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工业分析技术课程改革*

2021-04-09 12:27朱红波
广州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技能院校

王 伟,朱红波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要求技术工人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力资源、提供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创新驱动力的重要基地[1]。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对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2]。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就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创新创业课程形式化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内容比较单薄和零散,没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学生需求和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服务[3]。课程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或者创业案例,教师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教学,学生也缺乏兴趣,不能融入课程。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系统培养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主要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担任,教师缺乏创新经历和创业经验,不利于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甚至有些创新创业课程侧重于学生就业教育,变成了就业指导和培训课。

1.2 科技创新活动缺少有效载体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教育教学手段。高职院校学生与研究生、本科生不同,由于在校时间短、参与科研项目机会少,科技创新活动缺少载体。校内组织开展的社团活动考虑到安全、经费等因素,主要以一些志愿服务为主,没有专业技术背景和科技含量,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有些高职院校局限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其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4]。

1.3 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未能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在专业教学中忽略了对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塑造。在教学上,创新教育课程没有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基本一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没有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创新实践,而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主要还是依靠所学专业就业,创新能力的缺失将会限制学生工作后岗位技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

2.1 确定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强调以技能培养为目标,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高职专业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5]。项目驱动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工学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加入创新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先进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选择典型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6],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业分析技术课程是我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系统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水样、煤样、气体、金属实物分析的全过程,拓宽知识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的机会,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2 合理设计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是实施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兼顾具体可操作性。为了避免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脱离,工业分析技术课程在设计教学项目过程中,充分调研企业岗位需求,选择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将课程理论知识嵌入各个项目环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选用与重组。结合工业分析技术课程开设的学期和学时要求,以新疆本地石油化工、钢铁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分析学生的就业及岗位适应情况,确定水质分析、气体分析、煤质分析以及钢铁分析中的一些真实分析项目,例如水的pH值测定、水的硬度测定,甲烷、氮气、氢气混合气体分析,煤中硫含量及水分、灰分的测定,钢铁中碳、硫、磷含量的测定等,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任务紧密衔接,教学内容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生产情境中获得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探索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参加技能竞赛。结合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紧随行业技术更新而不断更新而对专业教学起到的引领作用[7],在工业分析技术课程教学项目中围绕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竞赛规程设置了技能大赛训练项目,根据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要求进行理论指导和实操项目训练,由学生主导完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等项目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校级竞赛选拔省级参赛人员、通过省级竞赛选拔国赛参赛人员逐级递增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项目教学,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3 项目教学活动组织

实施项目化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采用分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元完成项目任务。由于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较差,分组教学过程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民族比例、基础水平等实际合理分组,避免由于各组水平差异较大造成项目不能顺利完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外,更多的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陪伴者,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依靠组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尝试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和多种媒体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4 改革考核模式, 创新评价体系

项目教学由于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基础,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过程和项目完成情况。对竞赛类学习项目的考核,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训练过程和参赛获奖情况。工业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采取三级评价模式,即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和组员互评过程中给出评价的依据和方法,最后由教师点评,该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发现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在下次的任务实施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过程性评价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学生参与、完成项目的情况和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结 语

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工业分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在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进一步总结和探索,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善办学条件,为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技能院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