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2021-04-09 05:48熊若愚
唯实 2021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总书记

熊若愚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形成同我国綜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1]新时代,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一、增强国际话语权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话语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等密切相关,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尽管我国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国际话语权还主要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权建设。早在2006年3月1日,他就在为《浙江日报》撰写的短评《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中提出了“话语权”这个重要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话语权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经济自立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2]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力和贡献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形成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许多短板,掌握技术话语权十分重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必须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加快提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和话语权博弈。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提升我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早日建成世界网络强国。

增强我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话语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国家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的兴衰演替。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东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都在激烈争夺意识形态主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首先必须提高国内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整合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增强阵地意识,在集中精力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宣传思想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制度性权力和话语权。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单靠我国一个国家还不够,还要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共同争取更多话语权。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应该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多边机制内的协调和配合,凝聚发展中国家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制度性权力和话语权。他还多次强调,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提高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沟通协调,在国际事务中开展更多共同行动,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加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建设,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造福世界人民。

二、增强国际话语权必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话语体系是人们在一定社会语境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形式,用以表达特定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念。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必须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功夫。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4]这充分证明了话语体系的重大作用和构建话语体系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并坚决贯彻落实。

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对外传播要取得实际成效,必须讲受众听得懂的话语,这就要求我们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来有效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用富有传播力的话语体系表达好中国声音。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5]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不断增强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防、政党等领域的发展实力,用中国实力支撑中国话语体系;必须坚持用具有科学性、受众听得懂的话语来表达中国声音,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来讲好中国故事。

精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没有话语权。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6] 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國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精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健全完善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话语体系。

精心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2019年1月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指出,要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方面研究力量,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推出一批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从而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精心构建中国特色民法话语体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7]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确保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及时总结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成功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我国民法理论,为《民法典》的实施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精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中华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历经五千多年而不断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具有追求团结统一的强大内生动力。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把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必须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增强国际话语权必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我国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既要加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又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着力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贫穷就要挨饿,落后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是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8]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造立体化、国际化、分众化传播格局,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务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为己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机构,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要把握时代大势、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国际传播工作。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的对外出版发行和宣介推广,加快建设覆盖全球的区域传播中心,精心打造新时代文化传播品牌,用好海外传播渠道,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支持中央主要媒體“走出去”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优化战略布局,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9]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对外传播组织协调,优化战略布局。中央主要媒体要积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统筹内宣和外宣,通过壮大主流舆论,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强化中央主要媒体驻外机构对外传播职能,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创新对外传播方式,积极传播中国声音,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着力发挥党校在传播中国主张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贡献;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发挥党校课堂、报刊、网站、出版物等阵地优势,认真研究、宣传和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7-198.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76.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6.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2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3.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29.

[7]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N].人民日报,2020-05-30(1).

[8]张洋.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4.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时报》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总书记
画与理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时局图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