个月,平均病程为(3.13±1.17)月;传染病类型:乙型肝炎20例、细菌性痢疾14例、腮腺炎14例、风疹6例、水痘5例。观察组59例,男女比例为36∶23;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5.87±2.13)岁;病程为16 d~9个月,平均病程为(3.19±1.11)月;传染病类型:乙型肝炎21例、细菌性痢疾14例、腮腺炎13例、风疹6例、水痘5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以传染科常规护理流程为依据,严格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工作,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幅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①沟通交流层面的心理干预。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构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尊重患者,学会倾听,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表示一定的认同,赢取患者信任,缓解患者心理压力。②个性化层面的心理安慰干预。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个体化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护理计划方案,有序地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若患者害怕遭受歧视或害怕影响自身工作前途,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多安慰、劝解患者;并基于干预过程中,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尊重、理解患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③倾听、关心层面的心理干预。相关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主动诉说自身内心想法,学会倾听,对患者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情绪宣泄,多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针对年龄高、性格内向的患者,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侧重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给予患者关心、照顾,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进而使负性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解。④心理情绪控制层面的干预。相关护理人员需构建和谐良好、沟通密切的医患关系机制,保持真诚的沟通态度,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在对患者心理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接触患者,为患者介绍医院、科室、病房环境制度,使患者陌生感消除,进而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适应能力增强。

1.3 判定标准 本次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说明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改善效果越好[5]。并且向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根据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85~100分为优,60~84分为良,0~59分为差,计算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无差异(P>0.05);极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情况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97%,期满意25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3例,观察组为94.92%、46、10例、3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1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情况 对照组59例患者,优26例、良21例、差12例,优良率为79.66%;观察组59例患者,优48例、良好9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1%。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从广义上分析,传染病指的是各种病原体造成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及人与人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并且其病原体来源相对多样,包括微生物及寄生虫等,如:以寄生虫为例所引发的传染病被称为寄生虫病[6-7]。同时,出现传染病后防疫部门及时全面了解其疾病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发现后于规定时间内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的传染病称为法定传染病。按疾病等级,我国法定传染病可分为甲类、乙类及丙类共计99种[8-9]。

每一种传染病均由特异性病原体所引发,而病原体的类型相对复杂,涉及寄生虫、真菌、细菌及病毒等。传染性是传染性疾病与其他疾病最为主要的区别,即传染病病原体能经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同时,传染病患者自身具有传染性的时期被称为传染期,即病原体经宿主体外排出再经各种途径到达新易感染者体内,且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毒性强弱、数量多少、种类复杂及易感染人群免疫状态间存在着密切联系[10]。近年来,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人处于痛苦情境中过于压抑自身情绪可能产生万念俱灰的负面感受,而宣泄情绪能释放个人痛苦促使其始终处于平静状态。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占据着传染病护理工作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心理护理主张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多次深入护理病房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幅度,全面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认真倾听患者内心感受及个人需求,帮助患者彻底解决具体问题,促使患者切身感受到情感层面支持。同时,心理护理明确要求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流程,提倡患者家属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条件下主动与患者沟通联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方法的应用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在心理症状改善效果方面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实施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传染病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具备明显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症状的改善,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优良率病原体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0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7:58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