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遵循。五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即到江苏视察,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支点城市,连云港面临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加快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实践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我们新时代的西游记”。对连云港而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决策部署,关键在迅速做强城市经济内核,关键在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关键在增强提供先进服务的能力。连云港市将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崛起中国东部沿海产业新高地。
发挥比较优势,保持战略定力,
着力构筑沿海先进制造業“新高地”
连云港有国际深水大港,沿海岸线有大量国有工业用地性质的盐田,具有发展临港基地型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连云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连云港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紧紧咬定三年3500亿产业投资目标,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投入,全力打造区域产业竞争力,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速建设,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百亿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彰显新兴产业特色,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江苏沿海加快崛起新型制造业基地。推动实施“双培育”工程: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开展新一轮强优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培育计划,重点推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全市超百亿企业达到15家以上。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项目需求清单,谋划和推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项目,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世界知名“中华药港”、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千万吨级特优钢铁产业基地,培育石化、新医药、冶金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实现五年再造一个连云港工业。
突出机制创新,促进两个循环,
种好新时代改革开放“试验田”
连云港片区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是全市开放的最高平台,充分发挥自贸区开放载体优势、制度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努力“育新机、开新局,探新路、做示范”,打造成服务“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自贸试验区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提升创新链、价值链,加快推进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申报建设产业创新平台,促进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加快集聚资本、人才、技术等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围绕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求,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小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真正建成“交汇点”的强支点。
应用5G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抢占新型工业化发展“制高点”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是战略转型的重点。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条路径来实现连云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把“5G+工业互联网”作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十四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关键核心部件数控化率超过90%。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十四五”末,新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加快“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和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双千兆宽带城市”,全面实现到户进园入企,县级以上城区、重点乡镇镇区及各类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基站达到2万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超过30个以上,推动石化、医药等重点行业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国内5G应用先行区。
深化商事改革,建设一流载体,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围绕深化改革和自贸区建设,推动开放先行先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一窗受理、数据共享、并行办理、代办为主”的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审批模式。开展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进一步简化开办企业流程。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全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中心、省中心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省级海洋食品检验、石化产业计量测试、医药产业计量测试等中心,争创国家药品口岸所,争取国家中心、省中心的药械监测科研项目,构建国内一流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名品名牌建设,做强做优自主品牌,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努力提升连云港产业实力和影响力,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产业支撑。
(作者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