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静,赵 俊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既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2014 年提出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大创新,其主旨是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其目的是积极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地流转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虽然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率较高,但还是存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不完善以及流转效益不高的现象,对农户增收幅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因此,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现阶段,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对不同地区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总体来说大致存在2 种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农地流转与农户增收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增长有一定正向影响[2,3],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户的收入[4]。钟国辉[5]基于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得出农民人均收入随着农地流转面积的提高而提高。苑明杰[6]通过分析吉林省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发现流转价格直接影响转出户的意愿,同时也影响着转入户农业生产的成本,进而影响农户的收入。王倩等[7]认为有效的农地流转是从低效率生产者转向高效率生产者,从高收入农户流转到低收入小规模经营农户和中等收入大规模经营农户,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并提高农户的收入。金焱纯[8]基于农户收入结构视角对比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与租赁制的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提出无论哪种农地流转模式都会促进农户增收,但是股份制流转促进农户增收效果更为显著。曹静等[9]通过梳理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相关文献,发现农地流转模式、规模、去向、契约形式及期限对农户收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少部分学者认为农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并不显著,农地流转对农户增收的效应因地域、收入阶层、主体各有不同。洪名勇等[10]研究发现中国中部、东部转入户增收效应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转出户增收效应大于中部、东部地区。郭君平等[11]通过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分区域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农地转入增收效应大于农地转出增收效应,中部地区农地转入增收效应显著,但农地转出却产生了减收效应;按照不同收入阶层分析,认为农地转出的增收效应在部分收入较低的阶层更为突出,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体现在除了中高收入以外的农户家庭。张兰等[12]通过分析农地流转的去向发现,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并不能有效提高转出户的收入。李成明等[13]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分析得出,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有着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对高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低收入群体。马奔等[14]研究发现保护区周边农户家庭收入会受到户主健康水平的影响,但是这一因素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李敏等[15]认为农户素质不高、意识保守影响了现代科技和技术在农村推进的进程,从而制约了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李文会等[16]研究发现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更有利于农户选择收入较高的职业,从而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王光耀等[17]研究发现南疆三地州中等小农户家庭收入受到家庭劳动力个数和平均受教育程度影响。现有文献中,有基于收入结构、收入水平、生产效率、收入阶层、地域、劳动力自身素质等视角研究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少有学者基于农户资源禀赋状况对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农户资源禀赋状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尼勒克县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土地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狭义的土地资源禀赋是指可以被利用的土地资源量[18]。本研究中土地资源禀赋是狭义的概念,专指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以下简称农地。农户通过农地流转增加土地资源数量,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其总收入。柯炳生[19]认为,农户经营规模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当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时,难以釆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率,收入增长受到制约。郭君平等[11]从转入转出视角分析得出农地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转入土地农户增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农户生产土地要素的增加,提高了产出,进而提高了农业经营收入;②转入户实现了小规模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农地的转入可以增加农户政策性的转移性收入。对转入户来说,农地流转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农地流转期限影响收入的稳定性,农地流转规模直接影响农户收入;对转出户来说,土地资源禀赋是农户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之一,原始的土地资源及农地流转价格直接影响农户收入,农地流转期限影响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因此,在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时,选择农地流转的规模、价格、期限等土地资源禀赋的差异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农地流转的规模、价格、期限对农户收入及稳定性产生影响。
人力资本包含了人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家庭劳动力个数等,当受教育程度及技能水平越高时,其获得的收入及其他福利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基本素质要求逐渐提高,文化程度以及职业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收入。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等,才能更好地转移到其他产业上,从而提高工资性收入。杜瑞贇[20]基于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视角,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实际劳动力数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收入。赵坤[21]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户主年龄、劳动力数量影响农户土地的转入进而影响农户家庭总收入,非农收入占比等影响农户土地的转出进而影响农户家庭总收入。家庭劳动力数量及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水平、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农户收入,务工时间影响农户收入和稳定性,务工时间越稳定获得的收入就越多越稳定。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劳动力个数、职业技能水平、务工时间等对农户收入及稳定性产生影响。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 年5—9 月在尼勒克县开展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覆盖了5 个乡镇,17 个村落,274 户农村家庭。调研内容包含农户人力资本禀赋情况(户主年龄、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文化程度等)、土地资源禀赋特征(如首次发包获得的承包地面积、转入/转出耕地面积、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农户收入情况(如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各类型收入占比等)。调研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实际发放问卷274 份,剔除无效问卷11 份,收回有效问卷263 份,有效问卷率达96%。
多元回归分析是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于分析各类社会现象变量之间的影响因素和关系。本研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地流转与农户收入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发展、农户持续稳定的增收。
设Y 为因变量,X1、X2为一组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形式可表示为:
式中,Yi表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农户收入;i=1,2;X1表示解释变量(自变量)土地资源禀赋,X2表示解释变量(自变量)人力资本禀赋;a0、a1、a2为待估参数,也可称其为回归系数;θ 为干扰项。
本研究基于资源禀赋视角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土地资源禀赋方面选择了农地流转的价格、面积、期限等;人力资本禀赋方面选择了家庭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等,其中务工时间和职业技能水平用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衡量。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 可知,调整后的R2=0.739,说明该多元回归方程对样本的拟合度较高,反映事实程度为73.9%。该数据符合方程的经济学意义。
表1 模型摘要
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F 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 可知,F0.05=145.741>F0.05(5,251)=2.25,模型通过了F 检验,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水平较高。
对回归方程中自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土地资源禀赋方面,流转面积、流转期限的显著性都小于0.05,说明流转面积、流转期限显著影响着农户收入;流转价格的显著性大于0.05,说明流转价格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转入户来说,随着农地流转面积逐渐扩大,农户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就越多,越容易实现规模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户的收入;对转出户来说,首次发包获得的承包地越多,其转出农地获得财产性收入也就越多,进而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苑明杰[6]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户收入随着农地流转期限的延长而增加。农地流转期限的延长有助于稳定土地经营权,有助于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假设1 中农地流转的规模、期限影响着农户收入及稳定性得到验证。
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均显著影响着农户收入。农户家庭收入是所有家庭成员收入之和,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决定了其收入的多少,劳动力数量越多,其收入来源越丰富,进而增加农户收入。农地流转后经济水平、就业前景都受到是否参与技能培训变量的影响[22],农户职业技能水平越高,其薪资水平越高,进而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当劳动力数量、职业技能水平相同时,务工时间决定了农户的收入及稳定性,务工时间长且稳定时,农户收入趋于稳定,当务工时间短而不稳定时,农户收入水平随务工时间的长短而波动。假设2 中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劳动力个数对农户收入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得到验证。
本研究基于资源禀赋视角,利用尼勒克县263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土地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禀赋方面,农地流转面积和流转期限显著影响着农户收入,主要是通过农地流转面积增加从而增加农户收入,农地流转期限延长进而促进农户稳定增收;人力资本禀赋方面,职业技能水平、家庭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显著影响农户收入,主要是通过提高农户职业技能水平增加农户收入,务工时间越长越能稳定增加农户收入。
综上所述,农户增收与农地流转的面积、期限、家庭劳动力个数、务工时间、职业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提高农户职业技能水平。因地因人因时制宜,通过多元化、创新性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职业技术水平。因地是指依据尼勒克县的自然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水平培训;因人是结合农户在实际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因时是指根据农户的时间合理安排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及周期。因地因人因时制定的培养计划既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又可以帮助农户提高其技能水平以促进农户增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立线上互动平台,实现跨地域的农民之间信息同步及经验共享,同时还可以通过线上网络授课对农户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指导。其次,丰富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及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对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也应注重非农职业技能的培训,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以拓宽其收入来源。
2)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首先,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在实现规模经营的同时优化农村劳动力的配置。其次,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从出售原材料到初级加工再到打造特色农产品,致力于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非农就业岗位,为农户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了基础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3)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服务带动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难题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尼勒克县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以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为主,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其中,种植大户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耕地未形成集中连片,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合作社通过流转承包农户土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但合作社只以出售农产品原材料获利,获利方式单一,在农业生产中并不能有效地带动周边农户的生产经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其服务带动能力。农地流转过程中,助力种植大户实现适度的规模连片经营,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业品牌;鼓励合作社延长产业链,创造工作岗位,助力劳动力转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其服务带动能力。
4)培育并发挥中介组织功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规模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23]。尼勒克县农地还未实现集中规模流转,这就要求积极培育当地中介组织并发挥中介功能帮助农户实现农地集中规模流转。土地流转中严格考察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对于有能力、懂技术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保障农户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将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以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运用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依据农户流转意愿延长农地流转期限,稳定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权,合理利用农地,以实现稳定增收。对于不具有农业规模经营优势的主体,中介组织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农业生产服务帮助其实现规模经营。同时,中介组织可以依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不同特征,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实现农地流转的规模经营效应、增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