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期待再加速

2021-04-10 06:27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疗护蓝皮书安宁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从全员概念普及到落地实践,缓和医疗在公立医院的推行,仍将经历相当长的过程。

“我们一直希望,更多适用于缓和医疗的临终患者能更快进入二级医院或者社区,甚至是在家中,由更专业的缓和医疗理念认同者和实践者持续帮扶。”

今年1月7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发起的社区居家安宁项目第二期培训正式开班。开班仪式过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组长宁晓红如此表示。

2020年11月29日,由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缓和医疗发展蓝皮书2019‑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蓝皮书》由6章主报告及13篇分报告组成,经由27位作者共同撰写完成,其内容涵盖了近年来缓和医疗在全球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离世状况、国内安宁缓和医疗的供需情况、缓和医疗发展的可能途径以及来自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和反思等。

《蓝皮书》副主编之一,中国抗癌协会监事、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军区总医院(原陆军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祺表示,未来,《蓝皮书》组织者将持续积累内容,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出版,创制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缓和医疗统计框架和发展指数,以此拉动各级医疗机构致力缓和医疗的热情和行动,造福更多终末期患者。

“蓝皮书”面世 回顾与展望

“前路艰难,有幸同行并见证。”

发布仪式上,作为项目主要发起者之一,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罗点点回顾了《蓝皮书》的编写历程。她表示,《蓝皮书》的面世,是对我国安宁缓和医疗阶段发展的总结,是对国际关注、关心中国缓和医疗发展同道的一个回答,也是对国际卫生界的一个交代。作为一本科普性质的文献汇总,《蓝皮书》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参考的同时,期望促进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为我国安宁缓和医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机会。

“为进一步推动安宁缓和医疗在我国的发展,最基本的是要对专业名词的定义及应用范围进行明确。此外,也要逐步建立、健全缓和医疗作为独立专业学科的发展,以推动其在专业及学术层面的进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蓝皮书》发布仪式上表示,在政策方面,缓和医疗以及安宁疗护应被纳入基本医疗,这不仅仅是对于生命、对于人权的尊重,也是相关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

同时,安宁缓和医疗的根本在于社会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因此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也是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翻开《蓝皮书》,除了前面的概念释义部分,各级医院近年间的缓和医疗实践,成为最主要内容;而对终末期患者诊疗的社区实践和居家疗护,《蓝皮书》也进行了分析和前瞻。

《蓝皮书》内容显示,现代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近70年间,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在部分地区,缓和医疗已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入了主流医学的临床实践。但当下的中国,包括多数大型三甲级医院中,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相关理念的普及和实践仍显缓慢。

历经数年实践,同为《蓝皮书》的编委,宁晓红、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主任秦苑、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等人在近年来的工作中,逐渐意识并清晰了一个问题:在等待政策推动和全员理念普及,以及各医院管理团队受制于“公益”和“运营”间的艰难考量这一过程中,加大缓和医疗践行主体,即各城市二级和社区医疗机构中专业人员的培训,正成为破解未来桎梏的关键问题。

《蓝皮书》的面世,是对我国安宁缓和医疗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

谋区域“招法” 社区在行动

1月1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主办的改善医疗服务经验交流总结大会上,北京协和医院的安宁缓和医疗组荣获了“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

这一荣誉的获得,和北京协和医院多年间在缓和医疗领域的理念倡导和实践不无关系,也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该医院开展的一项新工程密切相关。

“受疫情影响,部分肿瘤科和慢病患者准备不足,先后遭遇病亡等突发变故,让人难以接受。”2020年6月,宁晓红等人牵头,联动北京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届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公益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形式为线上教学与线下交流并行,学习成员涉及北京十余家二级医疗机构的30余名社区医师。

在宁晓红看来,开展此项目,其实也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以及安宁缓和医疗理念传播的一个重要目标,“值得积极推进”,无论是对急性疫情相关的死亡,或者各种慢病患者的临终,还是医护工作者面对重病、末期病患的具体临床实践,项目开展都具有特别积极的作用。

今年1月7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公益培训项目”第二期开班。“基于今年年初疫情思考,本次开班仪式和教学仍在线上进行。”第二期培训,参与人数已达百人以上。

在宁晓红的规划里,本次教学,将视情况而定,陆续扩大学员范围,同时争取市政府和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很多终末期患者和家属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都希望有一个托底的支持。我们要做的,就是承担这种支持。”第一期“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公益培训项目”培训总结视频中,北京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头条站站长张亚丽表示,随着对缓和医疗的理解渐深,其个人对社区医务工作者在缓和医疗链程中的角色也有了更多认知。

“一级医院多做安宁疗护,二级医院多做‘共享’,三级医院给予技术支撑。”早在2018年年初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刘端祺就曾表示,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使其更有尊严地离世,关系到整个医疗体系的合理调整,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现在看来,刘端祺的这一预想正在步入现实。因为正有越来越多公立医院意识到践行缓和医疗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自2020年开始,刘端祺先后带队奔赴海南等多地调研并培训。他强调,在分级诊疗、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动下,随着双向转诊和患者全生命周期维护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医院,终能找到公益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2020年12月12日‑13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与英国圣克里斯托弗护理院联合主办了第四期全民生命末期品质照护培训师培训。该项目自2016年开始,联动社会力量,聚焦缓和医疗,至今已先后开办四期,共培育近百名缓和医疗培训师,分布于全国32个城市,旨在助力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研习全民生命末期品质照护路径与方法。

“安宁疗护需要一个网络,大家一起来搭建。”1月30日凌晨,宁晓红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一则呼吁。

猜你喜欢
疗护蓝皮书安宁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安宁疗护护士人格特质与安宁疗护胜任力的相关性研究
广西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祖国和谐 家家安宁
2019 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巧联得安宁
采蜜忙
2018年“宁夏系列蓝皮书”正式发布
安宁的战争
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